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症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385例患者,其中因61例病情变化而被删除,将324例分为4组:甲氧氯普胺组76例(10 mg,静脉注射,q8h);红霉素组83例(0.25g,静脉滴注,q12h);甲氧氯普胺联合红霉素组(联合治疗组)84例(用法同上);大剂量纳洛酮组81例(5 mg,静脉滴注,持续1 h,q8h)。4组患者均在入住ICU 24 h后的第一个8 am给药,记录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胃肠喂养情况。结果:1第1~7天联合治疗组的胃液潴留量明显少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0.01,P0.05),第3~7天大剂量纳洛酮组的胃液潴留量明显少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0.05,P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联合治疗组喂养成功率在第3天以后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0.01),大剂量纳洛酮组喂养成功率在第4天以后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均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有较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尽管其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液体平衡量对机械通气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肠内喂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入组时APACHEⅡ评分。其后以每一天为观察单位,将观察单位按液体平衡量分为液体正平衡组和液体负平衡组,并分别记录患者当天的实际完成肠内喂养量/计划肠内喂养量,腹腔内压(IAP),是否发生呕吐、腹痛、腹胀、胃潴留、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结果总共入组符合标准行肠内喂养天数451d,来源于46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5例)。将观察单位按当天液体平衡量分为液体正平衡组(n=294)和液体负平衡组(n=157),液体正平衡组的实际肠内喂养量/计划肠内喂养量(67.2±6.47)%少于负平衡组(82.4±9.3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平衡组的IAP、腹胀、胃潴留发生的比例均高于负平衡组,两组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中,液体负平衡可以降低IAP,减少腹胀、胃潴留的发生,提高肠内喂养的完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疾病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后胃潴留的好发时间及近期临床结局。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便抽样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陕院神经外科ICU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再症患者204例,应用注射器每6小时抽吸胃内残留液(采用B超定位胃管的位置),飞残留液≥200ml时定义为胄潴留,观察14d。记求胃潴留发生的时间,比较有、尤肖潴留患者进入、转出ICU时的病情及近期临床结局。结果①神经疾病重症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为58.3%(119/204),其中88.2%(105/119)发生在肠内营养治疗后1周内。②胃潴留组和非胃潴留组进入ICU时GCS为7±4、11±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别为20±8、13±7;转出ICU时两组患者的GOS分别为2.6±1.2、4.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胃潴留绀患者较非胃潴留患者肺部感染增加23.2%(53.8%,30.6%);ICU住院中位数时间延长4.4d(14.9d,10.5d);病死率增加29.4%(29.4%,0).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后1周内为神经疾病重症患者胃潴留的高发时间,其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较高,ICU住院时间延长,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4.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管和螺旋型鼻空肠管.治疗组置入三腔喂养管。两组均予胃肠减压并在入院后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以及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AP的治疗过程中.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置管成功率高、耐受性好、胃液引流量大等优点,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四磨汤联合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四磨汤联合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糖尿病胃轻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四磨汤联合红霉素治疗2周,对照组20例,单用红霉素治疗2周,观察DGP病人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为5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药联合治疗可提高DGP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自拟止血一号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下行APC止血,予以质子泵抑制剂、静脉补液等常规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止血一号方煎剂口服;对照组(60例)仅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再出血率、死亡率、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和88.33%(P〈0.05);再出血率为3.33%和11.67%(P〈0.05);死亡率为1.67%和5.00%(P〈0.05);输血量为(2.34±2.05)U和(4.35±3.45)U(P〈0.05);平均住院日为(10.59±4.88)d和(15.79±8.00)d(P〈0.05);住院费用为(8.16±1.43)千元和(13.35±1.91)千元(P〈0.05)。[结论]APC联合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疗效显著、死亡率及输血量低、住院天数短、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促胃动力药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不同配伍治疗策略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年龄、病情程度、是否应用抗酸剂和钾剂、使用抗生素种类配对,随机纳入到红霉素组(A组)、甲氧氯普胺组(B组)和联用组(C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腹泻的发生情况,包括腹泻持续时间和是否为难辨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结果在接受肠内营养后的7 d内共有49例(40.83%)发生腹泻,腹泻持续时间为(3.8±1.2)d,均与肠内感染无关,其中A组15例,B组14例,C组20例,后者的腹泻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前两组(P均0.05)。腹泻持续时间C组为(4.52±1.08)d,明显长于A组和B组的(3.17±1.03)d和(3.24±0.86)d(P均0.05)。结论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联用对肠道传输的促动力作用可产生叠加,且较长的腹泻持续时间可能与二者配伍能减缓快速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基脲联合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28例老年ET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羟基脲(Hu)治疗,剂量为O.5~3g/d。对血小板计数〉1000×10^9/L者,确诊后即采用血小板去除术1~3次,并且于血小板去除术后开始接受羟基脲治疗。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469.00±521.40)×10^9/L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892.00±302.10)×10^9/L(P〈0.0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为(1023.00±606.30)VS(468.00±236.20)×10^9/L(P〈0.01)。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CR16例(57.1%),PR11例(39.3%),NR1例(3.6%)。结论羟基脲联合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老年ET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母乳微量喂养联合辅助干预措施对低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10/2017-07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低体质量早产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静脉营养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辅助干预.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如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和喂养相关情况,如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喂奶增加量、体质量增加量及睡眠时间分别为6.4 d±0.8 d、426.5 d±28.2 d、22.3 d±0.8 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2 d±5.1 d、7.3 d±3.2 d、52.5 d±4.3 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辅助干预措施能改善低体质量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每组36例。实验组机械通气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 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胃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液pH值在营养支持第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第3天、5及7天实验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中和患者的胃酸,升高胃液pH值,能有效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西孟旦和传统临床治疗心衰药物的心衰疗效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成左西孟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左西孟旦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6%比71.9%,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西孟旦组LVEF[(35.5±7.8)%比(39.2±6.9)%]、SV[(72.0±1.8)ml比(77.6±1.2)ml]明显提高(P〈0.05),NT-proBNP[(1562±836)μg/L比(865±310)μg/L]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西孟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3%比25%,P〈0.01)。结论:左西孟旦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一线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失败率日益增高。如何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Hp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评估含芦氟沙星四联疗法和含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补救根除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3例Hp根除失败的患者随机进入含芦氟沙星四联疗法(RBRF)组(雷贝拉唑10 mg bid+枸橼酸铋雷尼替丁220 mg bid+芦氟沙星200 mg qm+呋喃唑酮100 mg bid,疗程14 d)和含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RA)组(雷贝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00 mg tid,疗程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疗效。结果:共85例患者完成试验,RBRF组按意向治疗(ITT)和按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3.3%和90.9%,RA组分别为80.0%和87.8%,两组ITT和P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PP分析,RBR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RA组(15.9%对2.4%,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消失。结论:对Hp根除失败的患者,含芦氟沙星四联疗法和含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补肾生髓成肝"法联合派罗欣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派罗欣。治疗后第1、4、8、12、24、48、72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HBV DNA、HBsAg、HBeAg、HBeA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第8周为(3.74±0.49)×109/L、12周为(4.06±0.17)×109/L、24周为(4.20±0.63)×109/L,分别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3.49±0.58)×109/L、(3.02±0.49)×109/L、(2.29±0.28)×109/L;治疗组患者ALT水平在第8周为(259.70±9.49)U/L、第12周为(125.0±9.10)U/L、第24周为(92.0±10.60)U/L,分别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312.40±10.58)U/L、(335.0±8.50)U/L、(232.0±9.00)U/L;治疗组患者TBil在第12周为(14.0±4.00)μmol/L、第24周为(9.20±3.60)μmol/L,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9.60)μmol/L、(32.0±9.50)μmol/L;治疗组患者第72周HBV DNA阴转率为75%、HBeAg/HBeAb转换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38.5%;治疗第48周后,HBsAg〈1000 IU/ml的患者,治疗组有26例,对照组为15例。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补肾健脾"方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可以获得"减毒"(减少骨髓抑制,降低肝损伤)"增效"(提高病毒学应答)的生物学效应,增加患者的受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82例 AMI 合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 IABP 辅助治疗分为两组:IABP 组(42例,在 IABP 辅助下行 PCI 治疗)和常规 PCI 组(40例,仅采用常规 PCI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血流动力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稳定至 PCI 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组比较,IABP 组治疗后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80.3±16.2)mmHg比(88.4±12.5)mmHg,舒张压:(55.4±10.2)mmHg 比(60.0±10.5)mmHg],心率显著降低[(92.4±26.1)次/min 比(80.5±18.5)次/min],P 均<0.05;尿量显著增多[(30.2±8.3)ml/h 比(40.3±9.4)ml/h](P =0.001);IABP 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升高(72.5%比83.3%),死亡率显著降低(27.5%比16.7%),血流动力学稳定至 PCI 时间[(10.1±8.1)h 比(5.0±2.5)h]及住院时间[(18.4±6.2)d 比(13.5±4.2)d]均显著缩短(P均<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 AMI 合并泵衰竭有助于提高 PCI 治疗的成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增加尿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4例FAP患者入院4 h内实施NOTES治疗,清除腹腔渗液,冲洗腹腔,腹腔置管,术后持续腹腔灌洗及腹膜透析1周。结果术前腹腔内压力(29.2±5.6)cm H2O,NOTES术后第2 d降至(8.60±2.65)cm H2O。肠蠕动NOTES术后第2 d开始恢复,(1.68±1.02)次/min,第6 d肠蠕动恢复正常,(4.30±1.75)次/min。NOTES术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值较NOTES术前显著下降(P〈0.01)。NOTES术前APACHE II评分(16.2±4.8)分,NOTES术后第6 d(6.46±1.84)分。24例患者均痊愈,平均住院日(23.98±7.88)d。结论经NOTES清除腹腔渗液,降低腹腔压力,透析排出炎症介质,是治疗F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DCM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儿8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每组各43例。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020比76.7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心率r(91.2±2.6)次/min比(87.4±3.1)次/mini、血压[(100.6±2.7/70.1±3.8)mmHg比(92.6±1.9/60.9±4.6)mmHg]、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5±5.3)mm比(41.2±4.9)mm]及收缩末期内径[(45.7±4.9)mm.比(40.3±5.5)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37.6±5.7)%比(45.9±2.6)%]明显增大(P均〈0.05)。结论: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同时加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30例)和运动康复组(30例,在常规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观察3月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和再住院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康复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80.0%比93.3%,P<0.05);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NYHA分级:(1.96±0.89)级比(1.48±0.72)级P<0.05],运动能力[(4.01±0.82)METs比(5.24±1.16))METs]、6 min步行距离[(322.5±23.4)m比(413.6±26.5)m]显著增加(P均<0.01),再住院率明显降低(56.7%比30.0%),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的手术操作和疗效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和总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器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21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CRT建议标准。评价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术前后的单次最远行走距离、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经左侧(n=20)和右侧锁骨下静脉(n=1)CRT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3.3±30.8)min和235min,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9.7±15.5)min和75min;CRT术后单次最远行走距离显著增加[(921.7±253.8)m:(675.8±172.1)m,P0.01],6min步行距离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加[(409.8±43.6)m:(292.5±55.6)m,P0.01],而NYHA心功能IV级者所占的百分率术后比术前显著减少(23.8%:85.7%,P0.01)。结论:对左室射血分数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心衰患者,行CRT可显著改善6min步行距离和NYHA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9.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