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脑出血后30d内生存或死亡的判别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89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例,对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仅有意识障碍、出血量、伴发消化道出血等3个因素可作为判别因子,所建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判别符合率为87.3%。结论 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是否伴发消化道出血 3个因素是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 30 d预后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底节脑出血CT特征与康复预后的关系高敬龙1俞世勋1刘西玲1高京华1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本组104例均系住院病人,男81例,女23例,年龄44~90岁,平均年龄62.30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68例,占65.4%。12观察方法121脑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手术术中出血和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将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针锥颅手术(对照组)40例;钻孔直视下置管手术(置管组)49例。两组均在CT定位引导下,以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进行血肿抽吸,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结果:术中从穿刺针或管内流出新鲜血液的,49例置管组有1例发生,而40例对照组有6例发生,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26,P〈0.05);术后复查CT发现血肿明显扩大而再次手术的,置管组2例,对照组9例,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63,P〈0.01);术手死亡的,置管组9例,对照组10例,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生存质量,按Glasgow结果记分(COS),获随访的置管组36例病人中,恢复良好8例,中度病残18例,重度病残10例;对照组27例病人中,恢复良好7例,中度病残11例,重度病残9例,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CT引导下基底节出血两种微创手术中,钻孔直视下置管抽吸引流,可能会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997年9月-2001年10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9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与1994年9月-1997年8月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的88例同类患者,在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等方面作对比研究。结果:显微手术能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P<0.05)、降低术后脑水肿反应发生率(P<0.01),从而显著降低了手术死亡率(P<0.05)和致残率(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0 ml脑基底节出血的早期手术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60 ml脑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术后按照出院时的意识状态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意识清楚62例,嗜睡或朦胧10例,昏迷46例,死亡36例.结论 >60 ml脑基底节出血手术的早期存活率好于预期,但致残率达百分之百,生存质量差.预后的因素主要是术前意识状态、瞳孔情况、出血量的大小,其次为年龄、破入脑室等.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外伤伴基底节出血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990~ 2 0 0 1年 4 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外伤中伴基底节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阐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2 9例男性 ,13例女性 ,年龄 13~ 72岁 ,平均 31岁 ,顶枕部受力 2 5例 ,颞部受力 11例 ,额部受力 6例。伴有脑挫伤 2 5例 ,颅骨骨折 17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脑室内出血 9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GCS3分 8例 ,4~ 5分 2 1例 ,6~ 8分 13例。平均 5分。一侧瞳孔散大 6例 ,双侧瞳孔散大 2例 ,去大脑强直 6例 ,肢体偏瘫 36例。1 2 影像学资料 伤后 12h内首次行头颅CT… 相似文献
7.
姜范豪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584-1586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出血时,血液走向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04例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予入院当天行颅脑CT检查;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脑实质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组预后较血肿未破入脑室组差;血肿延及脑干者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时,血肿破入脑室及血肿延及脑干两者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SF)、骨桥蛋白(OPN)及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50例作为急性基底节出血组,同期就诊的其他类型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对象一般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F、OPN及cFN水平,并嘱患者在出院2年后进行入院随访;研究分析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SF、OPN及cFN水平分布特征,并讨论其对随访不良预后的影响作用。结果急性基底节出血组SF水平为(44.28±2.47)μg/L、OPN水平为(12.03±3.66)ng/mL,cFN水平为(3.22±0.70)n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基底节出血组预后不良患者中SF、OPN及cFN水平异常的例数均显著多于正常的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曲线结果显示,SF、OPN及cFN高水平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事件(死亡、神经功能中度缺损)的时间普遍提前。结论急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SF、OPN及cFN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存在关联,可在临床上指导患者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干出血患者血糖、血压、血白细胞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 例脑干出血病例,记录入院时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中性粒细胞比值(N),血糖(FBG),预后(死亡或存活)。以死亡和存活为二分类应变量,用SPSS 10 0 统计软件进行Binary 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干出血死亡率55. 60%,以桥脑出血最多见,入院时SBP、WBC、N、血糖升高,预后不良。结论 脑干出血SBP、WBC、N、血糖升高可作为脑干出血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技巧、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0月52例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52例患者均于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无手术死亡。3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8例症状加重持续昏迷,5例术后1周死亡。术后随访6~18个月,35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Ⅰ~Ⅲ级],12例长期卧床(ADLⅣ级)。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110例24 h内发生基底节出血患者人院时血糖、IL-6、vWF、TNF-α的血浆浓度,结合临床资料,对24 h死亡概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出血量大、高血压史和入院时高IL-6、TNF-α、收缩压、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 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入院时高IL-6、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 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结论 检测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人院时血糖、IL-6、vWF的血浆浓度,结合高血压病史的有无,可能对早期死亡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早期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50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消散时间,病死率,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比较。结果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术组的血肿消散时间比药物保守治疗组明显缩短,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预后ADL分级评估,可见微创穿刺术组也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和第三附属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54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选标准:(1)行尸肝供体原位肝移植病人;(2)术后出现脑出血;(3)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4)术前有过脑出血病史者不能入选。其中脑出血病例组12人,年龄为(56.33±10.25)岁。无脑出血对照组48例,年龄为(50.38±10.20)岁。调查内容包括:(1)共同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四项、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感染情况(以培养出细菌、真菌为标准)。(2)脑出血患者另外收集:脑出血前血压、中心静脉压,脑出血时间,脑出血部位(以CT描述为准),脑出血后手术与否,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入住ICU、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白蛋白(ALB)、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小板(PLT)、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情况和术中出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和术中出血量可能对预测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时国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21-522,525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均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64例患者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6.25%;ADL分级法评定其患者预后,优秀率为73.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血肿量、血肿位置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减压充分、出血量少、创伤轻微的优点,早期手术、血肿量小、血肿位置为内囊前肢型及外囊型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基底区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经头部CT检查均发现基底节区血肿,血肿量25~60 ml,其中5例伴侧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量25~45 ml者37例(30 ml以下7例),45~60 ml者11例。结果 48例患者中血肿清除超过90%者36例,再出血4例,术中发现有明确出血小血管21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术后1周内意识明显改善、瘫痪好转者27例。随访8~32月,死亡3例,其余45例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I级23例,Ⅱ级10例,Ⅲ级7例,IV级4例,V级1例。结论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较为理想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死亡4例(17.4%),植物生存3例(13.1%),重残6例(26.1%),中残5例(21.7%),恢复良好5例(21.7%)。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除注意术中微创操作外,还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对大面积脑梗死,必要时可行去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原则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出血,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例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资料,其中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A术式)90例,改良微创血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B术式)6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与适应证。结果B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A术式,而血肿清除率低于A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基底区出血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和重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钻孔引流术,术后6月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与适应证,术前合理评估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残疾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