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肌瓣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形成骨桥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带筹办共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前肢指深屈肌转位对桡骨下段12mm骨缺损区,分带血供肌瓣复合BMP组和单纯BMP组进行观察检测。结果: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3周时肌瓣内可触及串状团块,有大量软骨细胞生成,沿肌间隙分布。6周时骨桥已与宿主骨紧密结合软骨溶解区有大量编织骨形成,已出现骨髓腔并与宿主骨髓腔再通,肌纤维被增殖的间充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带血从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纤维蛋白粘合剂、带血供肌瓣、无血运肌瓣、同种异体脱钙骨4种不同BMP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 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得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得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得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载体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转归,方法 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将指深屈肌肌瓣去神经后,转位至缺损区,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TUNEL)及电镜等方法观察骨骼肌的转归。结果 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并有凋亡小体出现;TUNEL染色呈阳性;电镜观察显示骨骼肌肌丝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细胞核出现染色质边集、固缩、碎裂,呈典型的凋亡改变。结论 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肌纤维逐渐发生萎缩、凋亡,最终被骨组织所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CPC/BMP复合人工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兔桡骨15mm骨缺损处,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染色分析,电镜扫描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线摄片,无机质含量测定以及骨密度测定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同时以单纯的CPC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研究。综合评价CPC/BMP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 术后CPC/BMP和CPC两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逐渐升高,尤以CPC/BMP组显著,提示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修复能力明显好于后者。CPC/BMP植入2周时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在材料与骨端之间出现一层软骨细胞。4周时软骨细胞向编织骨分化,16周时板骨层骨长人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24周时骨缺损初步修复,新骨密度明显高于CPC组,说明BMP的加入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同时也加速了新骨的钙化。24周组标本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新骨形成的同时伴随材料的降解,CPC组材料降解速度缓慢,CPC/BMP组降解速度优于CPC组,但24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残存。在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过程中可出现血清钙浓度的一过性升高。结论 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血供骨膜包裹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重组合异种骨RBX联合修复四肢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F)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G)复合制成条状重组合异种骨(RBX),并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测、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单纯RBX移植、带血供骨膜包裹:BCG与带血供骨膜包裹RBX联合修复四肢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带血供骨膜包裹:RBX,在骨缺损修复早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较优越,8周即可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 带血供骨膜包裹RBX对骨缺损修复能力最强,可大大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的成骨机理及其复合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在治疗骨缺损中的研究进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BMP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文献。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BMP可有效修复骨缺损。BMP的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相似文献   

9.
可降解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硫酸钙(CS)/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CS、BMG,按一定比例复合,植入兔尺骨15mm骨缺损,并随机分为3组,CS/BMG组植入复合人工骨、CS组单纯植入硫酸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旷置。标本于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经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示踪检测,观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植入区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S/BMG组植入4周,缺损区两端及中央均可见岛状新骨生长,8周时材料已完全降解,新骨生长活跃,并逐渐由编织骨重塑为板层骨,12周缺损区被新生骨替代,骨结构逐渐成熟,与宿主骨间形成骨性桥接,髓腔再通,完成骨性修复。CS组4周两端也见新骨生长,但较CS/BMG组成骨量少,中央部位新骨出现时间晚。8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区可见大量骨痂生长,两端出现板层样新骨,12周缺损区得到基本修复,但骨髓腔轮廓不清。空白组术后形成骨不连。[结论]。CS/BMG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有效地修复兔尺骨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后体外的缓释作用及其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rhBMP-2(0.4mg)溶液吸附至PCPC中,制备成PCPC/rhBMP-2复合材料。冻干后,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内部形态。以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为实验组,单纯PCPC/rhBMP-2为对照组,测试在模拟体液中的rhBMP-2缓释行为。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股骨远端制成直径4.2mm,深5.0mm的骨缺损模型。将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组,以植入单纯PCPC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周和8周取材行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PCPC/rhBMP-2复合材料孔隙中吸附了大量的rhBMP-2。rhBMP-2体外缓释:对照组rhBMP-2于150h基本全部释放;实验组rhBMP-2于350h缓释量约达99%,较对照组慢。动物实验:动物术后切口无感染,于4周行动自如。X线片示术后4周对照组骨缺损区材料清晰,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材料模糊;8周对照组材料边缘较术后4周模糊,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已基本接近宿主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对照组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实验组可见成熟骨组织和骨髓腔,新生骨逐渐取代材料;8周对照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少量新生骨并向材料内长入,实验组可见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结论PCPC是rhBMP-2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