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荣 《医疗装备》2015,(4):95-96
目的:探讨内镜实用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为制定内镜的清洗消毒操作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4所医院使用清水与加酶清洗、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及自动清洗消毒机三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的效果。结果:加酶清洗组观察301例,其清洗、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6%和99%,清水清洗组观察155例,其清洗、消毒合格率分别为59%和95%,两组差异显著;4所医院清洗消毒效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自动清洗消毒机观察64例,其消毒合格率仅为17%,远低于手工清洗。结论:彻底清洗与加酶清洗非常重要;胃镜加酶清洗,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即可达到内镜消毒标准;手工清洗的消毒效果优于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加强对后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清洗、戊二醛消毒后内窥镜微生物学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评价经经不同方法清洗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内窥镜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内窥镜用不同方法彻底清洗后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经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内窥镜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in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92.30%,普通方法手工清洗后经戊二醛浸泡30min消毒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67.47%。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后建议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如果手工清洗,增加消毒浸泡时间以便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评价经经不同方法清洗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内窥镜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内窥镜用不同方法彻底清洗后用2.00%戊二醛浸泡消毒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经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内窥镜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 in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92.30%,普通方法手工清洗后经戊二醛浸泡30 m in消毒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67.47%。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后建议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如果手工清洗,增加消毒浸泡时间以便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在手术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3月选择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500件污染硬式手术内镜器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件。在器械清消中,对照组先手工清洗后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观察组用含酶清洗剂浸泡5min后使用超声清洗机对器械清洗10min,再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采用目测法、残留蛋白检测法、咽拭子法测定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结果:经目测法检测可知,观察组内镜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残留蛋白检测法测定可知,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咽拭子法检测显示,两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低温灭菌清洗消毒手术内镜器械,可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镜与胃镜的消毒抽样调查   总被引:70,自引:15,他引:55  
目的:了解上海市支气管镜和胃镜的消毒现状,进一步规范消毒操作方法,提高消毒质量。方法:调查上海市17所医院支气管镜和胃镜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效果。结果:部分医院对内镜消毒前的清洗不够重视,50%支气管镜和5.9%胃镜没有使用流动水清洗;50%支气管镜和35.3%胃镜采用2%戊二醛消毒剂;内镜消毒时间过短和浸泡方法不当甚为普遍;受检的医院支气管镜浸泡均超过10min,但有8所医院胃镜消毒时间短于10min,部分不足5min;不少医院没有将活检钳插入孔浸入消毒剂液面以下,致使镜钳孔消毒不彻底,细菌检出率高;作为医院感染高危物品的活检钳,没有1所按照灭菌要求处置;部分消毒后内镜及其配件的微生物污染严重;10所医院的支气管镜及其配件中,有3所污染,其中1所系极严重污染;消毒后的17所胃镜及其配件中,有5所污染,其中2所属重度污染,1所为极严重污染。结论:我市部分医院对支气管镜和胃镜消毒观念淡薄、清洗消毒不规范、消毒剂使用不当、消毒时间过短,导致不少消毒后的内镜及其配件仍存在病原菌污染,有引发医院感染的严重隐患,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医院胃镜消毒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医院胃镜消毒的实际效果,并调查分析胃镜冲洗消毒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对胃镜内腔灌注冲洗后,做活菌计数和分离致病菌。结果所采胃镜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为58.3%,致病菌均未检出。用手工清洗加消毒液浸泡的消毒清洗方法中,细菌总数超标占25%;手工清洗加胃镜内腔连续消毒液冲洗的细菌总数均未超标;全部消毒机自动清洗消毒的细菌总数超标占75%。结论陕西省医院胃镜消毒还存在一定问题,手工清洗加胃镜内腔连续消毒液冲洗的方法消毒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两种方法清洗内镜的效果,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节约多酶洗液、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有效地使用酶洗液.方法 设A、B两组,A组采用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B组采用直接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分别处理90条内镜,再用2%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然后分别采样,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内镜镜身、内管细菌菌落数≤20 CFU/条,无致病菌,两组消毒后效果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0%.结论 应用多酶原液直接灌洗-刷洗方法替代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法处理后的内镜不仅能够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消毒效果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且节约大量的多酶洗液可减少环境污染,可在内镜清洗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戊二醛杀菌效果、稳定性、pH值变化。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现场模拟杀菌试验、稳定性试验、pH值检测及定期生物学监测和医院感染追踪调查。结果以20000mg/L中性戊二醛对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10231)、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及3株临床分离菌分别作用3、5、10min,其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7.90%、99.83oA、100.00%;对胃镜染MRSA现场模拟杀菌试验,平均杀灭率分为87.84%、99.50%、100.00oA;该消毒剂于54℃存放14d,其含量下降率为1.46oA,使用中戊二醛消毒内镜5、7、14d后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64oA、0.69%和0.94%;pH值自7.22分别下降至6.00、6.50、6.20;监测各种内镜260份,合格率均为100.00%,追踪3200例做内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无1例发生因内镜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戊二醛浓度≥20000mg/L,作用时间≥10min,及时更换,定期监测,规范清洗消毒流程,才能保障内镜消毒合格,防止医院感染,杜绝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58例,其中胃镜检查患者268例,肠镜检查患者190例;消化内镜种类分别为奥林巴斯260型胃镜和奥林巴斯150型肠镜;将458条内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230例(胃镜138例,肠镜92例),对照组228例(胃镜130例,胃镜98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处理;观察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相关影响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两组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 458例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有47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为主,21例占4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操作种类、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多酶洗液配置使用时间是消化内镜检查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的胃镜细菌检测合格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胃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0.8%(P<0.05);试验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8.9%,高于对照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1.8%(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加强清洗消毒方法能更有效地消灭细菌。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市级医院胃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蕊  郑秀清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11-4712
[目的]了解邯郸市市级医院胃镜清洗消毒现状以及对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方法]2007年4~6月期间对10所市级医院进行了胃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对21件胃镜和12件活检钳进行了消毒效果的采样检测,对正在使用的12份戊二醛消毒液进行了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9家医院使用2%戊二醛进行消毒,1家使用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E-OW)与自动清洗消毒机;共检测胃镜21件,17件合格,合格率为81.0%;检测活检钳10件,9件合格,合格率为90.0%,检测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12份,9份合格,合格率为75.0%。[结论]医院贯彻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力度不够,必须进一步整改,减少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11.
In hospitals, medical instruments are usually cleaned and disinfected in a washer/disinfector. However, it is not efficient for small hospitals 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to purchase such machines as they would not be working to capacity.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medical equipment in a conventional household dishwasher modified to achieve a temperature of 71 degrees C. For this purpose we contaminated screws with different test soils containing either bacterial (100 screws) or viral (106 screws) suspensions. Test organisms were re-isolated from 2% of the screws after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nd 4.7% of those with viral contamination. In both cases we found dishwasher-processing to be a suitable means of disinfecting medical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消化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37所医院的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27%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数量为1~3条,奥林巴斯品牌最多(72.97%),48.65%的医院内镜中心每日使用探头的患者例数为0~5例;83.78%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内镜超声探头,人员主要以护理员为主(51.35%);清洗方法以"酶洗-擦洗-擦干"为主(89.19%),清洗时间以>1 min为主(62.16%);83.78%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中以邻苯二甲醛(70.27%)和全浸泡消毒(48.65%)为主;消毒时间以≥ 5 min为主(56.76%);27.03%的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21.62%)和过氧乙酸浸泡10 min(10.81%)为主;消毒灭菌后的内镜超声探头主要放置在内镜储存柜(56.76%);78.38%的医院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再次消毒;56.76%的医院从未对消毒后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论 37所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制定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及成本。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同一内镜分别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菌落计数及成本消耗。并利用问卷星与微信平台调查部分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现状。结果共检测软式内镜207支。滤膜法与涂抹法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8.26%、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镜清洗消毒后病原菌检出率、检出菌落数滤膜法均高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7支内镜滤膜法较涂抹法每年增加经济成本1 498.48元,平均每支增加7.24元/次。使用滤膜法较涂抹法平均每支内镜多耗时62 s。共调查26所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后检测方法使用情况,仅有2所医院使用滤膜法。对于使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医院最关注的问题为增加的经济成本。结论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时,滤膜法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出内镜洗脱液中的细菌,客观的反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内镜中心(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5年7月对苏州市不同级别的28所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8所,二级医疗机构10所)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被调查的28所医疗机构均设立了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室,配置一体化内镜清洗工作站的占89.29%,配置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占17.86%;配备专用多酶洗液、选择正确消毒剂、每日监测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达标的执行率均为100%。而多酶洗液做到一镜一换的仅占39.29%,清洗消毒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占78.57%。现场检测77条消化内镜,合格率为88.31%。结论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在操作环节上仍存在问题,需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了解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污染情况及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复用透析器经过全自动复用消毒机清洗、检测、消毒后,放入储存柜存放前,于不消毒、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和浸泡消毒两种方式进行表面消毒后采样检测。结果3组各100支灌满消毒液的复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检测结果:未消毒组细菌菌落数平均为(15.52±3.81)CFU/cm2,合格率为87%;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消毒组细菌菌落数平均为(3.22±0.71) CFU/cm2,合格率100%;浸泡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消毒剂内10 min组则未检出细菌,合格率100%。两消毒组与未消毒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5)。结论灌满消毒液的复用透析器外壳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或将复用透析器整体浸泡在上述浓度的消毒剂内10 min,均能达到消毒要求,但后一种方法消毒灭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方法监测某院2018年6—7月(共计48 d)使用的7条纤维支气管镜。采用次氯酸消毒剂对临床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机洗消毒5 min,分别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滤膜法、倾注法对纤维支气管镜外表面及内腔面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7条纤维支气管镜共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159次。分不同日期随机抽样30次,采用ATP荧光法检测表面洁净度,RLU范围10~64,中位数为22,合格率100%。共检测内腔面159次,滤膜法与倾注法检出菌落计数均为0~6 CFU/件,合格率均为100%。稳定性试验7个周期的结果显示,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有效氯的初始浓度为210 mg/L,经一周消毒后,处理内镜20~32条不等,有效氯浓度为74~106 mg/L。结论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纤维支气管镜可达到规定的消毒要求,次氯酸消毒剂机洗使用7 d时仍能保持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