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中,用180ppm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最大P波时限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02),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增加(p=0.001),最小P波时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是可以用来评价心房电重构的简便而无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P波离散度是反映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的差异程度,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本文通过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40例非房颤患者的P_(max)、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的对照观察,探讨P波离散度与左房内径对房颤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阵发性房颤组(1组)40例,男1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冠脉搭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2007年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冠脉搭桥术后并发阵发性房颤病人63例为阵发性房颤组,同期住院的冠脉搭桥术后未发生阵发性房颤病人71例为对照组,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术前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is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P波最大时限分别为(122.22±8.70)mm和(103.24±11.18)mm31,P波最小时限分别为(71.11±7.43)mm和(64.51±10.25)mm,P波离散度分别为(50.79±6.30)mm和(38.31±5.85)m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波离散度为预测冠脉搭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P波与高血压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表面积、形态、结构改变和非均一电生理性空间分布,P波时限延长表明心房内或心房间存在传导延迟,而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本文重点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探讨不同P波参数是否能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44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Ⅰ组)和45例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房颤(Ⅱ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Ⅰ组P波离散度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Pmin和LVEF显著低于Ⅱ组(P<0.01);Pmax和左房直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Pmin、P波离散度和LVEF对阵发性房颤有显著的预测价值,但多变量分析显示仅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P波离散度可以识别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波离散度 (Pwavedispersion ,Pd)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一个新概念[1] 。已有的资料表明Pd是预测房性心律紊乱 ,尤其是特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1,2 ] 。由于具有简便、无创、实用、敏感性好、短期内重复性高等诸多优点 ,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Pd的概念1998年Dilaveris等[1] 最先提出Pd的概念并用之预测特发性房颤。Pd是指同步记录的 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P波最大时限与最短时限的差值 (Pd =Pmax min)。…  相似文献   

7.
张宏伟  许虹 《心脏杂志》2007,19(5):F0002-F0002
P波离散度(Pdisp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的差值。近年来研究表明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易诱发心房颤动,而阵发性心房颤动(PAF)频繁发作不仅可演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而且同样存在导致血栓栓塞的危险。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则是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观察Pd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PAF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P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长时间(Pmax)与最短时间(Pmin)的差值,它反映了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是近年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1个新指标。本文测量45例阵发性房颤和45例对照组的Pd和Pmax,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 ,它和最大P波时限一样是预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本研究在体表心电图的基础上 ,结合食管导联心电图 ,探讨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最大P波(Pmax)、P波离散度情况。1996年~ 2 0 0 0年 12月就诊的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46例 ,男 36例、女 10例 ,年龄 46± 8(2 6~ 6 9)岁 ,房颤病史 8±3 .0 4(1~ 14)年 ,每年发作 1~ 16次 ,持续约 4min~ 4天。对照组 38例 ,男 2 7例、女 11例 ,年龄 44± 6 (16~ 70 )岁 ,均无房颤病史。两组患者经病史、体检、X线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经电极导管起搏高位右房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者中,用180次/分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Pmax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1),Pmin及Pd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Pmax及Pd在心房刺激后显著性增加(P<0.01),P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 选择52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7例无PAF的对照组患者,测定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 Pmax),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aVR导联P波面积和振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肥胖对P波最大时限(Pmax)及其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肥胖导致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肥胖患者4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组;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肥胖组体重指数及左房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肥胖可导致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显著延长,并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和最大时限与左心房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探讨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与左心房扩大的关系。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扩大69例作为观察组,无左心房扩大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均有显著增大(P0.05)。结论 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对左心房扩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发现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对以上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时限: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脑卒中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阵发性房颤分为A组(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和B组(不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两组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别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频发房早、短阵房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脑卒中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对预后观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卡托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心电图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危险度及其用药前后的变化,评价卡托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阵发性房颤病人和26例(观察组)非房颤病人20例(对照组)列为测试对象,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观察组病人给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口服,连服2周,观察治疗前后Pd的变化。结果:Pd≥40ms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敏感性达80.76%,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84%。卡托普利干预后,Pd显著减小。结论:卡托普利能影响阵发性房颤病人的Pd,可能有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12导联心电图P波时限、信号平均心电图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 通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4.3软件进行敏感性和异质性分析后计算综合效应.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房颤患者的术前12导联心电图P波时限和信号平均心电图P波时限均比未发生房颤患者长.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3.69ms,95%CI 1.93~5.44 12.23ms,95%CI 4.82~19.63.术前P波离散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波离散度的增加是否是术后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未获得综合效应.结论 术前12导联心电图P波时限和信号平均心电图P波时限延长与术后房颤高发有关,P波离散度的增加与术后房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P波离散度的季节性变化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是指同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在同一心动周期所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之间的差值,即Pd=Pmax-P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增龄对犬心房和肺静脉电生理学特性影响。方法17只杂种犬按年龄分为两组,成年犬7只,老年犬10只,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P波平均时限和P波离散度;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左、右心耳电极,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电极,测量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ERP离散度及频率适应性。结果与成年犬相比,老年犬的P波平均时限延长,P波离散度增大;右心耳和冠状静脉窦近端ERP延长,左心耳和冠状静脉窦远端以及左上肺静脉ERP缩短;心房各部位及肺静脉ERP离散度增大;左心耳和冠状静脉窦远端及左上肺静脉频率适应性减低。结论增龄对心房和肺静脉电生理影响主要是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ERP缩短和频率适应性减低,心房及肺静脉ERP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右心耳 (RAA)、冠状窦远端 (DCS)、右心房双部位 (右心耳加冠状窦口 ,DSA)和双房 (右心耳加冠状窦远端 ,Bi A)起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患者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2 2例接受心脏电生理评价试验的PAf患者在窦性心律下行心房不同部位起搏 ,同步记录 12导心电图 ,测量最大 P波时限。结果 与窦性 P波时限相比 ,RAA起搏明显延长 P波时限 (P<0 .0 1) ,DCS、DSA及 Bi A起搏则明显缩短 P波时限 (P<0 .0 1,P<0 .0 1,P<0 .0 1)。结论  DCS、DSA及 Bi A起搏明显缩短心房激动时间 ,减少心房电活动的离散度 ,有利于 PAf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