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82年12月至1986年9月应用10MV-X线体外照射加腔内~(137)Cs治疗食管癌100例,与同期采用10MV-X线单纯体外照射治疗的食管癌100例作对照,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82年11月至84年3月开展食管瘤体外照射加腔内~(137)铯治疗,现将采用随机分组的128例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文分为两组,外照射加腔内组64例,男51例,女13例;单纯外照组64例,男43例,女21例。两组均以51-60岁年令组为最多。 诊断依据:临床症状、X线检查、食管脱落细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体外照射加腔内 ̄(192)铱治疗的临床观察洛阳医专附属医院徐兴军,牛道立,王晓宏,胡慧玲,冷汉平,刘树杰1990年至1993年我们开展体外照射结合192铱腔内照射,根治中晚期食管瘤,并与单纯外照射做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材料与方法一、本文将10...  相似文献   

4.
5.
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40例与单纯外照射60例。腔内治疗在外照射肿瘤量50-60Gy后进行,4-6Gy/次周,治疗2-3次,总量60-65Gy。单纯外照射总量也达60-65Gy/6-7周。外照射加腔内组CR75%、PR22.5%、NR2.5%,一年生存率80%。单纯外照射组分别为43%,52%,5%,56.7%。提示外照射加腔内治疗能提高食管癌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腔内治疗在食管癌的根治性放疗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 月至200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9例。其中单纯外照射组62例,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联合照射组)27例,有42例患者接受了序贯或同步化疗。将患者分为单纯外照射组和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进行分析,单纯外照射多为前后两野对穿照射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腔内放疗多在外照射结束后1 周内开始,一般4~7Gy/次,每周1 次,共2~3 次。部分患者接受了化疗,常用化疗方案为顺铂加氟脲嘧啶方案。应用完全缓解率和治疗后进食改善率评价近期疗效,应用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评价远期疗效。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有效率及进食改善率的差别,Kaplan-Meier 计算两组的OS及LRFS,Log-Rank比较两组间OS及LRFS的差别。结果:全组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至最后随访之日63例患者死亡。单纯外照射组与联合照射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及29%(P=0.049);进食改善率分别为67.7% 和74.1%(P=0.795);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 和36%(P=0.332);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 和21%(P=0.401)。 肿瘤长度≤5cm及>5cm组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42% 、36%(P=0.045)及16% 、14%(P=0.685)。 结论:后装腔内放疗联合外照射可提高近期疗效及较小病灶(肿瘤长度≤5cm)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2年12月~1989年7月,采用体外照射加腔内~(137)铯治疗确诊为首程根治性放疗后未控,复发食管癌17例(未控6例)为1组,同期符合配对条件,行单纯体外照射25例,为Ⅱ组,进行对比分析。Ⅰ组男12例,女5例。Ⅱ组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55岁(42~70)。Ⅰ、Ⅱ组未控或复发病变长度≤5cm,5.1~6cm分别为76.5%(13/17)、76%(19/25)及23.5%(4/17)、24%(6/25)。Ⅰ、Ⅱ组梗阻程度:轻度(可进软食),中度(可进半流食者)分别为41.2%(7/17),40.0%(10/25)及58. 8%(10/17)、60.0%(15/25)。再放疗方法Ⅱ组采用~(60)钴或10MVX线两野垂直或二、三野等中心照射,总剂量50~60Gy/5~6周。Ⅰ组采用Gynetron后装机,~(137)铯源151.5mci,源有效长度为4.5cm及6cm,粘膜下 0.5cm处剂量分别为215.7及218Gy/小时。在模拟机下插管定位,后装入~(137)铯源。腔内治疗在体外照射量达30Gy  相似文献   

8.
医用加速器在放射剂量方面有许多优点,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究竟能否提高生存率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我院1982年10月至1984年6月住院100例食管癌患者应用直线加速器10MV-X线治疗(10MV-X组),并与同期用远距离~(60)Co治疗的100例食管癌(~(60)Co组)作回顾性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外照射加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ng X  Yuan D  Y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19-521
目的 分析外照射、腔内近距离治疗及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与外照射比较。方法 120例食管癌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Ⅰ组为外照射,Ⅱ组为外照射加腔内照射,Ⅲ组为外照射加化疗,Ⅳ组为内照射加化疗。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0-74Gy;腔内照射6-8Gy/次,1次/周,总量18~24Gy;化疗用卡铂,100mg/d,5次/周,总量1000mg。结果 Ⅱ~Ⅳ组的1,2,3年生存率高于Ⅰ组(P〈0.05)。Ⅰ~Ⅳ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3.3%、36.7%、40.0%和46.7%,死于肿瘤复发及未控分别为72.2%、40.0%、43.7%和38.4%(P〈0.05),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1.
近来宫颈癌的放疗,国内多数学者主张采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常用的放射源为~(60)Co、~(137)Cs和~(192)Ir三种。我院妇科治疗室自1984年3月~1989年8月共收治宫颈癌576例,其中采用~(60)Co(Ralstron-20B)100例,~(137)Cs (Buchler)176例。本文重点分析子宫颈癌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的疗效及其放疗反应,并对应用~(60)Co、和~(137)Cs放射源的疗效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观察 ̄192Ir腔内近距离放疗在治疗肺癌中的作用。方法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肺癌应用后装高剂量率 ̄192Ir内照射配合外照射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倒,部分缓解7例,无效2例,有效率83.3%(10/12)。结论此种放疗技术对于并发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能提高中、晚期肺癌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4年3月至1995年5月收治宫颈癌43例,均采用了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 外照射采用的是~(60)Co治疗机,腔内照射采用天津智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HL—HDR18型高剂量近距离遥控后装治疗机,放射源为Ir。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60)Co外照射并用微波腔内加温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院自1984年8月至1985年3月间收治26例鼻咽癌~(60)Co外照射并用微波腔内加温的三年疗效,以及对放疗加温贯序,照射剂量、放疗与加温间隔时间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26例中男性19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29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腔内放疗结合外照射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998年3月~2002年7月,我们应用192Ir-HDR支气管内照射配合外照射治疗支气管肺癌52例,其中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鳞癌33例,腺癌15例。内、外照射同时进行,内照射参考剂量距源10mm6~10Gy/次,1次/周,总剂量20~30Gy。外照射采用常规方法,2Gy/次,总剂量56~64Gy。结果在近距离治疗过程中无急性副反应发生。随访中发现5例因支气管狭窄致肺不张,但无肿瘤复发证据,其中2例因合并感染死亡。症状缓解率为80.77%(42/52)。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年生存率为22.92%(11/48),中位生存期为14月(4~38月)。结论支气管内照射结合外照射可有效地打通因肿瘤阻塞的气道,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症状,提高其生存期质量,在生存期方面,由于总病例数较少且早中晚的病例都有,无法与文献进行统计比较。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评价食管癌外照射放疗后腔内后装加量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食管鳞癌患者27例,外照射放疗1~2周后采用192铱腔内后装加量,外照射放疗剂量50~67Gy/25~33f,腔内后装放疗剂量4~10Gy/1~2f,其中16例患者联合化疗。[结果]全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有效率100%,其中CR 15例(55.6%),PR 12例(44.4%)。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和血液学毒性分别为1例(3.7%)和6例(22.2%),无食管穿孔及大出血发生。随访中位时间为3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食管局部复发4例,死亡6例,2年局部控制率为84.7%,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78.9%。[结论]食管癌外照射放疗后腔内后装加量治疗可耐受,并能获得较好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配合体外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19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配合体外放射治疗,体外全盆腔常规分割照射36Gy~40Gy后中间挡铅,前后野照射,宫旁剂量20Gy~24Gy.自第二周行腔内后装治疗,1次/周,"A"点6 Gy/次,剂量24Gy~30 Gy/4次~5次.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77.5%,其中Ⅱa期83.3%,Ⅱb期80.6%,Ⅲa期73.6%,Ⅲb期62%.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生存率的因素是FIGO分期(P=0.000)、总剂量(P=0.027)、有无化疗(P=0.002).早期尿道刺激症发生率11.3%、放射性膀胱炎反应发生率10.2%,放射性直肠炎反应发生率22.4%.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配合体外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配合体外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19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配合体外放射治疗,体外全盆腔常规分割照射36cy-40Gy后中间挡铅,前后野照射,宫旁剂量20Gy-24Gy。自第二周行腔内后装治疗,10z/周,“A”点:6cy/次,剂量24Gy-30Gy/4次-5次。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77.5%,其中:Ⅱa期83.3%,IIb期80.6%,Ⅲa期73.6%,Ⅲb期62%。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生存率的因素是FIGO分期(P=0.000)、总剂量(P=0.027)、有无化疗(P=0.002)。早期尿道刺激症发生率11.3%、放射性膀胱炎反应发生率10.2%,放射性直肠炎反应发生率22.4%。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配合体外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与单纯体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晚期并发症.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均分成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腔内组)与单纯体外照射(外照组)组.外照组采用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或常规体外照射,总剂量DT70Gy分35次7.0周完成.腔内组外照射方式、方法同外照组,但总剂量DT60 Gy分30次6.5周完成另加腔内照射.腔内照射方法是经口置特制带水囊的食管施源器于食管病变部位,以距离源10 mm处为剂量计算参考点,病变上下两端外放1~2 cm;4 Gy/次,1次/周,共3~4次.先中子治疗,第2天开始外照射,腔内与外照射同步,腔内治疗之日不进行外照射.结果 治疗后进食阻挡改善者腔内组明显早于外照组,腔内组中6例进水困难者经1次食管球囊扩张、252Cf中子腔内治疗加外照射5~6 d即可进流食,2周后进软食.结束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无改变率腔内组分别为33%、67%和0%,外照组分别为19%、76%和5%,两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χ2=4.32,P<0.05).腔内组和外照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和70%(χ2=4.57,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81%和61%(χ2=4.17,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61%、51%;(χ2=1.75,P>0.05)和晚期食管狭窄发生率5%、7%;(χ2=0.35,P>0.05)相似.结论 食管癌采用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体外照射,且未明显增加放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252锎(Cf)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宫颈癌的放疗多以内照射加外照射。内照射国内外多采用^192Ir或^137Cs高剂量率γ射线腔内后装治疗。^252锎(Cf)近距离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本文旨在观察^252锎(Cf)腔内后装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方法:43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中,Ⅱa期5例,Ⅱb期24例,Ⅲa期9例,1Ih期5例。均采用^252锎(Cf)腔内后装和盆腔外照射同时进行的方法治疗。其中,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8~12Gy/次,1次/周,共进行4—5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0—40Gy;^60Coγ射线外照射,全盆腔野前后对穿照射,B点每次吸收剂量2Gy/次,4次/周,5—7周,外照射25—30Gy后改的、后四野至总剂量40-50Gy。腔内照射当日不行体外照射,中子治疗第二天开始外照射,全程总剂量70—80Gy。结果:43例患者随访3年,2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100%(43/43),2年总生存率为93.0%(40/43);3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3.0%(40/43),3年总生存率为88.4%(38/43)。远期并发症:阴道挛缩、粘连4.6%(2/43),迁延型放射性直肠炎发生卒为2.3%(1/43)。结论:^252锎(Cf)中子腔内后装放射加盆腔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能较好耐受,且具有局部病灶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