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 roencep halograp hy,qEEG)对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larg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LMCA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在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记录患者的常规脑电图、qEEG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结果,在发病1个月后评价近期预后(死亡或存活),在发病3个月后评价远期预后,对各预后组各项观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近期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边界[上边界:(19.11±7.80)μV对(11.87±6.41) μV;t=2.392,P=0.019;下边界:(11.90±4.78)μV对(7.58 ±4.15)μV;t =3.327,P=0.022]、Synek分级(x2=48.114,P =0.000)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LMCAI患者β活动绝对功率[(13.16±12.66) μV2对(19.20±17.96)μV2;t=-2.781,P=0.039]和频谱边缘频率95%(spectral edge frequency 95%,SEF95%)[(9.17±3.24)Hz对(10.36±3.76)Hz;t=- 5.614,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远期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年龄[ (59.33±13.67)岁对(68.87±10.473)岁;t=-3.215,P=0.002]、GCS评分[(10.86±2.80)分对(9.21±2.51)分;t=2.511,P=0.015]、SEF95%[(13.80±5.40)Hz对(10.93±4.68)Hz;t =2.311,P=0.024]和梗死侧别(x2=4.737,p=0.030)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qEEG可作为预测LMCAI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钙化与相应供血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CT确诊的大脑中动脉M1段钙化患者121例(151支),分析钙化的形态学特点、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用Cascoring自动分析软件计算钙化积分.对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与无钙化组脑梗死发病率及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中有或无梗死灶与钙化积分诸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小结节状钙化121支,大结节状钙化18支,条状钙化12支.76支钙化位于大脑中动脉M1近段,55支位于大脑中动脉M1中段;20支钙化位于M1远段.钙化斑块与血管的关系,向心性43支,偏心性108支.大脑中动脉钙化组脑梗死发病率(51.7%)高于无钙化组(2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梗死灶组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积分大于无梗死灶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CT容积扫描能显示大脑中动脉细小钙化,并能对钙化分型,确定钙化的部位.大脑中动脉钙化与否及钙化积分诸指标的大小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钙化组比无钙化组更易发生脑梗死;有梗死灶组的钙化程度比无梗死灶组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短期变化。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CTP)检查单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35例,有19例完成随访,根据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10例(狭窄率50%~69%)和重度狭窄组9例(狭窄率70%~99%)。分别在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选择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将狭窄侧参数值比对侧相对正常侧参数值,即获得各感兴趣区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rTTP),3个月后复查CTP,比较CTP前后参数值,并比较2组脑灌注差异。结果19例患者中,脑CTP参数好转7例(36.8%),无变化7例(36.8%),恶化5例(26.3%),其中rTTP延长5例,rCBF下降4例。中度狭窄组好转、无变化和恶化分别为6、3、1例,重度狭窄组好转、无变化和恶化分别为1、4、4例,2组脑灌注好转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vs 11.1%,P=0.040)。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CTP检测脑灌注下降患者短期脑灌注可发生变化,部分患者脑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A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其危险因素、病因、梗死灶的分布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比较其中栓塞组(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和ACA粥样硬化组患者梗死灶的分布和临床表现.结果 共纳入44例患者进行研究,占同期住院急...  相似文献   

6.
岛叶梗死是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卒中的一种早期CT征象,可能影响心血管自主功能。为了确定MCA供血区梗死时的岛叶受累情况及其与MCA供血区其他部分梗死、卒中严重程度和临床有关的心血管病的关系,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的Fink等于1997年8月1日-2000年6月30日进行了一项病例系列研究。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Arch Neurol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CA供血区脑梗死急性期的磁共振弥散(DWI)及灌注(PWI)加权成像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时间在6h内的35例MCA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PWI(达峰时间图,TTP图)检查,计算图像信号异常区域的体积,将其依次与患者发病时的欧洲卒中量表(ESS)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5例患者的DWI信号异常区域体积为0.2~252.8cm3(中位数为40.7cm3),TTP图上低灌注区体积为0.4~309.5cm3(中位数为141.2cm3),二者均与患者临床E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依次为r=-0.673,P=0.000;r=-0.572,P=0.000);但TTP-DWI不匹配区的体积(0.2~179.9cm3,中位数56.7cm3)与E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304,P=0.076)。其中有69%(24/35)患者的PWI异常区域的体积超过DWI体积的20%以上。结论DWI与PWI异常区域的体积与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决定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是DWI体积,TTP-DWI不匹配区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对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4例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在大脑中动脉的范围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前3 d每日分别给予rhEPO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第1、3、7、20和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变化,ELISA法检测损伤标记物S100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20、30天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第20天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46.5±32.3)cm~3 vs(89.6±68.9)cm~3,P<0.01];第3、7和20天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1.45±0.25)μg/L vs(1.58±0.13)μg/L,(1.41±0.20)μg/L vs(1.69±0.15)μg/L,(0.38±0.14)μg/L vs(0.78±0.26)μg/L,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静脉注射高剂量rhEPO治疗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改善患者30 d后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后远隔部位损害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更多的动物实验从细胞、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上对远隔部位损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氧化损伤、B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新的损伤机制被发现.新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如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也逐渐被应用于远隔部位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保守治疗时的病死率高达41%~78%,恶性脑水肿引起的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一些证据支持偏侧颅骨切除术用于mMCAI患者的治疗.在做出手术治疗决策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和辅助性治疗,因此,mMCAI的预测和重症监护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mMCAJ的预测因素和重症监护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急诊行头颅CT或MRI扫描后,立即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和脑灌注血流参数进行评价。结果 40例患者中,颈动脉无狭窄9例,占22.5%;轻度狭窄9例,占22.5%;中度狭窄12例,占30.0%;重度狭窄8例,占20.0%;完全闭塞2例,占5.0%。15例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中心区患侧脑血流量较对侧明显下降,同时梗死中心区脑血流量较缺血半暗带或边缘区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或边缘区脑血容量、造影剂到达峰值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联合应用可同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情况和缺血脑组织的部位和范围,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容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有神经缺失症状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64层螺旋CTPI和CTA后,选定感兴趣区层面,测量异常灌注区和对侧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22例患者CTPI发现病灶区域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100%;脑血流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灌注异常区与对照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4层螺旋CT可同时获得容积CTPI和包括颅底动脉环在内的CTA;22例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有19例患者CTA发现血管异常。结论早期、特别是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结合CTA检查,对病因、病情进展、预后评估、半暗带区判定提供了综合、简单、快速、便捷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10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20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达峰时间延迟;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暗带区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建CTA图像显示17例脑梗死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3例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4h内入院的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根据诊断分为PMD组44例和稳定组110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梗死模式分为内分水岭(IBZ)梗死和穿支动脉梗死,穿支动脉梗死再以直径分为大穿支动脉梗死(≥20mm)和小穿支动脉梗死(<20mm)。比较2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梗死模式差异,分析梗死模式与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相关性。结果 PMD组IBZ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小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低于稳定组(25.0%vs 10.0%,38.6%vs 20.9%,36.4%vs 69.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BZ梗死(OR=4.622,95%CI:1.69712.593,P=0.003)和大穿支动脉梗死(OR=3.283,95%CI:1.42412.593,P=0.003)和大穿支动脉梗死(OR=3.283,95%CI:1.4247.566,P=0.005)是发生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存在显著相关性,IBZ梗死与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未溶栓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与预后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于入院24h内行TCD检查。将患者分为完全闭塞组6例(TIBI 0~1级),部分闭塞组16例(TIBI 2~3级)及非闭塞组30例(TIBI 4~5级)。于入院30min内、发病后第7、14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于发病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完全闭塞组与非闭塞组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3±2.23)分vs(3.03±2.53)分,(4.83±2.32)分vs(1.90±2.28)分,P<0.05]。闭塞组与非闭塞组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9%vs 83.3%,P=0.001)。结论脑梗死非溶栓急性期患者采用TCD对病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可预测完全闭塞较非闭塞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及发病年龄。结果吸烟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49.3%vs 24.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吸烟组[(60.13±10.52)岁vs(65.26±11.77)岁,P<0.01]。吸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50.7%vs 27.4%,P<0.01)。结论吸烟可能是男性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能使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法[外侧裂+脑凸面侧支评分系统(Maa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评分系统(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再发脑梗死,64例)和对照组(未再发脑梗死,216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特征、Maas、Tan评分差异,用ROC曲线分析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38.63±5.43)cm/s vs(40.49±6.38)cm/s,P=0.035]。观察组Maas、T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8±1.11)分vs(3.21±1.35)分,P=0.021;(1.05±0.98)分vs(1.85±0.81)分,P=0.000]。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均有一定预测价值,Tan评分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277,95%CI:0.201~0.354,P=0.000。结论 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均具有较好价值,但Tan评分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血管内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然后再灌注。测试神经功能,取脑分别进行常规TTC染色和HE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左侧优势组再灌注24、48和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右侧非优势组(P<0.05)。左侧优势组缺血程度较右侧非优势组重。左侧优势组神经元数量严重缺失,海马细胞排列紊乱,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非优势组[(102.1±8.8)mm3 vs(97.0±11.2)mm3,P<0.05]。结论大鼠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优势侧严重,脑梗死体积更大。大鼠优势半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重复性好,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19.
急诊多参数CT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最终梗死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PCT)等多参数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最终脑梗死体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参数CT评估脑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及血管再通情况,测量36个月的最终脑梗死体积。进行3次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定影像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7例患者中,常规CT提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阳性71例,早期脑卒中CT评分(8.0±1.7)分;CT血管造影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36.3±43.8)%,PCT计算脑梗死体积(36.3±43.8)ml,半暗带体积(40.5±26.2)ml,总缺血体积为(69.2±26.1)ml。3次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能预测最终脑梗死体积(R1=0.542,P1=0.009;R2=0.494,P2=0.004;R3=0.494,P3=0.004)。血管再通时PCT中脑梗死和缺血半暗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评分是最终脑梗死体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0,P=0.000,P=0.004)。结论脑卒中超早期的影像评估应包括有灌注信息的多参数CT,以尽早获取血管再通及半暗带体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