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双盲随机分成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po,250mg,bid,给药4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及斑块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回声斑块声学密度的背向散射积分值(IB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降低血脂,改善低回声斑块组织学构成,增加斑块密度,从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查颈动脉B超有粥样硬化斑块(IMT≥1.2mm)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调脂治疗,并在患者出院后6,12个月复查颈动脉B超及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组颈动脉动脉斑块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纽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脑卒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淼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70-171
目的探讨降低血脂与抗血小板凝集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及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炎症水平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结果血脂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等血脂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及MM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低血脂与抗血小板凝集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同时改善患者脂质代谢功能和抗炎功能,增加斑块稳定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发病2周之内的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低于治疗前,而HDL—C高于治疗前(P〈0.05);且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平均值为(1.59±0.49)mm。治疗后为(1.63±0.43)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颈动脉IMT平均值为(1.65±0.39)mm,治疗后为(1.09±0.29)mm,治疗后颈动脉IMT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作用,可延缓和阻断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斑块、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年男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脉粥样硬化者(冠脉狭窄〈50%)、86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并选3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计算HOMA-IR指数。结果冠心病组及冠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1),冠心病组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1、-0.221,P〈0.05),与HOR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7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RA-IR指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r^2=-0.46,P〈0.01)。结论脂联素参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测量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并且在1周内对同一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8例)及冠心病组(72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血管病变亚组、2支血管病变亚组、3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亚组。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75.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1.7%。结论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为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性别将174例患者分成两组,及男冠心病组97例,女冠心病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应用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结果女冠心病组的年龄,脉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均高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女冠心病组要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空腹血葡萄糖水平(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的部分高危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在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要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蒙莫珂  邓羽明 《医药世界》2010,(8):806-806,80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5例拟诊CHD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d1次,每晚睡前服。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胶囊0.1g,每日3次。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IMT、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好的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能降低斑块面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他汀组脑脑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12.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多智  康敏  毛达勇  张吉才 《河北医药》2011,33(12):1791-1792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冠心病组)和6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Hs-CRP和UA水平及相关血脂成份。结果CHD组血浆Hs—CRP、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病与TC、TG、HDL-C、LDL—C有关(P〈0.05)。结论血浆Hs—CRP和高UA血症常和cHD的危险因子并存,并非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对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另入选5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G、TC、LDL—C、apoB升高,而HDL—C、apo—A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梗死患者TG、TC、LDL—C、apoB水平低于心绞痛患者。HDL—C、apo—A1高于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TG、TC、LDL—C、apoB水平低于多支病变组,HDL—C、apo—A1高于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异常,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科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90例无合并症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TG水平和ACS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CS发生率为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血脂代谢障碍,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87例非冠心病患者(均通过冠脉造影证实)。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其血清血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以Hhal内切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ApoE4/3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高脂血症例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含ε4等位基因者TC、LDL水平较E3型者高(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E4等位基因是影响血清TC、LDL—C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并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是CH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程利娜  石永兵 《安徽医药》2010,14(3):309-311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5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PD组及46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结果PD组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0.84±0.12)mm和(0.53±0.04)mm,PD组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PD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是36%和13%,PD患者组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46,P〈0.001),CRP(r=0.51,P〈0.05),ALB(r=-0.29,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除传统的人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也是加速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粥样斑块形成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氟伐他汀治疗组46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板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氟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从而缩小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蕾  徐朝义  高励 《中国药业》2010,19(7):9-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回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