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志萍  师建梅 《中医杂志》2007,48(7):581-582,594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现念和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对临床康复对象的选择、康复适应证的辨证、康复医疗原则的确定以及康复方法的运用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整体康复观是指指导或帮助康复对象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并使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统一、形体与精神协调统一。辨证康复观是指在不忽视辨病的同时,更重视辨证,强调病同证异,康复亦异,病异证同,康复亦同。功能康复观是指从总体上重视患者日常生活和职业工作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中医康复学的五个基本观点为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预防康复观,运用中医康复理念指导肛肠科疾病的康复,能显著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对肢体运动功能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为指导,相较于现代康复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色和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作为公认的"医家之宗",确立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书中记载了丰富的康复医学思想,其整体康复观、预证康复观、综合康复观、功能康复观、承防康复观等,为后世中医临床康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整理《黄帝内经》中的康复思想,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康复医学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医院作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辨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护理管理工作是中医医院的重要使命,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特色。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护理管理工作必须因人制宜,尊重个性;因时制宜,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完善机制;辨证管理,提高素质,促进现代护理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与辨证康复观指导下的快速康复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医院烧伤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或保守治疗,后续接受常规康复管理。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现代医学常规康复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基础上接受中医综合与辨证康复观指导下的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继发性损害管理、镇痛、躯体能力、感觉能力、并发症康复、营养处理等方面的整体康复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情绪管理、增强患者安全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干预、应激转移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康复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以其综合、辨证的康复观念在疾病康复管理,中有助于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康复,是患者理想的康复管理手段。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康复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结果:治愈60%;好转37.5%;无效2.5%。总有效率为97.5%。观和康复预防观,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无不良反应。采用颈椎牵引,辨证用药和康复训练指导等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结论:通过牵引,充分利用中医康复学的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医整体护理中风急性期30例效果与证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整体护理后效果与证型因素的关系 ,探讨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对中风急性期病人实施辨证施护后各种证型的康复效果。方法 :用中医整体护理程序对 (观察组 )中风急性期 30例进行辨证施护 ,另 (对照组 )实施功能制护理 30例。结果 :中经络者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优于中脏腑者 ,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功能制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骨折病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以2011~2012年我院所收治的骨折病人术后行中医护理,术后遵循整体护理及辨证施护,给予一般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手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现象,病人对中医护理效果满意,均康复出院。结论中医护理对骨折病人并发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辨证应遵循整体合参、动静统一、因人制宜、辨证求本、病证结合的原则,如此方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诊断,从而为立法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后各种证型的康复效果。方法:用中医整体护理程序对(观察组)中风急性期30例进行辨证施护,另(对照组)实施功能制护理40例。结果:中经络者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优于中脏腑者,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功能制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消渴病肾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消渴病肾病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湿浊证七个证型,根据临床特点,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身体恢复快,康复效果好,住院平均日、医疗经费都较前下降。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消渴病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护理学的性质及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和辨病、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现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该学科在教学与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尤其是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因人制宜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散见于历代名医论著,体现于无数医家临床治验之中,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深入研究这一学术思想,对于普遍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治病的根本法则是据证立治,但在这一前提下还应看到个体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患同样疾病、或是通过医生辨证有同样“证”的病人,难免有着年龄、性别、体质、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风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肾风分为风伏肾络证、湿热蕴结证、肾络瘀阻证、肾虚湿瘀证、气阴两虚证,根据临床特点,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身体恢复快,住院平均日、医疗费下降。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肾风临床护理有很大优势,因人施护,因证施护,将现代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相结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并发症及治疗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压力,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医辨证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所有病例按四诊信息辨证分为阴虚证、气虚证、火热证、痰湿证;然后将病人的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部位及数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证型与梗塞直径、部位和数量的关系表;探讨头颅CT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梗死数目及面积有显著差异.结论: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与标准证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中医外科名医医案中常用八个字的证型命名特点。结合这些医案,强调"八字证型"命名在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尤其在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不一致的情况下。四字证型有着普遍认可性和简便直观性,临床使用广泛,但应逐渐认识到八字证型以其能够统筹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的特点,使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更具针对性,是中医外科名医临床辨证用药的经验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是辨证施护的指导思想。辨证论治是辨证施护的重要依据。随着医学的发展,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一个由生物学、社会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的社会的整体模式,逐渐形成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由专人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