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代谢指标和糖尿病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将132例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干预组给予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及糖尿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BG(6.3±1.9)mmol/L,PG2h(8.1±2.8)mmol/L,HbAl。(6.2±1.7)%,TG(1.76±2.04)mmoL/L,TC(4.68±1.68)mmol/L,LDL(2.78±1.05)mmol/L,BMI(26.72±2.10)kg/m2,WHR(0.95±0.23),均低于对照组(8.1±3.1)mmol/L,(10.5±4.1)mmol/L,(7.8±4.6)%,(2.38±1.47)mmol/L,(5.91±2.13)mmol/L,(3.54±2.19)mmol/L,(29.53±3.59)kg/m2,(1.42±0.4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022,-3.927,-2.651,-2.003,-3.683,-2.542,-5.489,-7.297;P均〈0.05)。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DSES评分总分(83.38±13.03)分,高于对照组的(66.37±12.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P=0.004)。结论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范星霞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295-1298
目的观察并分析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n=40)、B(n=36)两组,A组患者予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方案,B组予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方案,疗程12周。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浓度、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服药12周后,A、B两组空腹血糖[(6.4±1.8)、(7.0±1.9)mmolfL]、餐后2h血糖[(8.1±2.7)、(9.5±2.8)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6.2±2.1)%、(7.1±2.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9.4±2.4)、(9.1±2.5)mmol/L与(13.6±4.5)、(13.3±4.9)mmol/L与(9.2±2.4)%、(8.9±2.6)%,t值分别为6.325、4.013、6.628、4.040、5.950、3.171,P均〈0.05]。A组患者餐后2h血糖浓度(8.1±2.7)mmolfL明显低于B组(9.5±2.8)mmol/L(t=2.214,P=0.030)。(2)A组患者总有效率90.0%(36/40)略高于B组83.3%(30/36),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x2=0.269,P:0.604)。(3)A、B两组用药期问分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例(25.O%)、11例(30.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2,P=0.589)。结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方案均是治疗T2DM的有效方案,前者临床效果具有优势,尤其是对降低餐后血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反应性低血糖者的情况并分析。方法选取社区无糖尿病症状人员439例,测定空腹血糖(FPG)与口服75 g 葡萄糖的餐后2 h 血糖,根据资料分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3组,每组又按 FPG 值分为血糖正常(3.9~6.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6.11~7.0 mmol/L)和2型糖尿病(DM,≥7.0 mmol/L)3个亚组。结果439例受试者共筛查出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121例,包括 IFG 17例、DM 6例,其中餐后2 h 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 0例、餐后2 h 血糖低于2.8 mmol/L 5例,最低达1.78 mmol/L。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组与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组间 F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应性的低血糖对于 DM 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倍他乐克致阿斯综合征发作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男.59岁。主因阵发性胸痛2a.加重15d入院。查体:t36.4℃,P74次/min.R16次/min.BP135/80mmHg.心肺腹(-).ECG示ST~Tv1~2低平,超声心动图无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血总胆固醇酯4.6mmol/L,甘油三酯1.38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7mmol/L。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头昏、乏力伴四肢麻木1个月,于2007年9月13日人本院。患者9月12日门诊查:血清甘油三酯(TG)30.05mmol/L(正常值O~2.3mmol/1.),总胆固醇(TC)14.58mmol/L(正常值0~5.7n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0.9mmol/I,(正常值1.04~1.66mmol/L),谷丙转氨酶(ALT)81.1U/L(止常值0~54U/L),谷草转氨酶(GOT)72u/L(正常值0~45U/L);B超示:中度脂肪肝;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血清标记物均阴性。查体:T36.6℃、R19次/min、P62次/min、BP120/80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好,神清,步入病房,慢性病容,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脂质沉着环,口唇无紫绀,颈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  相似文献   

6.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绮  童南伟  张磊 《华西医学》2002,17(2):203-204
目的:探讨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660例连续的内分泌门诊病人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其血浆葡萄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60例中,2856例(61.3%)2h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622例(21.8%)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小于7.0mmol/L;2319例(49.8%)F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85例(3.7%)2hPG小于11.1mmol/L。1710例FPG小于6.1mmol/L,其中274例(16%)2hPG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631例FPG大鼠或等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以2hPG标准判断达糖尿病标准者348例(55%),糖耐量减低(IGT)213例(34%),空腹高血糖(IFG)70例(11%)。结论:2hPG诊断糖尿病敏感性高于FPG标准,且漏诊率也低于FPG标准,2hPG标准和FPG标准不能相互取代。FPG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FPG大于或等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者,必须核查OGTT,以了解是否为糖尿病或IGT。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按脊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03/2003—03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均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消渴病疗效判断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8.2~21.0mmol/L,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病程2年零6个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背痛。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排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年龄>70岁或体质弱不适合推拿疗法治疗者。治疗组口服复方降糖灵1周后停止口服药,给予推拿按脊点穴手法治疗,治疗30d。对照组用口服降糖灵药物治疗,每次1~2片,3次/d.治疗30d。仿照陆一农腰背痛指数研究报告,以临床症状的程度设置指数如:口渴、乏力程度、肥胖或体质量减轻、背痛的程度、脊柱的活动度、空腹血糖的表现设定1:2:3:4:5指数对比,治疗前后进行统计评估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释放。参照1979年全国糖尿病会议的标准统计疗效。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到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降至7.3mmol以下。改善: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减轻,空腹血糖降至8.1mmol以下。无效: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持续8.1mmol上下。 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3例,改善2例,无效1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6例,改善4例,无效8例,有效率42.1%。两组问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治疗组治疗前后胰岛素释放差异显著[平均胰岛素释放:(29.0&;#177;8.0),(26.0&;#177;8.0)IU/L,P<0.01,治疗后糖耐量各时间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8.1&;#177;1.1),(5.6&;#177;1.1)mmol/L;餐后2h:(9.8&;#177;1.1),(6.1&;#177;10.1)mmol/L,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的糖耐量时间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8.2&;#177;1.2),(6.1&;#177;1.0)mmol/L;餐后2h:(11.6&;#177;1.3).(8.5&;#177;1.2)mmol/L,P<0.05],两组治疗后糖代谢变化,差异显著(P<0.01)。③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指数为57.0&;#177;0.0,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指数为83.7&;#177;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推拿按脊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降糖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到不同水平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2/20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血糖均超过33.3mmol/L,均用美敦力MINIMED508胰岛素泵进行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皮下持续输注控制血糖,输注速度为4U/h,同时应用血糖检测系统检测血糖,每隔30min检测指血1次。分别计算血糖从22.2mmol/L下降到19.5mmol/L,19.4mmol/L下降到16.8mmol/L16.7mmol/L下降到14.0mmol/L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 结果:2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血糖从22.2mmol/L下降到19.5mmol/L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显著多于从19.4mmol/L下降到16.8mmol/L及从16.7mmol/L下降到14.0mmol/L【(5.2&;#177;2.6),(3.4&;#177;1.4),(2.2&;#177;1.1)U,P=0.007,0.0035】;血糖从19.4mmol/L下降到16.8mmol/L所需要的胰岛素的量显著多于从16.7mmol/L下降到14.0mmol/L(P=0.008)。 结论:随着血糖的升高,胰岛素的作用和效果将逐渐减低,单位胰岛素降低血糖数值减低。提示同一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不同,在血糖高时,胰岛素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9.
选择近期诊断的4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给予口服诺和龙片0.5-1mg,3次/d,观察6周,定期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空腹血糖平均下降5.8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7.6mmol/L,未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结论诺和龙可明显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对餐后血糖作用更突出,而且使用安全、灵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指尖血糖监测方法相比较,评价CGMS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连续72h同时使用CGMS和手指尖血糖监测,分别记录患者的血糖值(手指血糖记录三餐前后、夜间22:00及凌晨4:00血糖值),对相同时间段的血糖值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结果(1)48例患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比较,出现高血糖时间段为餐后1-2h,CGMS监测血糖的最高值为(18.66±1.55)mmol/L,相同时间段的手指血糖值仅为(15.82±1.2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低血糖(血糖值〈3.9mmol/L)时间段多为22:00-4:00,CGMS监测中发现低血糖19例,其中9例(18.75%)发生低血糖时无任何症状,10例(20.83%)发生低血糖时伴有心慌、头昏等症状,最低血糖值(2.6±0.44)mmol/L;而同时段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有8(16.67%)例无症状低血糖,5例(10.41%)发生低血糖时伴有心慌、头昏等症状,最低血糖值(3.2±0.2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GMS更能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夜间低血糖,较手指尖血糖监测能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调整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糖与脑梗死进展相关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FBG),按FBG大小分为A组(FBG〈6.1mmol/L),B组(FBG6.1-10mmol/L),C组(FBG〉10mmol/L),每组统计稳定型脑梗死(CCI)和进展型脑梗死(ECI)例数,计算脑梗死进展率,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总结和相关性分析。将血糖值以6.1、7.1、8.1、9.1、10.1、11.1mmol/L为界分为6组(每组包括下限),计算每组脑梗死进展率(ER),用Spe咖n等级相关系数rs检验FBG与ER相关性。结果:A、B、C三组ER总体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组脑梗死进展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25)。FBG与ER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2),血糖每升高1mmol/L,脑梗死进展率增加约4%~6%。结论:FBG与ER相关,高血糖会促进脑梗死进展,FBG≥10mmol/L可作为脑梗死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陈淑侠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01-102
2007年9月~12月,我们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了全程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符合WHODM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47.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2例,初中及初中以下36例。空腹血糖11.14&;#177;2.11mmol/L,餐后2h血糖17.13&;#177;3.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4&;#177;3.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单独的空腹血糖检查对于2型糖尿病漏诊率的情况。方法:在进行健康体格检查的人群中选择空腹血糖(FPG)值为5.6~6.9mmol/L的43人,予进行OGTT试验。结果:发现单独的空腹血糖检查造成糖负荷后异常的漏诊率为14%。结论:单独的空腹血糖检查易造成漏诊,建议将OGTT试验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尤其是空腹血糖在5.6-6.9mmol/L者。关键词糖尿病OGTT血糖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 患者,男,43岁。以“发现血糖高3年,浮肿1周,腹胀、气短3天”之主诉入院。3年前体检空腹血糖18.0mmol/L,无多饮、多食、多尿,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治疗。2年前发现尿蛋白+1,血压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予以胰岛素降糖,安博维0.151次/日。1年前血糖控制尚可,尿蛋白消失,改为诺和龙1mg3次/日,格华止0.53次/日,监测空腹血糖在6.0~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内。近1周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并腹胀,气短3天。  相似文献   

15.
危重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方法、范围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两家医院观察室、留观病房、ICU、急诊康复病房的38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采用微泵或输液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每组均分为3个亚组(称之为A1,A2,A3;B1,B2,B3):1组血糖控制在4—6mmol/L,2组血糖控制在6.1-8.9mmol/L,3组血糖控制在9.11mmol/L。观察6个亚组的死亡率、住院时间、所需肾脏替代治疗的例数、所需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所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的例数,抗菌药使用时间超过2周的例数等指标。结果 A、B两组中1、2亚组的死亡率、住院时间、所需肾脏替代治疗的例数、所需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所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的例数,抗菌药使用时间超过2周的例数均较3组明显的减少或降低,P〈0.05,而各1、2亚组在组间和组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1组较2组明显(P〈0.05),同时发现A组较B组更甚,P〈0.01。结论 采取微泵或输液泵持续输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1—8.9mmol/L左右将缩短住院时间、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两种消毒剂对末梢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周雷  周玲丽  孙文瑞 《护理研究》2002,16(5):260-261
为了解75%酒精与0.1%洗必泰对末梢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用Sure Step稳步血糖监测仪测定糖尿病病人空腹,餐后2h及随机毛细血管血糖(CBG)共50次,同时抽取2ml静脉血用HITACHI 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糖(VBG),结果:VBG高于酒精组毛细血管血糖9.10%,高于洗必泰组7.02%,VBG与CBG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值为0.91-0.99,酒精组与洗必泰组末梢血糖也有相关性,r值为0.70-0.91,当VBG<3.93mmol/L时,VBG与酒精组CBG差异无显著性(P>0.05),VBG与洗必泰组CBG有差异,当VBG≥3.93mmol/L时,酒精组与洗必泰组CBG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VBG≥6.13mmol/L,时,酒精组与洗必泰组CBG差异无显著性,提示:0.1%洗必泰与75%酒精消毒皮肤效果相当,但洗必泰对皮肤刺激性小,对结果影响较小,因此,0.1%,洗必泰作为监测末梢血糖时的皮肤消毒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两种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与护理。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合并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胃部病变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55例,其中Roux—en—Y式28例作为A组,毕Ⅱ式27例作为B组。在血糖监测方面均给予心理、疼痛护理,运用数字化技术及时获取数据,加强健康宣教等方法,测量术前、术后1、2周及1、3、6个月空腹血糖水平,检测术前、术后3、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c)情况,比较两组术式后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350,7.871;P〈0.01);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HbA,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350,7.871;P〈0.01)。术后1,3,6个月A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19±1.58)mmol/L、(7.25±1.25)mmol/L、(6.37±1.05)mmol/L,B组分另0为(8.96±1.72)mmol/L、(9.05±1.67)mmol/L,(8.21±1.5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79,4.536,5.217;P〈0.01)。A组6个月时HbAlC为(6.01±1.59)%,B组为(7.96±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P〈0.01)。结论两种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降糖效果,但血糖下降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医护人员在加强血糖监测的观察和护理同时,应区别对待不同术式患者血糖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胰岛素的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1例患者三餐前后血糖、夜间和凌晨血糖,每13血糖峰值、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组CGMS监测共收到有效数据(562±17)个,平均监测时间(70.5±3.3)h。治疗3d后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FBG为(6.0±1.2)mmol/L,2hBG为(7.7±1.9)mmol/L。本组41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20例(48.8%,20/41),低血糖均发生于21:00至次日凌晨7:00,其中16例(80.0%,16/20)发生于凌晨24:00~4:00。探头监测到低血糖的个体最短为6min(1个血糖值),最长达8.5h(102个血糖值)。18例(43.9%,18/41)患者发生高血糖,均发生于餐后1.5—3h,其中10例(55.6%,10/18)发生于晚餐后1.5—3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特征,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对出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分析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其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传统随访服务模式,试验组64例接受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进行测定,同时观察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及特异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特异生存质量的三个纬度:心理纬度(-1.34±2.128)分、社会纬度(-2.38±1.554)分、治疗纬度(2.86±1.701)分,均低于对照组(-2.11±1.765)分,(-1.46±1.078)分,(2.09±1.4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33,-3.663,2.621,P〈0.05);试验组经过为期3个月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6.9±1.2)%、空腹血糖值(6.8±2.O)mmol/L、餐后2h血糖值(10.0±3.1)mmol/L水平较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7.9±2.6)%、空腹血糖值(8.7±3.1)mmol/L、餐后2h血糖值(12.6±4.9)mmot/L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6,-3.67,-3.17,P〈0.05)。试验组经干预后,其认知(6.50±5.083)分、行为(-2.05±1.932)分均值高于对照组(4.62±3.344)分,(-1.93±1.6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49,0.218,P〈0.05)。结论网络平台随访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有效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营养期间的两种目标血糖控制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腹部手术后的非糖尿病患者(血糖≥11.1mmol/L),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T组,血糖目标值4.4~6.1mmol/L)和试验组(IT组,血糖目标值6.1~8.3mmol/L),分别监测血糖水平,统计血糖监测次数、低血糖事件、感染发生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IT组的血糖监测次数、低血糖事件发生明显低于CT组(P〈0.05);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障碍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将术后患者的血糖控制于8.3mmol/L以下与4.4~6.1mmol/L相比,更为安全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