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接触二硫化碳(CS2)工人神经肌电图,为寻找职业性体检神经肌肉电生理的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接触CS2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运动神经的潜伏期和波幅,对主诉肢体麻木明显的151人增加了正中神经、尺神经觉、腓肠神经感觉神经的潜伏期和传导 速度检测.将检测结果与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附录B中表B.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表B.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中神经指标参考值进行对照.结果 596人(60.3%,596/989)主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易怒、记忆力明显减退、肢体麻木、肢体抽搐、肢体酸痛等症状.989人中共94例有至少1项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指标异常,94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中共检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神经148条;64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占全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神经的43.24%(64/148),36条(24.32%,36/148)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38条(25.68%,38/148)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9条(6.08%,9/148)胫后神经和1条(0.68%,1/148)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降低,尺神经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CS2作业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CS2作业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觉神经可以作为接触CS2作业工人职业性体检中神经肌电图检测的必检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职业性体检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特点。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断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具体包括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运动潜伏期、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同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包括肌肉安静状态下自发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的动作电位(MUAP)。结果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右侧尺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尺神经以及左侧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检查的72块肌肉中17块(23.61%)存在MUAP时限延长,肌肉安静状态下有38块(52.77%)存在动作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9块(12.50%)未引出MUAP。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为感觉和运动混合型损害,同时存在神经脱髓鞘和轴索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及神经-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对病例组14例及对照组10例作神经-肌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减慢(P〈0.01),大部分周围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检查显示,放松时部分病例出现纤颤电位或正锐电位,肌肉大力收缩时,部分病例出现单纯相或混合相。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为周围神经MCV及SCV的显著减慢,远端潜伏期的延长,部分病例肌电图表现为失神经支配。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周围神经损害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病例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某化纤厂职业性慢性轻度二硫化碳(CS2)中毒病例40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职业性慢性CS2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乏力和肢体麻木等症状以及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结论 职业性慢性CS2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对引发高血压和视网膜微动脉瘤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正常参考值,为诊断职业性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2名健康成人,年龄20~60岁,以青壮年为主(男女各96名)。分别检测了正中、尺、腓总、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尺、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分析包括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NCV在男女性别及肢体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NCV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身高的增高出现MCV、SCV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或P<0.01);相对于年龄对NCV的影响,身高对其影响较小。波幅在不同个体间有很大的变异性。结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是职业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正常参考值的确定是诊断的前提,不同年龄组应采用各自的正常参考值,必要时考虑身高因素。潜伏期和传导速度为重要的观察指标。提出需要对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中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参考值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山东和广东两省的7家生产或使用1-溴丙烷(1-BP)企业共计85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同企业91名行政办公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触觉延迟检查和神经-肌电图等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发现双脚震动觉延迟时间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下肢延迟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00)。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见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DML)、传导速度(MCV)、胫后神经末端潜伏期(D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接触1-BP可引起工人神经症状、震动觉和神经-肌电图的改变,我国l-BP接触工人作业环境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探讨F波出现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对MND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MND患者(MND组)及2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进行F波检测,将两组的F波出现率、潜伏期进行比较;同时测定MND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MND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为16.3%,对照组为81.6%,两组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ND组胫神经F波出现率为14.5%,对照组为76.6%,两组胫神经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ND组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28.98±3.89)ms比(25.32±2.01)ms,(53.11±5.01)ms比(47.22±4.46)ms](P=0.00).MND组MCV异常10例(28.6%,10/35),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10例(28.6%,10/35),末端潜伏期延长9例(25.7%,9/35),MCV轻度减慢6例(17.1%,6/35);SCV测定发现传导速度全部正常,1例波幅稍减低.结论 F波及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为MND的诊断及损伤程度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苯对接触工人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苯接触观察对象 13人、苯中毒者 14人为接触组 ,另选无毒物接触史的工人 48人为对照组 ,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结果 ]接触组尺神经及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所检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接触组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苯对周围神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价值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
某地区正己烷职业病危害调查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正己烷职业中毒的发病特点,为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我们对63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粉胶样品正己烷的平均含量为19.5%;患病时平均年龄28.7岁,平均患病工龄1.7a;肢体远端麻木疼痛、乏力、下肢沉重感为主要症状;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体征。  相似文献   

10.
二硫化碳对作业男工神经系统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硫化碳(CS2)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等生产过程。国内外对其毒性研究的历史较长,但对其早期中毒诊断指标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选择某化纤厂438名男工,测定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脑电图,并调查作业工的睡眠状况,旨在探讨不同浓度二硫化碳对人神经系统影响,为二硫化碳中毒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南京某化纤厂短丝、长丝、原液、二硫化碳、酸站等车间438名男工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5.25±21.48岁,平均工龄18.76±1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比较9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以及神经肌电图结果的差异.结果 神经系统评分于治疗后1个月即开始改善,2个月后有明显改善(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诱发电位幅值、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3项指标经NGF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诱发电位幅值改善更为明显;而开始改善的时间不一,但大多在治疗6个月左右.治疗剂量减少后重度中毒患者诱发电位幅值、远端潜伏期以及传导速度在观察末期依然有改善,改善程度不一.结论 NGF能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2例职业性慢性砷中毒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发砷含量之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72例职业性砷中毒病例中,临床表现以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为主;发砷含量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呈负相关;与神经末端潜伏期呈正相关;不同发砷组别中发砷值越高,外周神经损害程度越明显。结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为主要改变,损害程度与发砷含量有明显相关,提示砷在体内的蓄积程度与周围神经损害呈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溶剂汽油中毒患者精神与神经肌电图的改变.方法 采用精神科SCL-90症状白评量表与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慢性轻度溶剂汽油中毒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进行评定、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SCL-90症状量表评定:治疗前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组因子分均升高,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除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外其他因子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神经肌电图检查:所检24块肌肉静息自发电位(纤颤)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轻收缩时左、右胫前肌运动单位电佗时限延长,重收缩时左、右胫前肌及右拇短展肌波幅增高,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神经肌电图检查: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近端诱发电位波幅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26.02±7.19)m/s,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治疗后腓肠神绛感觉传导速度为(37.00±8.97)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性慢性轻度溶剂汽油中毒患者精神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明显,精神量表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患者的诊断、病情的动态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硫化碳染毒对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二硫化碳组,每组10只。二硫化碳组大鼠腹腔注射二硫化碳玉米油溶液,开始4周染毒剂量为150mg/kg,1次/d,6次/周,后4周染毒剂量为300mg/kg,1次/d,6次/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玉米油溶液。染毒结束后对周围神经损伤体征进行评分,同时检测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GF、BDNF在海马及坐骨神经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二硫化碳染毒8周后染毒组大鼠周围神经体征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显示二硫化碳染毒组胫神经运动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染毒组大鼠海马及坐骨神经中NGF和BDN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二硫化碳染毒导致的神经组织NGF、BDNF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其神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硫化碳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硫化碳(CS2)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短时间接触高浓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者,主要表现周围神经病或临床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可见失神经电位等神经原性损害或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其远端潜伏期延长。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周围神经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8例急性三氯丙烷(trichloropropane,TCP)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8例急性TCP中毒患者的中毒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毒原因及治疗,并将急性TCP中毒患者的外周血微核试验结果与健康检查者(33例)的微核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发病初期中毒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其中胸闷13例,咽干、咽痛7例,咳嗽、流涕2例;胃肠道症状明显,其中腹痛18例,恶心、呕吐14例;仅1例患者发生了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治疗后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18例患者血清中均检出TCP,浓度为39.0~310.0 ng/ml,平均(68.9±-42.1) ng/ml.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表现,乏力、四肢麻木18例,双下肢远端烧灼痛14例,下肢对称性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和音叉震动觉障碍13例,肌力减退7例,膝反射减退4例,跟腱反射减退3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显示,18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8例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18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发现了微核,微核发生率为(10.06‰±2.80‰),健康对照组微核发生率为(8.24‰±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接触TCP中毒后,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及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表现,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发现微核.  相似文献   

17.
铅中毒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是否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并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的 30名无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的铅中毒病人 (根据GB1 1 5 0 3— 89诊断 )作为铅中毒组 ,测定单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和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及尿铅。结果 研究组平均MNCV减慢、DML延长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研究组正中神经MNCV减慢与尿铅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82 ,P <0 0 5。结论 无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的铅中毒病人存在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MNCV、DML检查可作为铅中毒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CS2)中毒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分级。方法收集53例确诊职业性慢性CS2中毒的资料,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3例职业性慢性CS2轻度中毒病例的工作场所2001-2005年二硫化碳(CS2)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要求[1];其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同时并存中枢神经、视觉系统、心电图等损害或异常表现。结论神经-肌电图改变是诊断职业性慢性CS中毒的重要依据,心电图异常可作为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接触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CS2)易导致人体多脏器功能障碍[1-2],还可引起血糖、血脂代谢紊乱[3]。为探讨CS2职业暴露与代谢性指标的相关性,特对2016—2022年本院职业病科CS2职业暴露人员的糖和脂代谢及心血管系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 2—2002),以149例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20.
在室温26℃~29℃条件下,对慢性二硫化碳(CS_2)中毒患者与正常人正中、尺、腓总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神经诱发电位(NEP)按常规进行了测定。发现除腓总神经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MCV减慢外,其它三条神经MCV两组无明显区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腓总神经NEP时程增宽、电压下降、时相增多、尺神经和胫神经电压下降。结果表明:慢性CS_2中毒腓总神经较其它神经容易受 侵;神经诱发电位的改变较MCV的改变对诊断慢性CS_2中毒性周围神经炎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