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队适应性训练后急性高原反应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洲  曾云 《人民军医》1995,(10):10-11
我们以国家军用标准《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为依据,将部队进驻两个不同海拔高度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现场随访调查,并与未经过阶梯适应性训练的某高原边防部队作对照。1对象和方法某机械化部队482人在平原(海拔1400m)经过2个月的体能训练,体检确认健康,于1994年7月,3天内途经海拔4100m后进驻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处,在该处经过40d的适应性训练,然后于4h内快速进驻海拔527Om。急性高原反应以头痛和呕吐为主要症状,视其严重程度将头痛分为4度,计1、2、4、7分。呕吐分为3度,计2、4、7分,其余症状各计1分。首先…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20岁,汉族,战士,平原出生。于2004年7月份随部队往海拔5100m的高原某地执行任务。初次上高原,上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进入高原前期服用复方丹参片、21-金维他等预防性药物,追溯以往无眼病史。从平原出发,于2d后抵达海拔3800m的高原某地,休息2d后,遂往海拔5100m的驻地,到达后即行搭设帐篷、准备劳动工具等任务。3d后进行施工,平均每天野外作业10h,半月后,感双眼胀疼、视远处物体模糊不清,随队军医给予氯霉素眼药水滴眼、索米痛片口服,后继续施工。1月后,上述症状加重,双眼不能看清伸出的手指,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遂急下平原治疗,  相似文献   

3.
谢雄  孙景太 《人民军医》1998,41(6):314-314
长期生活在平原者,在短时间内进入高原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头痛是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症状之一,直接影响伞兵高原空降作战能力。为此,我们于1995年8月5~22日在西藏地区对完成海拔5000m、6100m高度跳伞伞兵服用氨菲苯片防治头痛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跳伞员65名均为男性,年龄18~44岁。常规体检无异常发现,均为久居平原者,既往未进驻过海拔3000m以上高原。其中海拔5000m高度跳伞41名,海拔6100m高度跳伞24名,两组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组人员数及年龄相近。1.2 方法 空运入藏到达贡嘎地区(海拔3700m),第5天起…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进驻高原致急性高原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进驻高原致急性高原病(AHAD)发病情况。方法:2009及2010年,某部两次进驻高海拔地区施工。2009年于6月下旬乘车由营区(海拔1400 m)出发,于第5天抵达目的地(海拔5400 m);2010年,于3月下旬乘车由营区出发,于第3天抵达喀喇昆仑山三十里地区(海拔3780 m),在该地域习服45天后,分3批次进驻目的地(海拔5400 m)。比较两次进驻高原时AHAD发病情况。结果:2010年AHAD发生率、重症AHAD发生率及后送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2009年(P〈0.05,P〈0.01)。结论:部队进驻高原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行军途中,一定要本着"阶梯性适应"原则,进行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82人由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在该处适应性训练40d,然后快速(4h)进驻海拔5270m,随访7d,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3%.另一支部队134人在同一季节,同一路线,由平原途经5d到达海拔5010、5200和5380m,随访10d,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有2人发生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部队进入海拔5000m以上地区前应在海拔3700m左右进行1个月的阶梯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6.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6、2009、2010年3次伴随保障海拔2组5 390m地区施工部队,共救治重症急性高原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均为汉族男性,年龄17~34岁,平均(23.0±3.4)岁。出生于平原,进驻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均在海拔5 390 m处发病,其中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40例、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驻海拔4 300 m不同时间对人体部分体测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34名青年官兵在进驻海拔4 300 m前、进驻半年、1年、3年及返回平原半年时,分别检测身高、体质量、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体脂量及上臂肌围。结果上高原后不同时间与上高原前比较,除身高外,其余各项指标检测参数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进驻1年与进驻半年和进驻3年与进驻1年比较,除身高和血氧饱和度外,其余各项指标检测参数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下高原半年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结论进驻海拔4 300 m以上地区不同时间对人体部分体测量指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无论空运还是陆路运输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报道都较多,发病率比较明确。高原部队为执行任务经常往返于高原高、低海拔之间,其发病情况调查报道很少,发病率尚不明确,是目前高原部队做好后勤保障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于1996年10月间对驻高原部队(海拔3658m)进入更高海拔(4500m)短期训练人员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验缺氧耐力检查法预测急进高原后缺氧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在平原对46名初次进藏者进行低压舱缺氧耐力检查,选耐力良好或尚好者急进高原,观察高原缺氧反应程度。结果 46名受检者中42人5000m、2名4000m缺氧耐力良好,判定可以急进高原。进驻高度:11人5374~4500m,34人3700m。进驻2天内42人出现以头痛、头晕、心悸和疲劳为主的缺氧症状,持续5~10天。41人低氧适应程度良好,4人较低。急性高原反应评分最高者4分,分度为基本无反应。无一人出现严重高原适应不全症。结论 缺氧耐力检查结果良好者急进高原不会出现严重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相似文献   

11.
高原头痛头昏与脑血流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山南(3600m)观察了高原头痛、头昏的发生情况和与脑血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快速进驻高原和久居高原人头痛、头昏的人数均达一半以上,快速进驻高原头痛、头昏者的脑血流图(REG)主峰波幅、流入容积速度和上升角明显高于无症状者,久居高原头痛、头昏者的REG主峰波幅明显高于无症状者,流入容积速度和上升角明显小于无症状者,提示高原急、慢性缺氧头痛、头昏的原因不同,急性缺氧头痛,头昏同脑血流过度增加有关;慢性缺氧头痛、头昏主要同脑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脑血流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进高原健康成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情况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急进高原时健康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的变化趋势和各项症状指标在评估急性轻症高原病中的重要性。方法:对由海拔2260m急进到海拔3500m和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随机分组,在3天内、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观察其变化情况。分析各项症状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在4600m海拔地区,3天内组和7天组与15天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随着留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3500m15天组比较,只有4600m7天组有差别(P<0.05)。在同一海拔地区,随着时间的延长,无反应率先降后升;轻度反应发生率先略有升高,而后降至初进高原的水平;中度反应发生率先轻度升高,而后降低至最低。在各组16项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四位的共有7项——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和口唇发绀;在4600m的3组中,症状发生率排名第一的均为头痛;3500m组症状发生率的排名与4600m各组有较大的区别。结论:健康青壮年人在急进到高海拔或特高海拔地区后,开始习服至少需要2周以上时间。急性轻症高原病首先是较为敏感的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所致,人体急进高原后,主要以心、脑、肺器官发生应激性改变为主。建议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研究中,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调查者和被检者进行诊断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原人急进高原后立即开展工作的高原反应发生和工作完成情况,探索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执行应急任务的急性高原病(AMS)防治措施。方法:3批从平原(海拔500 m)乘飞机进入高原(海拔3 680、4 300 m)的11名研究对象,年龄28~55岁,男性8名,女性3名,除1名女性外,其余均有高原短暂生活史。在进入高原后,立即开展轻度劳动强度以下的工作。在他们进入高原后的前3 d,每晚逐日进行高原反应症状调查和评分,并观察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结果:5人出现轻度高原反应症状,评分2~4分,未发生AMS;其余6人未出现高原反应症状。11人均圆满完成预期工作任务,未发生其他异常反应。结论:平原人急进高原后,对AMS的预防不应局限在"静态"的防治措施上,有医学保护的前提下,可以立即开展轻度劳动强度以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急进高原施工部队卫生防疫保障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夏季,我区部队参加了青藏高原光缆工程的施工任务。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环境条件恶劣,而参加施工任务的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心理负担重,卫生防疫保障难度很大。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严密组织、科学指导,有效保障了施工官兵健康,促进了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将卫生保障基本经验报告如下,旨在为制定高原施工作业卫生保障措施提供参考。1 急进高原施工的主要卫生学特点 ①精神压力大。参加施工部队来自平原地区,对高原环境认识不足,高原卫生防病知识缺乏,又无大规模进驻高原施工的保障经验,部队官兵精神压力很大,甚…  相似文献   

15.
部队经过阶梯适应性训练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某部482人自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经过40天的阶梯适应性训练,然后快速(4小时)进驻海拔5270m,第1 ̄7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4%,且无1例重症急性高原反应。另一支部队自平原快速(5天)进驻海拔5010、5200和5380m,第1 ̄10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其中重症急性高原反应为32.8%,2人发生了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进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和新疆一带。高原低压性缺氧的环境造成了进驻高原后的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出现头痛、睡眠障碍、腹胀腹泻、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咳嗽咳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轻症可认为是人体适应性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高原驻训飞行员飞行适应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拔3614m的高原机场飞行,国内外的资料很少。我们从1987年至1995年对进驻西藏高原的歼六飞行员进行跟踪观察,调查飞行员在高原的反应;测定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检查心电图的变化等,与平原相应的指标进行对照,结果如下。调查方法、对象和结果由于西藏高原条件差,飞行员机动性大,人员变动大,给调查研究造成很大困难。搜集飞行员的材料部分从航医、卫生队体检中得到的。调查对象均为进驻高原的歼六飞行员。1高原一般反应调查1991年6月某飞行师授命进驻西藏高原某机场,机场海拔高度3614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处理对进驻高原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①海拔3 700m的20名习服男青年,在HBO预处理前(对照组)、预处理5次(A组,10人)和预处理 2次(B组,10人)后的第2天、8天和第2天、5 天作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实验,运动结束后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②29名青年分为HBO组(11人)和对照组(18人),HBO组于进入高原前2天在平原(海拔1 400m)接受HBO预处理,每天一次,连续2天,历时5天同时乘车进驻海拔5 200m,到达后第5天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SOD、MDA指标;③20名青年自海拔1 400m乘车抵达海拔3 700m,分为HBO组(10人)和对照组(10人),HBO组连续HBO预处理3天,每天一次,第4天两组历时1天同时乘车进驻海拔5 380m,进驻第5天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SOD、MDA指标.结果:海拔3 700m、5 200m 和5 380m,HBO预处理组较对照组SOD增高, MDA降低,差别显著(P<0.01或P<0.05).结论:HBO预处理可提高进驻高原者的抗氧化活力,改善高原低氧环境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紊乱,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对于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年士兵进驻不同海拔高度血液生化全项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进驻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士兵生化全项的变化;方法:随机挑选进入高原士兵20名,在海拔1300m,2900m和4400m处空腹静脉取血,进行血液生化全项检测。随海拔升高,心肌酶谱增加,海拔2900m和130m,4400m和2900m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随海拔升高对人体血液生化指标显示心肌酶轻度升高,而肝功、肾功、电解质及血糖无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5岁,三年前出现头痛,呈胀痛,休息后可好转,未予重视,半年前在家中干活时感视物模糊,视力较前明显下降,同时感视物较前缩小,于眼科医院检查提示双眼玻璃体混浊,诊断为双眼白内障,予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检查头颅CT、MRI提示鞍上占位,考虑颅咽管瘤可能.于本院进一步治疗,病程中,患者饮食正常,小便量多,睡眠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