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宽让  彭安海 《陕西中医》2000,21(12):543-543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盆腔炎按中医辩证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采用纯中药治疗102例。认为实证多与湿热壅盛有关,虚证多与脾肾两虚有关,虚实夹杂多与脾肾两虚、湿热壅盛有关,采用辩证治疗,总有效率100%。结果提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3.
杨志旭  范铁兵  李洁  戎光  易亮  陈姝  肖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45-1746
目的探讨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6例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心脾肺肾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阳气亏虚,痰饮内停证邪热炽盛,阴血亏虚证心阳衰微,肺热炽盛证的趋势;虚证呈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壅肺证痰饮内停证。结论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基本中医病性要素是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病位证素是心、脾、肺、肾;证候分布为阳虚饮停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热盛阴虚证、痰热壅肺证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30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肺>肾>心神>心>肝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脾肾阳虚,痰饮内停证>脾肾阳虚>痰饮扰神证的趋势;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实证较少,主要为痰瘀阻滞证.结论 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等;病位证素是脾、胃、肺、肾等;证候分布是脾胃气血两虚证、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方法对体检及门诊中诊断的2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完成病史及中医证候的采集,计算其症状频数,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中医症状以体倦、气短、肢体困重为主,舌色以淡白和暗红多见,舌体胖、舌苔腻多见;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占35.3%,虚实夹杂次之,为28.2%,实证占18.9%。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肝、肾、心脏。结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证候特征,脏腑多累及脾、肝、肾。  相似文献   

7.
肾炎血尿中医认为有虚实之别。实证多因外感风热,湿热壅盛,疮毒内侵肾脏,致使肾失封藏,开阖失司,精微物质下泄而成;或因瘀血阻滞。由于“血水同源”,瘀血阻滞不仅可导致水湿内停,而且水湿停聚又可造成气血瘀滞而加重水液代谢障碍,形成水肿、血尿。虚证多因脾肾两虚。脾虚则不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269例CTEPH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法分析其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CTEPH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血瘀血虚湿热阳亢气滞阴虚热盛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肺脾肾心肝的趋势;病性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常见,实证与虚证较少见。证候分布呈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证湿热内阻、阴血耗伤证的趋势。结论 CTEPH的病性证素是气虚、痰浊、血瘀、血虚等;病位证素是肺、脾、肾等;证候分布是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证,湿热内阻、阴血耗伤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各期患者住院病历500份,分析CRF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胡天成教授辨病辨证论治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经验。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咳喘、血证、虚损等病范畴,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病因多系湿热内蕴;核心病机是湿热熏灼,肺络受损,痰瘀互结;病性以肺脾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急性肺出血期与慢性反复发作期多实,实证多系湿热痰瘀为患;肺出血静止期、慢性迁延后遗期多虚,虚证多因气血亏虚使然。本病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的方法,临证应分清标本缓急,总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祛邪扶正,补不宜早;以清为主,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11.
介绍尤可教授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尤可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辨证不外实证、虚证与虚实夹杂证。实证多指热病早期,证型多为热毒冲心证,其中风热犯肺者多选银翘散加减、湿热犯心者多选葛根芩莲汤加减;虚证以阴阳两虚证多见,多选参附汤加减;虚实夹杂证则以生脉散加基本方,视夹痰湿、瘀血之不同而灵活加减。此外,尚注重体质调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检索国内近20年(1996~2015年)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期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研究的有关报道,统计分析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纳入的268篇文献中共出现42个证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个证型分别是肺脾两虚证、肺气虚证、气虚痰瘀证、肺脾肾虚证、肺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其累计频率为86.8%。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证候以虚证、虚实夹杂证为主。单纯虚证以肺脾两虚证、肺气虚证、肺脾肾虚证最常见;虚实夹杂证主要为气虚痰瘀证;实证中以痰瘀阻肺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各类型与虚实证之间的关系及虚实证与病史长短之间的关系,并对直肠前突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方法对300例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筛选112例直肠前突患者,根据排粪造影所见分成7型,分别进行男女比例、发病病史长短、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析,并对112例直肠前突进行中医辨证频数分析。结果单纯直肠前突者较少,仅占9.8%,其余类型均为混合型。女性直肠前突较多,占96.5%。将直肠前突分成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组,实证多病史短,虚证及虚实夹杂病史相对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组分别进行排粪造影直肠前突各类型统计,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直肠前突中医辨证频数分析实证以湿热下注较多,虚证中以中气下陷较多。结论直肠前突以女性多见。排粪造影直肠前突各类型与虚实辨证之间密切相关,直肠前突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湿热下注占多数,考虑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急剧加重各期患者住院病历392份,分析CRF急剧加重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急剧加重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急剧加重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急剧加重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急剧加重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辨证论治浅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散在于“痴呆”“健忘”“郁证”“癫证”等病症中,临床表现为健忘、呆傻、愚笨、性情改变等。笔者在临证治疗中,对该病的辨证大致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证多责之脾、肾;实证多表现为痰盛血瘀。现将该病辨证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85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分型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以单纯型较为多见(45.8%),同时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为其主要诱因,皮肤型以外感风热证型为主,腹型以胃肠湿热证为主,关节型以湿热入络型为主,混合型以风湿热困、与血热妄型证多见,肾型以虚证多见。8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实证73例、虚证6例,虚实夹杂6例。58例初发患者中实证56例,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各1例,而在27例复发患者中,实证17例,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患者各5例,初发与复发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感和热毒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初发者以外感、湿热、热毒等实证为主-复发者病机较为复杂,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17.
宋健  曾进浩  刘友章  孟凯强 《陕西中医》2022,(12):1774-1777
重症肌无力是临床疑难病症,邓铁涛教授认为其病机关键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壅盛为标”,以虚实夹杂、虚多实少为特点。治疗过程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脾胃为本,峻补脾胃; 以湿热为标,清热化湿; 脏腑辨证与五轮辨证相结合; 因地制宜,选用岭南特色中草药; 从“风药起痿”立论,善用风药; 重视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其主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将采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278例病例中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194例(69.8%),中医证型虚证以脾肾气虚最为常见,气阴两虚次之,实证以湿热、湿浊为最常见,血瘀、浊毒次之。结论: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中医证型多见虚实夹杂,虚证以脾肾气虚最为常见,实证以湿热、湿浊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中医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IMN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76例IMN中医证型中纯虚证19.57%,纯实证10.87%,虚实夹杂证69.57%。虚证分布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实证分布为:湿热证>湿瘀互结>水湿证>血瘀证。病程>2年肝肾阴虚证明显高于病程<2年(26.39%对比12.07%),体质量超重湿瘀互结证明显高于正常(41.96%对比19.23%);血浆白蛋白<30 g/L脾肾气虚证(55.15%对比34.55%)、血瘀证(31.40%对比17.82%)均较血浆白蛋白>30 g/L明显偏高;使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肝肾阴虚证(27.27%对比13.09%)、肺肾气虚证(20.00%对比7.33%)均较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MN中医证候复杂,以虚实夹杂证居多。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在此基础上常有水、湿、热、痰、瘀、湿瘀互结等病理产物。病程、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为影响IMN中医证型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与年龄、病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首诊时的临床资料,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湿热困脾辨证分型,对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其次为阴阳两虚型,然后是阴虚热盛型和湿热困脾型;病程5年以上兼有血瘀证表现者高于5年以下;湿热困脾证TC、TG和LDL-c增高,HDL-c降低,阴虚热盛证TC、TG和LDL-c与气阴两虚证相比有显著差异;存在胰岛素抵抗者以气阴两虚证为最多。结论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中医证型逐渐由阴虚热盛、湿热困脾向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且多兼有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