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快心率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分析心电编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快心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录152例。根据是否使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未进行心电编辑,实验组接受心电编辑。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将快心率患者在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图像伪影消除,提高图像清晰度和质量,值得在今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变化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按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差异。结果: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心率有关,低心率组和中心率组间图像质量分级无明显差异,低心率组和高心率组间及中心率组和高心率组间图像质量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检查过程中出现心率变化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不受心率及心率变化限制,高心率时图像质量有下降,但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血管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其中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00例被检者中35例CT未见异常,65例见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和狭窄(其中10例因心率>80次/min,或因吸气,屏气不好,致使部分三维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显示欠佳,出现阶梯样伪影;11例可疑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见搭桥血管形成;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管腔通畅,无明显再狭窄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可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首选方法,图像质量受心率、呼吸和对比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CTA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雯雯  黄伟 《心脏杂志》2012,24(1):123-126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心律失常患者一直是此项技术的瓶颈。由于传统的螺旋CT及双源CT的技术限制,对心律失常患者扫描过程中往往因为心脏运动不规律,导致图像不连续。心电编辑技术可解决部分此类问题,改善图像的质量,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宽探测器CT(如320排螺旋CT)在低心率条件下可在一个心动周期成像,能消除此类伪影,但时间分辨力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技术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160例作为前瞻组。将相同扫描参数输入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程序,获得扫描剂量数据作为回顾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图像重建和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采用4级评分法。结果 2名放射科医师在图像重建和图像质量评价方面均有良好的一致性。160例患者除8例图像有严重血管错层伪影、2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共显示1449个冠状动脉节段。1~3分以上的1431个节段(98.76%)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瞻组与回顾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1.17)mSv vs (22.09±6.72)mSv,P0.01]。结论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对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根据平均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B组,65次/min~80次/min;C组,心率≥80次/min.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需进行干预的心率临界点.结果 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占97.9%.冠状动脉总体、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5、0.409、0.413(P均<0.001),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波动无明显相关(P>0.05).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83.1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而为获取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心率应<119.1次/min.心率<65次/min时,舒张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心率>71次/min时,收缩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结论 心率波动对256层CT同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造影剂。实现低辐射剂量、良好的图像质量的个性化扫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碘造影剂的身体损害和经济负担,减少造影剂造成的伪影等~([1])。本项研究旨在寻找最佳的造影剂个性化应用方案,最大限度提高图像质量,安全、科学应用造影剂,避免造影剂使用不当给患者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生命危险,为临床合理使用造影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9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的40%~80%时相上进行图像重组。对直径>1.5mm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扫描时所有患者心率33~108次/min,平均62.2次/min。心率波动0.2~46.9次/min,平均4.4次/min。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的图像占93.9%。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相关。心率<69.7次/min及心率波动<15.7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心率<63次/min时,舒张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心率>67次/min时,收缩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重组时相窗从舒张期切换至收缩期的心率范围为63~67次/min。结论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减低心率及心率波动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对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13年3月~5月期间85例未服用控制心率药物的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影像学资料,应用SSF技术前后CT图像质量差异情况比较。患者按心率是否大于65次/min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例,心率≤65次/min;B组59例,心率65次/min。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处理,测量应用SSF技术前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血管轴截面、运动伪影及邻近脂肪的SD值,计算运动伪影指数(MAI)数值;并采用盲法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五分制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及量化分析。结果 A组患者平均心率(58.5±5.69)次/min;MAI:使用SSF技术为(12.65±5.96),低于未使用SSF技术(None-SSF)(24.10±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图像评分:使用SSF技术为SSF(4.15±0.45),高于None-SSF(3.0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心率(77.73±9.67)次/min;MAI:使用SSF技术为(18.09±9.00),低于None-SSF(66.99±17.4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图像评分使用SSF技术为(3.82±0.78),高于None-SSF(1.96±0.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应用SSF处理后MAI平均下降48%,B组患者应用SSF处理后MAI平均下降73%,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可以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作用在患者心率超过65次/min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脏病变在老年中发病率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而冠心病是动脉粥硬化导致脏器损害的最常见类型,是严重危害人类康的常见病[1]。双源CT是一项最新技术,其极高图像时间空间分辨率,使其成为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好的无创影像方法。目前被认为是可准确评价冠动脉的无创手段[2,3]。其快速、清晰的扫描特点在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查时,可以明显减少心率、心律不齐或呼吸伪影造成的冠状动脉伪影,  相似文献   

11.
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5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选患者按照心率不同分为3组:第一组为心率≤75次/min,第二组心率为76~100次/min,第三组为心率100次/min。分别对每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第一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6%,能够满足诊断率为98.6%,第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9%,能够满足诊断率为98.5%,第三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3%,能够满足诊断率为96.8%。结论 256层螺旋CT对高心率的适应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行冠状动脉(冠脉)成像的可行性和图像质量.方法 16例体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连续病例应用640层容积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起搏器电极的金属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扫描过程中的心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起搏器置入患者640层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9.07%,1级占到83.64%,低心率组与高心率组、正常起搏心律组与心律失常组的冠脉图像质量评分以及起搏器电极的金属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电极的金属伪影可降低右冠脉近段(S1)、中段(S2)、远段(S3)及后降支(S4)、左前降支远段(S8)的图像质量,其中以右冠脉近段(S1)、中段(S2)多见.调整重建期相后,冠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重建期相调整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818,P<0.01).结论 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640层容积CT冠脉成像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起搏器电极金属伪影可降低部分冠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改变重建期相能显著改善伪影.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image quality of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ith 640-slice CT system in the pacemaker patients. Methods ECG-triggered 640-sli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16 pacemaker patients. Image quality of the fifteen coronary segments and metal-related artifact originating from pacemaker were assessed by two experienced radiologists in consensus.Image qu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a 4-point grading scale. ECG trigger information was recorded. Results The rate of available diagnostic images was 99. 07% ( Grade 1 in 83.64%, Grade 2 in 15.42%, Grade 3 in 0. 47% and Grade 4 in 0. 47%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Image quality and the effect of streak artifact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high heart rate group and low heart rate group ( P > 0. 05 ) and between normal pacing group and arrhythmia group ( P > 0. 05 ). In coronary MSCT angiography, streak artifact of the pacemaker can render segment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uninterpretable, especially on S1, S2, S3, S4 and S8 segment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Small shifts in the reconstruction window resulted in significance reduction of streak artifact ( x2 = 151. 818, P < 0. 01 ). Conclusions 640-slice gated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ould provide excellent image quality for patients with pacemaker. The streak artifact induced by pacemaker on some segment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could be improved by small shifts in the reconstruction window.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SF技术在改善高心率(心率70次/min)和心率波动受检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高心率和心率波动受检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扫描后,分别得到A、B两组图像,其中A组图像采用标准重建,B组图像采用SSF重建,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了左主干显示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冠状动脉节段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5),右冠状动脉S2、S3段及回旋支S10段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随着心率增加,A、B两组图像质量均有下降,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技术可以改善高心率及心率不稳病人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拓宽了受检者临床检查范围,让冠状动脉CTA检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冠状动脉病变首选筛查手段,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的推出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造影成像,实现了无明显心率限制的心脏冠状动脉无创性造影检查。DSCT虽然无需严格控制心率,但仍有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呼吸运动控制不当,可成为导致产生伪影的最常见因素[1]。因此,如何控制好CT造影过程呼吸的方式和保证达到屏气良好的目的,成为护理工作者对冠状动脉检查前期重点关注和护理干预的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和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诊断"金标准",然而却是有创方法.多层螺旋CT的开发,使心电触发扫描技术和容积扫描技术大大提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冠状动脉内腔显影,可以有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其重建出的三维图像质量更好,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易于检出冠状动脉钙化并对其进行定量测定.16层CT的问世使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步入一个新阶段.它与4层CT相比,当采用相同层厚(1.25 mm)时,冠状动脉的CT扫描时间是后者的1/4(一般为8 s~10 s).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成像中心率波动幅度对冠状动脉运动追踪技术(SSF)算法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CT扫描的2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率波动幅度进行分组,3~5次/min为观察组A组,6~8次/min为观察组B组,2次/min以下与无明显心率波动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节段下的图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组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组的优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低于左冠状动脉优良率。结论 SSF能够改善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运动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临床中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且同意参加试验者34例为试验组,根据两次扫描心率变化分为三组,A组:≤5次/minBMP,B组:6~10次/minBMP,C组:〉10次/minBMP。分别测量心脏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间的距离,计算两次扫描的距离变化差。回顾性收集同期64SCTCA资料完整者137例为临床组,根据心率波动程度分成三组:Ⅰ组:0~2次/minBMP,Ⅱ组:3~6次/minBMP,Ⅲ组:〉7次/minBMP。按5分法评价不同心率波动情况下的图像质量。结果试验组两次扫描右冠状动脉与左前降支的间距差以舒展期变化较大,同收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越大,距离的变化值也越大(P〈0.05)。临床组137例患者共有83.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不同心率波动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心率变化越小图像质量越好(P〈0.05)。结论心率波动时数据匹配错误是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根本因素,稳定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町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孟雪  许楠  席芊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5):504-507,512
双能量CT与320排C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心血管相关检查领域也得到较多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有创操作,但因为钙化斑块及金属支架产生的硬化伪影,对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造成了干扰,导致狭窄程度被过分评估或无法评估,故减影技术被应用于冠状动脉成像,通过去除钙化斑块及支架,从而显示出真实管腔,减少了对管腔狭窄程度的误判。现就双能量CT及320排CT减影技术的原理、发展、临床应用以及不足之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彩色编码技术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重建冠状动脉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长度;对检出的86段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彩色编码技术进行标记和测算。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心率影响较大,在控制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1-13段血管97.4%(823/845)图像质量为1级,粥样硬化斑块及冠状动脉狭窄清晰显示。彩色编码技术检出不稳定斑块27块,其中19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26%~50%狭窄,5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51%-75%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彩色编码技术可以非创伤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斑块中各成分形态、分布及比例,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初步预后评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