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规律和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后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组和缬沙坦组,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不同时间(12、24、48、72h)和不同浓度(1.0×10-9~1.0×10-5mol/L)下心肌细胞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24和72hCx43的表达。结果AngⅡ组心肌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肥大,蛋白含量增加。AngⅡ组心肌细胞在24~48hCx43表达上调,72h则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减少30%,而且在AngⅡ作用下呈浓度依赖性下调,24hAngⅡ组荧光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和缬沙坦组明显上调,72h则较其他组明显下调。缬沙坦可拮抗AngⅡ对Cx43表达的作用。结论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Cx43的表达出现一定时相性变化,并和AngⅡ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AngⅡ可能通过AT1受体调控Cx43的表达而参与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中作用。方法AngⅡ处理培养心肌细胞24h。PD98059和Ang-(1-7)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到培养基中,对照组加等体积药物溶剂DMSO。用Western blot分析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Cx43表达和间隙连接。结果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用10-9~10-6mol/L AngⅡ刺激细胞24h,Cx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Cx43表达上调、磷酸化ERK1/2活性增加(P<0.01),ERK1/2激酶特异性抑制剂1μmol/LPD98059和0.1μmol/L Ang-(1-7)能阻断AngⅡ上调Cx43表达和磷酸化ERK1/2活性增加。电镜观察证明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AngⅡ处理组细胞间隙连接数目和大小较对照组增加(P<0.05),0.1μmol/L Ang-(1-7)能阻断AngⅡ增加心肌细胞间隙连接数目和大小。结论Ang-(1-7)通过抑制磷酸化ERK1/2活性增加,从而拮抗AngⅡ上调培养新生鼠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glucoprotein130,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作用于肥大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3 H-亮氨酸的掺入作为测定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肥大心肌细胞gp130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增大,3 H-亮氨酸掺入明显增加,gp13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组比较,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减小,3 H-亮氨酸掺入明显减少,肥大心肌细胞gp130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抑制,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缬沙坦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gp130的表达,延缓了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从而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 FRP5)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替米沙坦、PD123319分别阻滞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sFRP5、脑利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结果:s FRP5能够在心肌细胞中表达。sFRP5 mRNA及蛋白水平、BNP蛋白水平的表达随AngⅡ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 h达到最高值(P0.05)。与AngⅡ(10~(-6) mol/L)组相比,AngⅡ+替米沙坦(10μmol/L)组sFRP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AngⅡ+PD123319(10μmol/L)组sFRP5 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10~(-6) mo1/L)+sFRP5(0 ng/ml)组比较,AngⅡ(10~(-6) mo1/L)+sFRP5(10 ng/ml)组及AngⅡ(10~(-6) mo1/L)+sFRP5(100 ng/ml)组BNP蛋白及TNF-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上调sFRP5的表达,且sFRP5在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处理组1(150 ng/kg/min Ang II)、处理组2(300 ng/kg/min Ang II)、处理组3(600 ng/kg/min Ang II)和缬沙坦组(600 ng/kg/min Ang II+40 mg/kg/d 缬沙坦)处理28 d。观测小鼠血压和动脉血管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血管SREBP1的表达。将VSMC分为正常组、处理组1 (0.1×10-6 mol/L Ang II)、处理组2(0.5×10-6 mol/L Ang II)、处理组3(1×10-6 mol/L Ang II)、缬沙坦组(1×10-6 mol/L Ang II+1×10-6 mol/L 缬沙坦)、LY294002组(1×10-6 mol/L Ang II+10 ng/mL LY294002)、沉默对照组(1×10-6 mol/L Ang II+scramble siRNA)、沉默组(1×10-6 mol/L Ang II+SREBP1 siRNA)处理,免疫印迹检测细胞SREBP1、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 II处理组小鼠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缬沙坦组与处理组比较血压降低。相比于对照组,处理组小鼠血管壁增厚、管腔增大,缬沙坦处理则抑制血管重塑。Ang II处理组小鼠主动脉血管SRE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缬沙坦组。SREBP1、磷酸化Akt、OPN在处理组VSMC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而在缬沙坦组、LY294002组和沉默组中低于处理组;α-SMA在处理组中表达降低,而在缬沙坦组、LY294002组和沉默组中升高。 结论 Ang II通过活化PI3K/Akt/SREBP1通路调控VSMC表型转化、诱导小鼠动脉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AngⅡ组(10-6mol/L AngⅡ)、姜黄素组(10-6mol/L AngⅡ+2.5×10-8g/L姜黄素)及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3组分别培养24h,收集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组间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0.68,P0.01),AngⅡ(10-6mol/L)处理24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明显增加,姜黄素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增加;②AngⅡ(10-6mol/L)处理心肌细胞10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明显增加,预先以姜黄素2.5×10-8g/L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姜黄素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ERK1/2的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4-(4-substituted aniline)-2-substituted phenyl quinazoline derivatives,Q]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_9C_2细胞株,将培养的H_9C_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Con组),AngⅡ组,AngⅡ+Q高剂量(10-6 mol/L)组、AngⅡ+Q中剂量(10-7 mol/L)组、AngⅡ+Q低剂量(10-8 mol/L)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对H_9C_2细胞的形态扫描成像,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对H_9C_2细胞表面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BCA法测定蛋白浓度,MTT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喹唑啉衍生物后心肌细胞活性,以及通过RT-PCR发测定肥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AngⅡ刺激H_9C_2心肌细胞后,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P<0.05);加入喹唑啉衍生物后,H_9C_2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小(P<0.05)。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其总蛋白含量和肥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的H_9C_2心肌细胞(P<0.05),加入喹唑啉衍生物处理后的H_9C_2心肌细胞其肥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4-(4-取代苯胺基)-2-取代苯基-喹唑啉类衍生物可以改善AngⅡ诱导的H_9C_2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8.
陆莹  杨爽  李呼伦 《心脏杂志》2009,21(5):639-642
目的: 观察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表达。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肥大组、低浓度VPA组(5×10-6 mol/L)、中浓度VPA组(10-5 mol/L)和高浓度VPA组(2×10-5 mol/L)。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后,给予不同浓度的VPA进行干预。AngⅡ作用24 h后,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面积的变化。用RT-PCR检测HDAC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DAC2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AngⅡ刺激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面积变大,HDAC2 mRNA的水平增高,HDAC2蛋白表达亦增加。给予不同浓度的VPA后,上述指标随着VP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 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中伴有 HDAC2表达增加,给予HDAC抑制制后,可使心肌细胞面积减少,HDAC2表达减少,提示VPA可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HDAC2有可能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 Ⅱ)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心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bcl-2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AngⅡ组、AT1R-AS-ODN组 Ang Ⅱ组用10-6mol/L Ang Ⅱ刺激24小时;AT1R-AS-ODN组在转染反义寡核苷酸后也用10-6mol/L Ang Ⅱ刺激24小时;正常组不予任何刺激.刺激24小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Ang Ⅱ及AT1R-AS-ODN对心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 bax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ngⅡ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光密度值下降显著(0.0725±0.0065 vs 0.0975±0.0083, P<0.05),bax蛋白光密度值增加(0.0941±0.0042 vs 0.0823±0.0024, P<0.05);与Ang Ⅱ组相比,AT1R-AS-ODN组bcl-2蛋白光密度值增加(0.0900±0.0016 vs 0.0725±0.0065, P<0.05),bax蛋白光密度值降低(0.0863±0.0019 vs 0.0941±0.0042, P<0.05).结论 Ang Ⅱ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而AT1R-AS-ODN可以逆转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活性氧参与益母草水苏碱抗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观察益母草水苏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不同浓度的益母草水苏碱对细胞肥大的影响(细胞数目、蛋白以及DNA含量),同时用H2DCFDA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ROS含量.结果 ①AngⅡ(10-6mol/L)使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对细胞数目和DNA含量无影响(P>0.05);②10-7 mol/L~10-4 mol/L浓度的益母草水苏碱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对抗AngⅡ导致的蛋白含量的增高(P<0.05);③AngⅡ可诱导心肌细胞内ROS含量增加,加入益母草水苏碱抑制了AngⅡ的这一作用.结论 益母草水苏碱可抑制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抑制ROS含量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AngⅡ对THP-1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I(SR-BI)表达的影响。方法将THP-1巨噬细胞根据AngⅡ和Ang(1-7)对SR-B1表达的影响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Ⅱ组(10~10~4 nmol/L组);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Ang(1-7)组(10~10~4 nmol/L组);空白对照组、AngⅡ10~2nmol/L组、AngⅡ10~2 nmol/L+Ang(1-7)组(10~2~10~4 nmol/L组)、AngⅡ+Ang(1-7)+A-779组。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SR-BI mRNA及SR-BI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0~10~4nmol/L组SR-BI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Ang(1-7)10~10~4 nmol/L组SR-BI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AngⅡ组比较,AngⅡ10~2 nmol/L+Ang(1-7)组(10~2~10~4 nmol/L组)SR-BI表达明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Ang(1-7)10~2 nmol/L+A-779组SR-BI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Ang(1-7)通过其特异性MAS受体浓度依赖性地拮抗AngⅡ抑制SR-BI的表达,促进胆固醇外流,提高了胆固醇逆转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blot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结果1)AngⅡ(1μmol/L)处理24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明显增加,STS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的增加;2)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可见胞核内出现磷酸化ERK1/2荧光染色,丹参酮ⅡA可阻断AngⅡ引起的ERK1/2活化、入核过程。3)用AngⅡ(1μmol/L)处理心肌细胞5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即开始增加,10min左右时最明显。4)STS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ST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人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blot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结果 1)Ang Ⅱ(1 μmol/L)处理24 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明显增加,STS能明显抑制Ang 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人率、蛋白含量的增加;2)Ang Ⅱ刺激心肌细胞可见胞核内出现磷酸化ERK1/2荧光染色,丹参酮ⅡA可阻断AngⅡ引起的ERK1/2活化、入核过程.3)用Ang Ⅱ(1 μmol/L)处理心肌细胞5 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即开始增加,10 min左右时最明显.4)STS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 STS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72 h后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 观察心肌细胞Cx43基因和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以及与Cx43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处理后的心肌细胞表现细胞肥大且细胞活力增强,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细胞内G2-M(二倍体)DNA含量降低,Cx4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呈浓度依赖性下调,Cx4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Cx43蛋白表达下调与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相关.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Cx43基因及Cx43蛋白表达出现浓度依赖性下调,这一改变与心肌肥大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变化有关,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调控Cx43基因的表达而参与缝隙连接重构过程,而Cx43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心肌肥大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江  宋熔  田颖  聂凌  谭红梅  李楠  祝善俊 《心脏杂志》2008,20(3):287-29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和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 II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的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中ACE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10-7mol/L的Ang II处理,可引起心肌细胞的直径和表面积增加(P<0.01),10-7mol/L Ang II刺激组ACE2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外源性给予10-7mol/L的Ang II,可直接导致心肌细胞肥大,且Ang II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中ACE2 mRNA和其蛋白表达的下调,其意义在于使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Ang(1-7)产生减少,并协同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杨军  伍卫 《高血压杂志》2008,16(2):149-15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72h后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心肌细胞Cx43基因和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以及与Cx43表达量的关系。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处理后的心肌细胞表现细胞肥大且细胞活力增强,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细胞内G2-M(二倍体)DNA含量降低,Cx4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呈浓度依赖性下调,Cx43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Cx43蛋白表达下调与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Cx43基因及Cx43蛋白表达出现浓度依赖性下调,这一改变与心肌肥大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变化有关,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调控Cx43基因的表达而参与缝隙连接重构过程,而Cx43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心肌肥大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们已经发现心肌肥大时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重构参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失稳态变化,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主要蛋白成分,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心肌肥大时Cx43变化的机制和规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作为最强大的促心肌肥大因子对缝隙连接蛋白重构的影响至今也还鲜见报道,本组观察了AngⅡ对心肌cx43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影响,探讨心肌肥大过程中Cx43的变化及AngⅡ对缝隙连接蛋白重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肥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暴露于AngⅡ(10-6)、TSN(10-6、AngⅡ(10-6mol/L) TSN(10-5mol/L)36 h,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蛋白p53的表达、心肌细胞直径和3H-亮氨酸掺入率。结果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蛋白p53(AngⅡ TAN:99 890±338比AngⅡ:389 712±270,P<0.05),抑制心肌细胞直径[(AngⅡ TAN:21.3±2.5比AngⅡ:28.5±3.8)μm,P<0.05]和3H-亮氨酸掺入率[(AngⅡ TAN:1 302±96比AngⅡ:1 900±100)计数/min,P<0.05]。结论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肥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暴露于AngⅡ(10-6)、TSN(10-6、AngⅡ(10-6mol/L) TSN(10-5mol/L)36 h,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蛋白p53的表达、心肌细胞直径和3H-亮氨酸掺入率.结果 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蛋白p53(AngⅡ TAN:99 890±338比AngⅡ:389 712±270,P<0.05),抑制心肌细胞直径[(AngⅡ TAN:21.3±2.5比AngⅡ:28.5±3.8)μm,P<0.05]和3H-亮氨酸掺入率[(AngⅡ TAN:1302±96比AngⅡ:1900±100)计数/min,P<0.05].结论 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肥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赛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其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1×10-6~10-4mol/L赛格列酮预处理HUVECs24h,再与10-7mol/LAngⅡ共同孵育12h;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eN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Griees反应测定上清NO释放量。结果与无刺激组比较,10-7mol/LAngⅡ刺激HUVECs12h后明显抑制eNOSmRNA及蛋白表达,P<0.001;基础状态下,HUVECseNOS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强,10-7mol/LAngⅡ刺激12h后明显下调eNOS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01)。各浓度赛格列酮预处理24h明显减弱AngⅡ对HUVECseNOSmRNA的下调作用(与AngⅡ组相比,P<0.001)。同样赛格列酮也明显减弱AngⅡ对HUVECseNOS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与AngⅡ组相比,0.1、1μmol/L时P<0.01,10、100μmol/L时P<0.001,但0.1、1、10μmol/L赛格列酮组间比较P>0.05)。与无刺激组比较10-7mol/LAngⅡ明显减少NO的释放,P<0.05;与AngⅡ组比较,赛格列酮干预24h后呈浓度趋势增加NO的释放,P<0.001。结论赛格列酮呈浓度效应上调HUVECs表达eNOS,并呈浓度趋势增加内皮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