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危重病症 ,而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可限制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但溶栓治疗后 ,由于冠状动脉重新开放 ,血流重新灌注 ,心肌又可产生再灌注心肌损伤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即再灌注心律失常 (RA)。因此 ,在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时必须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律失常。现将笔者 2 0 0 0年 3~ 9月 ,对 32例AMI病人行溶栓治疗成功后RA发生情况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32例AMI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6~ 76岁…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失败后的处理原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及早达到和维持心肌组织的正常血流灌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PCI)可能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最好方法 ,但只能用于少数病人 ,且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溶栓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再灌注疗法[1] ,可疗效不能令人满意。AMI后再灌注越早病人获益越大。但无论在CCU还是导管室 ,最为头痛的就是溶栓失败及“无再灌流 (no reflow)”现象。这里的再灌注是指组织水平的血运重建 ,可通过影像学或心电图的完全正常化来评价。1 溶栓不成功的可能机制AMI溶栓失败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与AMI溶栓失…  相似文献   

3.
毛秀芳  鲍晓平 《海南医学》2001,12(12):90-91
溶栓治疗法近年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措施。在AMI溶栓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在短暂时间内闭塞 ,血流中断 ,后因自然开放或药物作用、机械再通等 ,使血流重新灌注心肌而发生新的生理生化改变而造成的心律失常 ,是并发症。[1 ] 本文通过对 10例溶栓患者的观察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1月收住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的AMI患者 ,符合AMI溶栓标准并进行溶栓治疗的 2 5例患者中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10例 ,其中男性 1…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尽早重建那些因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血栓栓塞、功能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的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因此 ,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不仅要保持心外膜上游血管的开通以维持正常的前向血流 ,而且还要恢复其下游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1 心肌缺血再灌注发展史Braunwald与Maroko于 1974年提出了通过改善心肌氧供和限制心肌细胞“自溶”来限制梗死面积的治疗策略 ,开创了AMI治疗的新纪元。他们用于分析AMI范围的检测技术包括绘制心前区ST段抬高的图形及心肌梗死血清标记物曲线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例AM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日采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A)。将可能影响IMA的10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A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能时  相似文献   

6.
杜如跃  张晓玲 《中国医刊》1999,34(11):41-41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我院急诊科于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AMI3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疗效、副作用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1例AMI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的再灌注治疗翁羡吾(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内二科贵港市537100)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有较大进展,尤其80年代以来,开展了在发病早期恢复血流以促进心肌再灌注的治疗,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就AMI的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经皮腔内...  相似文献   

8.
目前 ,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溶栓治疗 ,即常规治疗 ;溶栓治疗 ,包括静脉溶栓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文献证实溶栓方法治疗AMI在恢复血流再灌注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塞范围 ,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溶栓治疗方法。但不同治疗方法对AMI患者心室复极变异性的影响报道尚不多见。我们知道 ,心室复极变异是引起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最重要因素 ,而后者又具有导致猝死的危险性。QT离散度 (QTd)是代表心室复极变异程度的临床可测的一项重要指标。QTd增大与心室内传导延迟和激动异常有关 ,故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华山 《河北医学》1999,5(10):23-24
目的:观察并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方法;对AMI病人溶栓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出现的种类,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处理。结果:80例AMI溶栓治疗的病人中,有4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经过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有40例病人很快恢复,有2例病人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溶栓疗法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目前治疗AMI多在其早期应用溶栓药 ,这些新疗法不仅要求早期诊断 ,而且需要了解用药是否有效 ,即是否出现心肌再灌注。谷草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和胞浆同工酶sAST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到 12h ,提出mAST对预测再灌注有一定的意义。我们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免疫抑制法检测 32例AMI患者血清中的mAST活力 ,通过观察mAST/sAST比值的动态变化 ,并与其他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 ,mAST/sAST比值的变化以了解在溶栓治疗后对心肌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 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 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 例)采用UK 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 例)只使用UK 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 日进行SPECT 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 A)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患者(211 例)的 IM A 显著低于对照组IRA 再通患者(178 例,P< 0.01)。参麦组 IRA 未通患者(81 例)的IM A 与对照组(67 例)比较,亦显著降低(P< 0.05)。参麦组EF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在AM IUK 溶栓治疗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缩减IM A,提高EF。参麦注射液对 AM I溶栓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例疗效观察王开峰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采用溶栓疗法可使已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促使心肌早期再灌注,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死亡率〔1,2〕。我院1993年5月~1995年5月采用尿激酶(UK)治疗发病在12...  相似文献   

14.
张学平  杜刚  王云霞 《医学综述》2001,7(7):402-404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是心脏病的急重症 ,AMI后 ,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梗死相关冠脉再通 ,实现心肌再灌注 (reperfusion) ,不但可减少梗死延展 (infarctex tension)和梗死扩展 (infarctexpansion) ,还可保护心内膜膜下心肌 ,防止心脏破裂 (ruptureoftheheart) ,所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判断要快速准确。溶栓后 90min冠脉造影是判断再灌注的“金标准” ,而血液生化检测则为临床提供了更迅速、简便易行的判断指标 ,大…  相似文献   

15.
崔亮  王铁 《中级医刊》1998,33(10):32-33
为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与梗死区知心肌量左室功能,心肌梗死范围指数,心肌存活分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后,IRA再灌注的AMI53例,其中IRA再通距起病≤6小时组39例,〉6小时组14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 (AMI)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及时地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MI的近晚期预后[1] 。早期有效地应用溶栓药物可使住院病人病死率降至10 %~ 12 % ,为非溶栓治疗病死率的 1/3。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已显示出溶栓治疗的明显益处 ,但溶栓治疗也有其很多限制 ,如何提高溶栓成功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目前溶栓治疗时机、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并发症及治疗后评价指标等问题综述如下 :1 溶栓时机选择1.1 早期再灌注于发病后 6h内恢复心肌供血 ,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塞面积 ,保…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目标是降低病死率。近来的多数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早期开通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故目前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治疗措施,除常规对症治疗外,多集中在尽早使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开通,梗塞心肌尽早再灌注。也就是说采取积极措施,尽最大努力缩短梗塞至冠状动脉开通的时间[1]。下面将介绍急诊溶栓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1 溶栓方案的改进1.1 院前溶栓近来Goldberg等学者对71,25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尽早给予溶栓药物,可明显改善AMI的预后[2]。为尽一步缩短AMI早期再灌注的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例)采用UK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例)只使用UK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日进行SPECT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A)的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的急症 ,常因合并严重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危及病人生命。溶栓治疗是AMI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它可使冠脉内血栓溶解 ,恢复冠脉血流 ,限制梗塞面积 ,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改善预后。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院自 1 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共收治 2 54例AMI患者 ,半数以上进行了静脉溶栓与冠脉内溶栓治疗 ,其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AMI患者 1 30例行溶栓治疗 ,其中男 88例 ,女 42例 ,年龄 56~ 72岁 ,平均年龄 61 3± 4 2岁。行静脉溶栓 1 2 5例 ,冠脉内溶栓…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冠心病中发病率高、危害性最大的病症之一 ,其病死率可达 2 0 %~ 30 % [1] 。从80年代早期开展静脉溶栓疗法之后 ,大量资料表明早期溶栓可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救治濒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的面积 ,改善心功能 ,减少并发症 ,降低AMI的总病死率。我科CCU病房从 1994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对 4 2例AMI病人应用了溶栓疗法。现将我们在治疗护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选择对象选择我院 1994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符合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适应症而无禁忌症的AMI病人 4 2例[1] 。其中 ,男 30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