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压力传感器触发呼吸对呼吸功的影响;双相正压通气(BiPAP)时,配有不同排气活瓣对呼吸功的影响;以及气管内吹气(TGI)技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比例辅助通气(PAV)等模式进行通气时对呼吸功的影响。指出呼吸设备本身以及各种不同的呼吸模式都会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呼吸功,呼吸功的监测对今后设计出更趋合理的机械通气设备以及更趋科学,符合人体病理、生理需要的通气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衡量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持续气道正压等条件下呼吸附加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气道正压等条件下呼吸附加功的临床研究邱海波马遂刘大为杜斌刘晓岩持续气道正压(CPAP)广泛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但以呼吸机实施CPAP时,呼吸机、气管插管等器械的附加阻力导致的附加功(WOBimp)常使患者总呼吸功(WOBp)明显增高,不利于脱...  相似文献   

3.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陆甘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陆甘副主任医师采用经口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的通气模式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已有十七年历史。首次应用者是澳大利亚的Sul-livan。近年来,由于对睡眠呼吸疾患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双水平压力调节(BiPAP)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两种通气模式0、0.5、1kPa呼气末压(EEP)时分别测定健康犬及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犬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 无论有无急性肺损伤,BiPAP通气在EEP为0、0.5、1kPa时的气道平均压均低于IPPV时,但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无明显差异。另外在急性肺损伤时,BiPAP通气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睡眠时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以及有效的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重度OSA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夜间7小时多导睡眠图(PSG)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另择30名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采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HRPSA)定量分析OSA患者治疗前后夜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OSA组夜间睡眠时伴随着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水平压力调节(BiPAP)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两种通气模式0、0.5、1kPa呼气末压(EEP)时分别测定健康犬及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犬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无论有无急性肺损伤,BiPAP通气在EEP为0、0.5、1kPa时的气道平均压均低于IPPV时,但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无明显差异。另外在急性肺损伤时,BiPAP通气时血氧分压(PaO2、PvO2)均较IPPV时增高。结论与IPPV相比,BiPAP通气能显著降低气道压力,在急性肺损伤时,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自动持续正压系统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索简便、临床易于推广应用的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治手段。方法对11例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同步进行经典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和自动持续正压系统监测,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对23例已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使用自动持续正压系统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各监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自动持续正压系统与多导睡眠图相比较,自动持续正压系统虽无睡眠及心电记录,但可记录鼾声及上气道阻力;最高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AHI)指数等监测结果,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动持续正压系统诊断OSAS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100%。(2)OSAS患者使用自动持续正压系统治疗后症状改善;AHI显著减低,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01);此外,平均和最高压力与95%可信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动持续正压系统使用简便,并减轻了技术员监测时的劳动强度;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时可采用95%可信限所需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睡眠时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以及有效的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对56例重度OSA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夜间7小时多导睡眠图(PSG)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另择30名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采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HRPSA)定量分析OSA患者治疗前后夜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OSA组夜间睡眠时伴随着反复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低频(LF)及高频(HF)值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F为1383±305∶125±64,P<0.001;HF为662±190∶163±78,P<0.001),表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均明显增高。夜间平均LF/HF比率在较高水平(211±101),与对照组(087±0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以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更为显著。经过有效的CPAP治疗,OSA患者LF(221±81)、HF(221±108)明显降低(P<0.001)。结论OSA患者夜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针对OSA的有效治疗可以改善自主神经的异常活动  相似文献   

9.
1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asalcontin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机械通气自1981年始用于治疗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的夜间血氧饱和度下降,现愈来愈广泛地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它减弱...  相似文献   

10.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效应、CPAP治疗压力的设定、CPAP机型的改进及CPAP治疗失败后的处置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及对睡眠呼吸参数的影响,评价二者在OSAS治疗中的地位。方法60例OSAS患者,CPAP治疗组36例,手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作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两组呼吸紊乱指数减少,夜间低氧血症改善,CPAP组患者优于手术组(P<0.01)。有效率CPAP组为97%,手术组为46%(P<0.01),最长暂停时间CPAP组缩短,手术组改变不显著,10例延长。结论CPAP疗效肯定,优于UPPP,适应证广,可作为OSAS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及对睡眠呼吸参数的影响,评价二者在OSAS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60例OSAS患者,CPAP治疗组36例,手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作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 两线呼吸紊乱指数减少,夜间低氧血症改善,CPAP组患者优于手术组(P〈0.01),有效率CPAP组为97%。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及人工气道所引起呼吸附加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管插管等器械导致的附加功可能使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增高,评价附加功对脱机有指导意义。方法通过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监测术后患者在不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T管及拔管后的呼吸功等参数变化,并推算克服附加功所需的PS水平。结果随PS水平降低患者呼吸功显著增加。器械导致的附加功使PS0kPa时的呼吸功增加57%,而气管插管使T管时的呼吸功增加41%。克服附加功的PS水平为0.66kPa。结论当PS水平过低或采用T管时,器械阻力可导致患者呼吸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有关自动调节持续续气道内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组研究观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应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不能耐受或不能改善呼吸暂停次数以及低氧血症,改用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BiPAP)再过渡到nCPAP依从性治疗的情况。对象与方法1.对象:经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明思公司SW-SM2000C)监测确诊为OSAS患者110例,其中25例接受CPAP治疗,男20例,女5例,年龄38-69岁。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OHS)[1]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5~71岁。身高150-176cm;体重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综合征(OSAS)的远期效果。方法,报告1987-1995在家坚持长期应用CPAP治疗的OSAS有完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对比的18例患者及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1)应用CPAP治疗后,OSAS症状消除。(2)13例(72%)患者复查PSG参数改善,18例停用CPAP治疗后PSG复查,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从66±21秒缩短至4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远期效果。方法报告1987~1995年在家坚持长期应用CPAP治疗的OSAS有完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对比的18例患者及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1)应用CPAP治疗后,OSAS症状消除。(2)13例(72%)患者复查PSG参数改善,18例停用CPAP治疗后PSG复查,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从66±21秒缩短至43±24秒(P<0.05);呼吸紊乱指数从66±16降低至28±20(P<0.001);最低血氧饱度(SaO2)从53%±19%提高至75%±11%(P<0.001)。(3)治疗前、后18例患者体重、血压改变不明显,12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例(50%)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CPAP治疗OSAS有效,长期坚持治疗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血症、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其机制可能与患者呼吸调节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经鼻持续性气道正压(nCPAP)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呼吸中枢驱动性的影响,研究了20例无二氧化碳(CO_2)储留的OSAS患者(O组)及20例单纯鼾症患者(S组)夜间睡眠前后呼吸方式及口腔阻断压(P_(0.1))的改变,并观察了nCPAP治疗对OSAS,患者呼吸方式及P_(0.1)的影响。结果显示:O组患者睡前的P_(0.1)、呼吸频率、有效吸气阻抗明显高于S组,潮气量则显著低于S组。nCPAP治疗组患者经一夜睡眠后的P_(0.1)、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等较睡前显著增高。经nCPAP治疗后O组的呼吸紊乱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夜间最低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_(0.1)较睡前则无明显升高。提示OSAS患者睡前的呼吸中枢驱动性高于单纯鼾症患者,其呼吸形式为浅快呼吸;经过一夜睡眠后,其呼吸中枢驱动水平较睡前明显增高,呼吸形式更为浅快;nCPAP治疗可以有效地解除睡眠呼吸暂停及其继发的低氧血症,从而逆转睡眠前后呼吸方式和呼吸中枢驱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面罩对无创人工通气死腔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定量评价目前传统使用的面罩通气的重复呼吸量,探讨改进的双通道面罩对减少死腔效应的作用。方法选择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轻中度二氧化碳(CO2)潴留患者,进行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采用中号面罩,BiPAP-30呼吸机及平台型排气阀。应用电脑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持续同步监测呼吸流量及CO2浓度,比较改进与传统面罩的重复呼吸量。结果改进面罩内呼气末CO2浓度明显低于传统法,分别为(3.0±1.0)%和(7.2±1.7)%(P<0.001)。传统面罩通气存在明显CO2重复呼吸,重复呼吸量为(83.1±32.9)ml;改进面罩通气几乎能完全消除重复呼吸[(0.1±0.4)ml,P<0.01]。结论传统面罩正压通气存在明显的CO2重复呼吸;改进面罩可基本消除 CO2重复呼吸,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病人双肺或单肺通气时不同体位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胸科手术病人1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3~63岁,体重62~85kg。全麻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摆放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每个体位分别行双肺通气、左肺通气、右肺通气。经气道旁路监测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每次通气10min后采集数据。结果双肺通气时,与平卧位比较,左、右侧卧位Peak升高,CT降低;单肺通气时,与平卧位及下侧肺比较,上侧肺Peak升高,CT、RETCO2降低;右肺通气时,与平卧位比较,右侧卧位CT升高;双肺通气和左肺通气时,与平卧位比较,左侧卧位Raw升高(P〈0.01)。结论全麻机械通气下开胸前体位对呼吸力学影响较大,双肺通气时体位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时CT降低,气道压力增加;单肺通气侧卧位时,上侧CT降低,气道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