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30只,分为PNS组(60只)、模型组(60只)和假手术组(10只),PNS组于再灌注后给予尾静脉注射PNS 18m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观察PNS组和模型组大鼠7d存活率。再灌注24h取材(每组10只),以脑组织HE和尼氏染色观察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形态以及核心区神经元存活数,以ELISA法检测半暗带皮质HIF-1α、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190.0±59.4)个/mm2 vs(582.5±31.2)个/mm2,P0.01];PNS组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372.5±41.1)个/mm2 vs(190.0±59.4)个/mm2,P0.01]。模型组缺血再灌注24h MMP-2、MMP-9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PNS组缺血再灌注24h MMP-2、MMP-9和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NS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50~350 g的雄性大鼠24只,实验分为三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20μg/g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空白对照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 mL;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建立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模型,打开前胸暴露心脏,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后打开结扎,再灌注180 min后迅速取出心脏。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表达、Caspase-3蛋白的表达、白细胞介素8水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经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处理后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降低(P<0.01)。再灌注180 min后,心肌梗死面积在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为23.56%±2.12%,空白对照组为35.21%±2.34%,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组心肌梗死面积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糖尿病(DM)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动脉线栓与再灌注从而建立研究模型。随机将10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只。对照组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通过在腹腔内注射头孢曲松钠。经干预后观察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脑皮质区细胞凋亡数量、各时段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以及各时段大鼠脑皮质区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大鼠在各个时段脑皮质区细胞凋亡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经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大鼠在各个时段脑组织的含水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鼠在干预后各个时段的脑皮质区缺氧诱导因子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在DM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量、改善脑水肿症状以及抑制缺氧诱导因子表达,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1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产生并处于缺氧应答的关切环节,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将成为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 α(TNF 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尝试应用抗TNF α单抗进行缺血后的脑保护治疗。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监测经大脑中动脉闭塞 2h后to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TNF α的表达规律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并应用四氮唑红 (TTC)染色法测量再灌注 2 4h脑梗死灶体积。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 4hTNF α表达和白细胞活性均达到高峰〔分别为 (3 7 86± 9 78)个和 (0 2 90± 0 0 71)U/ g湿组织 ;对照组分别为 (1 83± 1 41)个和 (0 0 16± 0 0 0 3 )U/ g湿组织〕 ,二者呈现同步变化。应用抗TNF α抗体可减少白细胞聚集〔治疗组为 (0 148± 0 0 3 3 )U/g湿组织〕和脑梗死灶体积〔手术组为 (15 8 7± 8 1)mm3,治疗组为 (86 3± 12 2 )mm3〕。 结论 TNF α通过炎性反应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应用抗TNF α抗体可起到缺血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lα)是近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可调节表达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改善脑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等起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对HIF-lα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缺氧诱导因子-1(hy 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主要通过其活性亚基HIF-1α参与机体对缺氧环境的应答.脑缺血缺氧时,HIF-1α表达上调,可激活涉及糖酵解、血管生长、细胞生存和细胞凋亡的多个下游靶基因表达,对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善以及微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HIF-1α既可促进神经元存活,也可诱导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各种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可能通过激活HIF-1α调节神经细胞存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对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体重250~3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组、假手术组,每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左肺缺血和再灌注动物模型:在肺充气状态下用无损伤动脉钳夹闭左侧肺门,阻断45 min后松开动脉夹,形成再灌注;DMOG组:在缺血和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前24 h进行腹腔内注射DMOG 20μg/g;假手术组:仅行左侧开胸,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缺血再灌注组与DMOG组于再灌注1 h、3 h、6 h、12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假手术组于开胸后1 h、3 h、6 h、12 h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左肺上半部制成匀浆,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匀浆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下半部通过免疫组化法行HIF-1α蛋白表达的观察与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观察。结果:HIF-1α蛋白主要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的胞核或胞浆,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DMOG组各时间点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强,DMOG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强;缺血再灌注组、DMOG组在再灌注后3 h、6 h、12 h(缺血再灌注组12 h除外)较1 h HIF-1α蛋白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DMOG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除DMOG组1 h外)、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DMOG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丙二醛含量均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缺血再灌注组、DMOG组在再灌注后3 h、6 h、12 h较1 h:白细胞介素-8含量(除DMOG组3 h外)升高,丙二醛含量(除缺血再灌注组、DMOG组12 h外)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下DMOG组肺组织炎性渗出较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HIF-1α通过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白细胞介素-8含量,增强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减轻肺内毛细血管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对大鼠肺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产生并处于缺氧应答的关键环节,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将成为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N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iNOS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 利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iNOS在脑内的表达.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与正常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加,并且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NOS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iNOS可能是脑缺血迟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酚酸 B(Sal 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内皮素释放 (ET)及血栓素 /前列环素 (TXA2 / PGI2 )系统的影响。方法 大鼠心肌缺血 30 min后再灌注 1 2 0 min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放免法测定给药前后血浆中 ET、TXB2 及 6- Keto- PGF1α的含量 ,观察 Sal B对 MIRI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  Sal B可以减少 ET及 TXB2 的释放 ,提高 PGI2 的含量。结论  Sal B可以减轻 MIRI,可能通过减少 ET的释放 ,改善 TXA2 / PGI2 系统的平衡状态 ,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小剂量白藜芦醇(2.5mg/kg)组、中剂量白藜芦醇(5 mg/kg)组、大剂量白藜芦醇(10 mg/kg)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在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0 min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腹腔注射,术后6 h、24 h、48 h、72 h、7天时间节点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四氮唑红染色(TTC)脑组织后计算脑梗死病灶体积并比较5组的差异;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脑组织周边区组织的TNF-α表达量并比较5组的差异。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神经功能缺损,白藜芦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2)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呈显著剂量依赖性。(3)在各个时间点,各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的TNF-α阳性细胞数为:模型组小剂量白藜芦醇组中剂量白藜芦醇组大剂量白藜芦醇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 (1)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白藜芦醇能有效的保护大鼠脑神经细胞,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表达来完成的。(2)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剂量相关,并且呈现显著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增加,在再增注损伤病理过程中TNF-α具有损伤与修复双重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致炎、促凝血机制、血脑屏障破坏,诱导缺血耐受及神经生长因子生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氧诱导因子1是体内维持氧稳态的重要转录因子,它通过结合低氧反应基因的低氧反应元件,参与调控缺氧诱导的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使机体更好地适应低氧环境。因此,通过调节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的表达,能够为缺氧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lα)是近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可调节表达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改善脑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等起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对HIF-lα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增加 ,在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中TNF α具有损伤与修复双重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致炎、促凝血机制、血脑屏障破坏、诱导缺血耐受及神经生长因子生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lll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以及拮抗TNF-α的治疗作用,将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丹酚酸B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丹酚酸B组AI较模型组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结论 丹酚酸B能上调bcl-2表达同时下调bax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缺氧诱导因子-1与脑缺血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能与靶基因结合并通过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使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性反应。缺血耐受是指对短暂性缺血和再灌注的适应性反应,提高组织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和再灌注的耐受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F-1在脑缺血耐受中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HIF-1可能是脑缺血耐受形成中氧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20.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ible factor-1,HIF-1)是细胞在缺氧环境中适应低氧的一种重要调节因子,其在细胞内的数量改变可调控低氧反应性基因的转录.脑缺血时,HIF-1可能抑制神经元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也可能通过诱导神经元凋亡而呈现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