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西省油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照国家标准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和检测,并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油库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盐酸以及噪声等。油库汽油浓度最高为52.4 mg/m3,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苯浓度最高可达9.07 mg/m3,接近国家标准限值10 mg/m3;油库消防泵房作业工人接触噪声强度最高可达84.13 d B(A),发电机房作业工人高达84.99 d B(A),接近国家标准限值85 d B(A);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结论苯和噪声是油库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油库及部分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现场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选点和布点.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对检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在油库和加油站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盐酸、汽油和噪声等.部分岗位噪声值达88.2 dB(A),汽油浓度达146 mg/m3,苯浓度达8.3 mg/m3.结论 噪声和苯是油库和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4.
某成品油储备库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防治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某成品油储备库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该油库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油品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工作场所中联合泵棚输油泵噪声强度超标,最高为89.3 dB(A);船甲板采样口存在溶剂汽油和苯,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为2 129 mg/m3(超过限值7.1倍);苯15 m 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30.8 mg/m3(超过限值2.1倍);维修工个体接触苯的浓度超过限值1.1倍;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油库主要职业病危害是汽油、苯、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冯洪杰  边洪英  王华  贾克俊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14-1315,13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工矿企业中苯、甲苯、二甲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炭管采集车间空气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该区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89家企业,行业分布以印刷业、家具制造业为主,在所有行业中占到90.60%,其他行业仅占9.40%;检测样品447个,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6 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50mg/m3以下。苯、甲苯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合格率在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具制造业合格率均低于印刷和其他企业(P0.05)。结论目前,该区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样品检测合格率虽然均在80%以上,但仍有超标现象,应继续加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佛山市小型民营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分布及作业分级,为企业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类型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总尘浓度0.7~30.3 mg/m3,超标率为18.5%;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未发现超标点,1,2-二氯乙烷最高浓度为8.1 mg/m3,超标率为3.6%;等效噪声声级为68.3~112.5 d B(A),超标率56.4%。结论该类企业木粉尘、噪声危害较为突出,需要企业及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与分析风电机壳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水平,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的效果等,为管理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19年5月对山东省某风电机壳建设项目进行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查表对照分析法以及健康检查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玻璃钢粉尘、玻璃纤维粉尘、电焊烟尘、木粉尘、聚氯乙烯粉尘、苯乙烯、甲醇、乙酸甲酯、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高温、手传振动、工频电场和噪声等,关键控制点是模具打磨工、切割工和修整打磨工接触的玻璃钢粉尘、配料工和胶衣工接触的苯乙烯以及切割工接触的噪声。工人接触玻璃钢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24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33 mg/m~3;胶衣工接触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96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428 mg/m~3;工人接触的40 h等效声级强度最大值为88.9 dB(A)。结论山东省某风电机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一类,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浓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甲苯、二甲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工作场所中上述3种苯系物对人体的危害也日趋严重.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上述3种苯系物的最高容许浓度:苯≤40 mg/m3,甲苯和二甲苯均≤100 mg/m3.为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6年3-9月对兰州市部分工作场所,特别对易产生上述3种苯系物的工作场所进行了采样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烟台市某起重机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噪声、手传振动、电焊弧光、高温及工频电场。喷漆间、调漆间个体长时间接触甲苯浓度(75.75~81.44 mg/m~3)和定点短时间接触甲苯浓度(101.70~113.90 mg/m~3)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铆工、电焊工和喷砂工个体接触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关键控制点是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结论该项目应改进防尘毒措施,补充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警示标识,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后可以达到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船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结合其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该船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噪声.定点检测仅油漆作业岗位二甲苯超标,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达到385.75 mg/m3,超标3倍;苯浓度虽未超标,但其STEL达到8.64 mg/m3,接近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限值(10 mg/m3).噪声测定机械加工及除锈打磨岗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53.3%.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其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局部送风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欠佳.使用无苯油漆,采取局部吸风、整体送风与整体通风防护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建议,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近3年来苯、甲苯和二甲苯职业危害状况,为制定控制苯系物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苯系物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企业进行连续3年(2009-2011年)7月到9月的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采样分析。结果苯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GTWA)均值为1.0 mg/m3,最高浓度为31.8 mg/m3;苯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CSTEL)均值为1.9 mg/m3,最高浓度为63.2mg/mg3;甲苯GTWA均值为29.4mg/m3,最高浓度为722.7mg/m3;甲苯CSTEL均值为82.1mg/m3,最高浓度为1908mg/m3;二甲苯GTWA均值为6.5 mg/m3,最高浓度为115.8 mg/m3,二甲苯CSTEL均值为20.0 mg/m3,最高浓度为408.9 mg/m3。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合格率均在80%以上,但3年合计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合格率比较,甲苯合格率明显低于苯、二甲苯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6,P0.05)。苯、甲苯和二甲苯的个体采样合格率高于定点采样,其中甲苯的个体和定点样本合格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甲苯和二甲苯的合格率在行业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8.45,P0.01)、(χ2=16.17,P0.05)。结论应加强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有效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天津市某蓄电池合资企业新建厂房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对11个检测点的铅烟、铅尘进行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但其中有9个工作地点的浓度较高,已接近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中2个工作位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不合格。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苯、甲苯、二甲苯接触浓度均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要求外。经测定噪声除分板和板耳研磨工作位的噪声声级测定值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外,其他工作位噪声检测均合格。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苯、甲苯、二甲苯及生产性高温和噪声。且该企业毒害因素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应加强对防毒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注意个人防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识别北京市某企业间苯二甲酸生产装置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分析其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间二甲苯、间苯二甲酸、醋酸、噪声、高温等。二甲苯定点检测结果小于3.99×10-3 mg/m3,个体检测结果小于1.25×10-3 mg/m3。整改后,乙酸定点检测最大值小于其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个体检测最大值小于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空压机房内外噪声定点初测和复测结果都大于85 d B(A),空压机岗个体噪声初测和复测结果也都大于85 d B(A)。结论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对于个体噪声超标情况,需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西安市某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建设项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卫生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方法2017年7—8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滑石粉尘、砂轮磨尘、矽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氩气、氦气、乙炔、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柴油、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氨、氟利昂、硫化氢、噪声、电焊弧光、高温、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等。检测结果显示,总装车间保洁库甲苯和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198~275和316~364 mg/m3,喷漆库甲苯和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97~102和175~194 mg/m3,电器车间部件喷漆间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为114.5~152.7 mg/m3。职业健康检查中有1例职业禁忌证,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患者。结论本项目个别作业场所甲苯、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生产性粉尘、其他检测点化学性有害因素浓度检测结果及物理因素测量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防毒防尘、防噪减振、防暑防寒等措施,为作业人员配备了个体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需进一步维护喷漆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景德镇市某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的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按照《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厂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苯0.6 mg/m3,甲苯、二甲苯1.2 mg/m3,乙苯1.3 mg/m3,乙酸乙酯12.8 mg/m3,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指数(I)为0.070,评价结论为合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生产试运行期间,根据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和噪声。经检测,环氧乙烷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 mg/m3;乙二醇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4 mg/m3;乙醇胺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2×10-4mg/m3;氨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2.84 mg/m3;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11 mg/m3;噪声周等效A声级最高为83.2 dB(A)。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与分析山东省某生物质发电扩能改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完善设计提供必要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2017年5月,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山东省某生物质发电扩能改造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扩能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是粉尘和噪声,工人接触其他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3.88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5.53 mg/m~3,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最大值为83.8 dB(A)。结论山东省某生物质发电扩能改造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企业凝析油炼制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了解凝析油炼制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凝析油炼制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甲硫醇、乙硫醇、氨、噪声等。凝析油储罐罐顶苯浓度为752mg/m3、储罐泵房硫化氢浓度为316mg/m3、操作工工作场所中8h等效声级(LAeq.8h)为87.2dB(A),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提示,凝析油炼制过程中的急性中毒风险规律与一般原油十分相似,凝析油罐区检尺、泵排空等操作是凝析油炼制场所职业暴露及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