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25mg/天口服,观察量组给予米非司酮10mg/天口服。观察两组月经变化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58%)、血红蛋白含量(9.53±3.26)明显高于对照组;月经量(230.16±50.13)m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2年2月~2020年9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月经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显着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和月经周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能缩减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和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3.
殷金凤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35-123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12~2012-01于我院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保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开始治疗后3个月B超复查子宫肌瘤大小改变情况,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与治疗前相比体积缩小超过50%的患者33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大于20%不超过50%的患者77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不超过20%的患者26例。结合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确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33例,有效77例,临床有效率为80.9%。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是一种经济、简便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4.
刘岩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96-97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配合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典型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自月经周期第1~3 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晚12.5 mg,2个月后开始减量。维持量2.5~10 mg,1次/d,疗程9个月,继以加服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闭经时间,症状改善、子宫体积及腺肌病变化对肝肾、血糖的影响,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平均缩小47.35%。腺肌病完全消失。18例子宫大小、形态恢复正常。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FSH、LH、E2均处在卵泡期水平,低雌激素症状轻微。检测肝肾功、尿RT、血糖均正常。随访6个月~2年,复发率10%。结论:米非司酮小剂量长疗程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安全、简便、经济。配合中成药桂茯苓治疗,可进一步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48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即在诊刮术后口服米非司酮6.25 mg,1次/d,连服6个月,Ⅱ组于诊刮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间闭经、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贫血得到纠正,治疗后两组血FSH、L 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中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患者月经稀发量较少,9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5例患者停药后复发仍有不规则出血;Ⅱ组中停药后9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患者月经稀发量较少,4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1例患者停药后复发行子宫切除术。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而其具有抗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对肝肾有一定的影响,选用6.25 mg,1次/d似乎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周燕斌 《西南军医》2011,13(4):635-63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于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临床收集需要保宫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随访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3至2017-11收治的78例有症状的黏膜下子宫肌瘤,计算子宫肌瘤的完全消融率并评价治疗结果,比较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Hb)定量及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评分。观察和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期间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射频消融后3、6、9、12个月病灶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5.3%、75.6%、81.5%和91.6%。治疗3个月后,体积减少(35.1±9.7)cm3,血红蛋白增加(31.9±44.05 )g/L,UFS-QOL评分中SSS评分减少(24.7±13.2),HRQL评分增加(17.3±1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检查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对子宫保留有需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瘤体内注射NTX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对31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瘤体内注射MIX,剂量50~60 mg,每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肌瘤体积的变化。切除的肌瘤标本行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学观察分析并与未注药的同期肌瘤标本相比。结果 注药1个月后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第2、3次注药1个月后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P<0.01),注药6个月后肌瘤体积与注药3个月后的体积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注药后的肌瘤标本光镜下可见其单位视野内的血管数明显减少,并有管腔变窄,肌瘤细胞有明显的水肿及变性;电镜下可见瘤细胞内内质网及线粒体有明显的水肿及变性。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MTX瘤体内注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官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动脉内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173例子宫肌瘤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5.7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4个月总的症状改善率98.84%(171/173),160例(92.49%)患者术后月经完全恢复正常;5例(2.89%)患者出现术后永久闭经;痛经与直肠和膀胱压迫等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35%,肌瘤平均缩小59.78%。结论:采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多点法测定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含量,研究60例门诊患者,其中子宫肌瘤50例,全部为壁间肌瘤,子宫腺肌症10例,月经后3天开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三个月。结果 子宫肌瘤体积于用药第4周开始下降,至12周明显下降,平均下降了48.6%(48.6&;#177;8.7%),P〈0.001,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宫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患者58例行TCRE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单纯TCRE组(对照组)29例,术后无任何治疗;TCRE联合米非司酮组(观察组)29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片,10mg/d,共3个月。术后6月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经期、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TCRE联合米非司酮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经期时间均较单纯TCR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可抑制残留子宫内膜,降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3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剂选用PVA颗粒(直径分别为335~500μm、500~710μm),完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栓塞后肌瘤的血供可完全阻断。术后1、3、6个月复查,一般术后当月即见月经血量减少,本组有40例在术后3个月后月经均基本恢复正常,余3例也有改善,无1例出现闭经者。术后1个月彩超复查,子宫体积缩小10%以上,肌瘤缩小0.5~1.0cm,3个月复查,子宫体积缩小20%以上,肌瘤缩小15%~40%,6个月复查,子宫体积缩小40%以上,肌瘤缩小20%~60%。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胡美丽  王雅慧  杨欣  王晓娜 《武警医学》2015,26(11):1115-1117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HIFU消融技术治疗74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应用造影剂显影随时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后连续1周电话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反应,随访治疗后1、3、6、12个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3、6、12个月复查B超,与治疗前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尿频、便秘、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共76例次,治疗后1、3、6、12个月分别好转51、63、72、75例次,好转率依次为67.1%、82.9%、94.7%、98.7%;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肌瘤体积逐渐缩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8.43(49.64)cm3、23.07(35.70)cm3、11.67(12.63)cm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391、7.424、7.424,P<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U消融技术可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是一种可保留子宫且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UAE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月经变化及监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og)、雌二醇(E2)4种性激素变化.同时于介入手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行B超检查测定肌瘤体积及肌瘤的供血状况.结果 25例(80.6%)UAE后恢复正常月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12.9%)有一过性月经紊乱(3~6个月恢复正常),2例(0.06%)出现闭经(年龄45岁、49岁).31例患者4种血清性激素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女性血清性激素无明显影响,但年龄大于45岁以上者可能出现闭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于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就诊的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每天给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并检查性激素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1例因失访退出研究,余下44例完成3个月的治疗,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患者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均出现闭经,随访6个月中35例患者绝经,9例患者月经稀发。结论米非司酮可有效调节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雌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有明显临床症状的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2例患者在术后随访12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60.6%,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6.3%。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改善,压迫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以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诊断的年龄在26~59岁已生育的子宫肌瘤47例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B超检测肿瘤大小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痛经、经量增多等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血尿,对症处理后好转.瘤体体积治疗前(47.6±24.1)cm3,治疗6个月后为(17.7±13.1)cm3,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160例,采用HIFU治疗,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在月经量、贫血症状及瘤体大小、病灶回声、病灶血供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月经量减少、贫血症状改善、瘤体缩小、病灶回声增强和病灶血供减少方面,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后3个月(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且在治疗后6个月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