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CD40和CD40配体在免疫调控及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天俊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5):452-456
细胞CD40和CD40配体在免疫调控及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关天俊综述刘志红审校关键词CD40CD40配体肾小球疾病中图法分类号R392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只有在淋巴结和其它淋巴组织成熟后才能产生特异抗体,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在B细胞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水平与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9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清OX40L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未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OX40L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患者中一支病变、二支病变、三支病变血清OX40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与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可作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很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并分析CD40L和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30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采用ELISA法测定CD40L、C反应蛋白(CRP)、MMP-2、MMP-9。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SA),再将32例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分为Ⅰ、Ⅱ、Ⅲ 3组。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CD40L、CRP, MMP-2、MMP-9等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术后再狭窄患者上述指标增高明显,随病情加重而升高,CSA积分越高上述指标增高越明显。MMP-2、MMP-9与CD40L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0.51,r=0.64)。结论: CD40L和MMPs与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CD40L和MMPs的检测,有助于冠脉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 ,CD4 0 CD4 0配体 (CD4 0 CD4 0L)通路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CD4 0 CD4 0L介导的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间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激活是炎症存在、持续和纤维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拮抗CD4 0 CD4 0L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为肺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CD40-CD40配体(CD40-CD40L)通路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CD40-CD40L介导的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问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激活是炎症存在、持续和纤维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拮抗CD40-CD40L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为肺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朱晋峰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7):298-300
CD40配基化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中。Sur- vivin、c-myc、端粒酶普遍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D40配体与它们之间关系进行综述,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防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CD4 0配体变化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 0配体浓度。结果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CD4 0配体水平 (3.17± 2 .84 μg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1.19± 1.0 5 μg L ,P <0 .0 1)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1.6 1± 1.4 6 μg L ,P <0 .0 5 )。可溶性CD4 0配体水平受甘油三酯 (r=0 .2 3,P <0 .0 5 )、载脂蛋白B(r=0 .2 4 8,P <0 .0 5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的影响 (r=- 0 .2 5 3,P <0 .0 5 )。以上提示可溶性CD4 0配体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免疫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免疫介质CD40及其配体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血小板及上皮细胞表面 ,二者相互作用可诱导上述细胞产生许多致炎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阻断CD40 CD40L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与发展 ,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CD40—CD40配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CD40-CD40配体在CD4^+T细胞和巨细胞上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相互识别抗原,激发免疫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研究发现CD4 0 -CD4 0配体 (CD4 0L)相互作用不只局限于炎症细胞之间信号传递 ,参与抗原呈递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 ,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各种细胞的炎症反应调节 ,从而与斑块稳定密切相关。如何识别不稳定斑块 ,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生的危险度 ,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是未来ACS防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入选研究对象137例,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者为对照组,21例,ACS组116例,男86例,30例,年龄35~77(56.9±12.6)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88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浓度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入院第2~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直径法测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累计积分。结果 ACS组sCD40L与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CD40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328,P=0.000),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748,P=0.000),sCD40L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192,P=0.039)。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CD40/CD40L系统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及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EXCEL支架)对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裸支架(BMS)或EXCEL支架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支架不同分为BMS组和EXCEL支架组,每组40例,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水平.结果 80例患者(男48例,女32例)120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EXCEL支架组显著低于BMS组(P<0.01),于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XCEL支架可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CD40-CD40配体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D40-CD40配体(CD40-CD40L)相互作用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贴块法进行SD大鼠主动脉VSMC原代培养,以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分别测定VSMC增殖,VSMC的迁移采用琼脂糖凝胶刮取法,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CD40-CD40L相互作用能明显促进VSMC3H-TdR、3H-Leu向细胞的掺入率,两者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CD40-CD40L相互作用随CD40L浓度的增加及刺激时间延长(30h内),能明显增加VSMC迁移率,抗-CD40单克隆抗体能明显抑制上述效应。结论:CD40-CD40L相互作用能明显促进主动脉VSMC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老年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3例,对照组37例,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PCI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9.5%比18.9%,P〉0.05) 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10/43)较对照组(7/37)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替罗非班组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17±1.01μg/L比4.05±0.96μg/L,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MACE发生率,在老年NSTEACS患者PCI中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sCD40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3例的外周血可溶性CD40配体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增高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正常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3例的外周血可溶性CD40配体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增高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新近研究认为,炎症参与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CD40配体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及上皮细胞表面,它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上述细胞产生许多致炎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变化。最新临床研究提示CD40配体可能参与糖尿病炎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阻断CD40-CD40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为抑制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及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为新生内膜的增殖。为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人们尝试了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其中血管内放射治疗和药物涂层支架是较有效方法。本拟对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和血管内放射及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再狭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种跨膜糖蛋白。sCD40L能促进平滑肌细胞扩增与迁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sCD40L在易损斑块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CD40L能预测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sCD40L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相关。与上述相反,有研究显示,s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不相关;不能作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诊断的标志物。sCD40L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