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和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出球蛋白的含量,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白蛋白以及白球比均有明显降低,而球蛋白、ALB/CHE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和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肝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血清胆汁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别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肝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对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预后的早期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几年来就诊的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肝炎白蛋白降低并不明显(P<0.05),而胆碱酯酶、前白蛋白降低明显(P<0.01);在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脏的损伤、恢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对了解临床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检查有无PHG,分为肝硬化合并PHG组62例和肝硬化无PHG组60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肝功能进行根据Child-Pugh评分分级为A级、B级、C级,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分析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PHG组肝功能明显低于无PHG组(x 2=6.588,P=0.037);PHG组较无PHG组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t=7.378,P=0.000);重度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PG Ⅰ、PGR水平较轻度患者明显降低(t=2.392、4.292,P=0.009、0.000);肝硬化病变不同部位各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2.632、0.658,P=0.174、0.080,0.522).结论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PG Ⅰ水平显著降低,可反映肝硬化胃黏膜受损程度,对评价胃黏膜功能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124例肝硬化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CHE)进行检测。结果 124例患者胆碱酯酶(CHE)和正常对照组CHE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3.02±1.51)kU/L,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胆碱酯酶(4.11±1.86)kU/L,B级胆碱酯酶(3.52±1.62)kU/L,C级胆碱酯酶(2.81±0.716)kU/L。随着分级的增高,胆碱酯酶降低。肝硬化患者A级、B级、C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胆碱酯酶(7.73±1.42)kU/L,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胆碱酯酶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HE是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肝硬化患者及100例体检健康者,检测其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钠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Child分级,其异常程度逐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下降值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说明血清钠、胆碱酯酶水平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钙、胆碱酯酶,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对判断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车建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2-49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在肝硬化分级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76例按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分级(A、B、C级),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A和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在A级与B、C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TBA在C级与A、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血清CA125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91例,Child-pugh A级32例,B级36例,C级23例;腹水阳性者50例,腹水阴性者41例;正常对照32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 C级>B级>A级,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升高(P<0.01);肝硬化腹水组及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1),中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少量腹水组(P<0.01),大量腹水组与中量腹水组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98例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进行分组(A、B、C级组)并检测其血清Alb和Che水平及凝血指标,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he活性在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组、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he及凝血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肝功能生化检验的效用以及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肝功能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总胆汁酸水平为(52.36±22.1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1.8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7.23±6.34)g/L、(2451.67±315.39)U/L、(3.04±0.86)mmol/L,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7.84±7.58)g/L、(7492.84±968.82)U/L、(4.25±1.43)mmol/L;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级患者共15例,其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以及血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9.08±4.45)μmol/L、(39.05±7.19)g/L、(3145.67±341.39)U/L、(3.68±1.13)mmol/L;肝功能B级患者共20例,其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以及血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5.28±20.34)μmol/L、(26.17±5.38)g/L、(2208.49±295.12)U/L、(3.05±0.72)mmol/L;肝功能C级患者共15例,其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以及血胆固醇水平分别为(93.42±42.14)μmol/L、(20.86±4.35)g/L、(1505.83±203.15)U/L、(2.16±0.51)mmol/L。不同肝硬化级别患者的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以及血清总胆固醇随之不断降低,而总胆汁酸水平则随之升高。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肝功能生化检验,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肝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Retinol and other vitamin A derivatives affect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growth of many tissues and have anti-tumour properties. AIM: To investigate serum retinol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o assess its importance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CC. METHODS: Serum retinol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175 patients (34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117 with cirrhosis, and 24 with HCC. RESULTS: The serum retinol levels (mean +/- s.e.) in ng/mL, were 972.1 +/- 37.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47 +/- 41.1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Serum retinol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HCC were lower tha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lone (365.8 +/- 43.1 vs. 438.9 +/- 22.1, P < 0.04). In particular, there was a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retinol levels between Child-Pugh grade 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Child-Pugh grade 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HCC (serum retinol levels 532.4 +/- 26.7 vs. 366.1 +/- 86.4, P < 0.0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retinol levels between normal controls and all patients' groups (P < 0.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serum retinol levels in cholestatic Child-Pugh grade 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ompared with noncholestatic Child-Pugh grade 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HCC (411.5 +/- 30.3 vs. 579.7 +/- 32.7, P < 0.0004). Sixty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Child-Pugh grade A cirrhosis/HCC had serum retinol levels below 350 ng/mL compared with only 18.4% of cirrhotics without HCC (chi 2-test, P=0.01).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erum retinol levels and alpha FP or any other liver function tests, apart from serum albumin, which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0.61 P < 0.018). CONCLUSIONS: There was a progressive reduction in serum retinol levels from controls to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hose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HCC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tha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lone. Serum retinol levels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CC.  相似文献   

12.
蹇洁  赵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0-242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确诊为肝硬化的86例患者设为肝硬化组,确诊为肝癌的84例患者设为肝癌组,另选择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C与TBA水平,对三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T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中,C级患者的血清TC水平最低,分别与A级和B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BA在肝硬化组的A、B、C级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水平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升高。结论肝病患者TC、TBA水平均能敏感反映肝损伤的进展情况,是诊断肝病的良好指标,2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硬化疾病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1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了解TGF-β1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Child-Pugh分级法进行分级,同时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在肝郁脾虚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7.0%;在湿热内蕴、脾虚湿盛组中以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中以C级为主。TGF-β1水平在Child-PughA、B、C 3级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1或0.05)。结论 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进展,呈上升趋势;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3组,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65 例, 分为干细胞组 34 例, 其中 Child-Pugh A 级 13 例、 B 级 14 例、 C 级 7 例, 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对照组 31 例, 其中 Child-Pugh A 级 11 例、 B 级 13 例、 C 级 7 例, 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于治疗后 2、 4、 12 及 24 周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 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Child-Pugh A、 B 级患者干细胞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Child-Pugh C 级患者 2 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情况: Child-Pugh A、 B 级患者干细胞组白蛋白 (ALB)、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治疗后 2、 4、 12、 24 周均较治疗前升高, 且干细胞组于 12、 24 周均较对照组升高; 干细胞组胆碱酯酶 (CHE) 治疗后 4、 12、 24 周均较治疗前升高,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治疗后 ALT、 AST、 TBIL、 ALB、 CHE、 PTA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外周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Child-Pugh A、 B 级患者的疗效优于 Child-Pugh C 级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功能4项指标。结果结果在A、B、C三级组中,TBIL、TBA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升高(P<0.05);CHE和ALB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而下降(P<0.05);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5),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肝功能4项指标之间有相关性(r=0.8580~0.0053,P<0.05),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CHE、ALB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HE、ALB、TBIL、TBA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血清总胆汁酸利用酶法测定 ,仪器选用HITACHI7170A自动分析仪。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各级child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childA、B、C级的升高而递增 ,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 pugh积分呈正相关 (γ=0 72 ,P <0 0 1)。结论总胆汁酸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可以较好的反映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体表心电图校正QT间期时间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之关系。方法对30例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进行QTc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并研究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的QTc。结果肝硬化患者心电图存在多种异常,其中QTc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分别为(0.447±0.031)s和(0.372±0.038)s,P=0.000。且QTc和Child-Pugh分级相关,分级越高,QTc越长。A级:(0.427±0.013)s;B级:(0.446±0.024)s;C级:(0.468±0.038)s。Spearman相关系数0.550,P=0.002;Kendall相关系数0.443,P=0.003。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多种心电图异常,QTc与其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 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因素。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12 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与 4 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水平作对比分析。使用SPSS10 0统计软件包对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血糖、尿白蛋白 (UALB)和肌酐 (Cr)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肾病 (ND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33;P =0 0 0 0 ;P =0 0 0 0 ) ;DN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NDN组 (P =0 0 2 0 ;P =0 0 0 0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等因素影响 (P =0 0 0 0 ;P =0 0 0 0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等因素的影响 ,且随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增高 ,高水平的血清VEGF有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