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IGFBP-1及与IGF-1预混后对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株)生长影响。结果 IGFBP-1对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成正比;预混后各组IGF-1促细胞生长作用明显被抑制。结论 IGFBP-1既可以直接也可以通过调节IGF-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1概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包括IGF多肽(IGF-1、IGF-2)、两种IGF受体、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6)以及一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酶。I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与IGFBP结合成无活性复合物存在,IGFBP具有延长循环水平的IGF、半衰期和稳定IGF血浓度的作用。IGFs中的IGF-1及IGFBP-1与妇产科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收集了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n=121)及健康对照(n=50)外周血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浓度,比较两组人群平均水平的差异,并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中,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正相关,IGFBP-3浓度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现IGF-1信号转导通路上调,且该信号通络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IGF-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18.37±7.60,18.93±8.72,正常组织IGF-1、TGF-β1 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1.63±0.96,2.25±1.57,两组比较P<0.05.检测IGF-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mRNA 表达相对值分别为9.61±7.84,17.68±5.53,正常组织IGF-1 TGF-β1 的mRNA 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95±0.19,0.84±0.29,两组比较P<0.05.结论 IGF-1 和TGF-β1 在鼻息肉中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IGF-1 和TGF-β1 在鼻息肉发病及生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GH/IGF-1轴的变化.方法设正常组大鼠6只、肝硬化组大鼠6只,测大鼠肝功能、血糖和血清GH、IGF-l、IGFBP-3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肝ALBmRNA、IGF-l mRNA、IGFBP-3 mRNA表达.肝组织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硬化组大鼠血清AST、ALT、ALP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TBIL、ALB、血糖两组间无明显差别,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血清ICF-1、IGFBP-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ALB mRNA、IGF-1mRNA、IG阳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硬化组大鼠镜下见假小叶形成,肝Ki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GH/IGF-1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1)与妊高征(PIH)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50例妊高征孕妇(PIH组)和10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 IGF-Ⅰ、IGFBP-1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低于正常孕妇(P<0.05),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低于中度和轻度孕妇(P<0.05,P<0.01)。②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BP-1水平高于正常孕妇(P<0.05),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BP-1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孕妇(P<0.05,P<0.01)。③两组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与血清 IGFBP-1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④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与舒张压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 IGFBP-1水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632,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IGFBP-1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并探讨2者与肿瘤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7例化疗有效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及20例化疗无效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IGF-1、IGFBP-3水平,并选择4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化疗有效组及无效组化疗前血IGF-1、IGFB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2个指标化疗后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后2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IGF-1、IGFBP-3水平与消化道肿瘤化疗疗效有关,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0例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甲减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123.1±36.4)ng/ml,IGFBP-3水平(1898±63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270.7±50.1)ng/ml、IGBP-3水平(3425±93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减治疗后,大多数甲减缓解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得到恢复,IGF-1水平(239.4±45.6)ng/ml、IGFBP-3水平(3167±866)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的正常调节均可能受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IGF-Ⅱ、IGFBP-3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虫丸,1次3g,每天2次,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AST、TBiL及IGF-Ⅰ、IGF-Ⅱ、IGFBP-3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下降(P<0.05),IGF-Ⅰ、IGF-Ⅱ、IGFBP-3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大黄■虫丸是治疗肝硬化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同时改善IGF-Ⅰ、IGF-Ⅱ、IGFBP-3水平。IGF-Ⅰ、IGF-Ⅱ、IGFBP-3是有价值的肝功能测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Salmon和Daughaday在研究生长激素(GH)的作用时发现,GH对机体的促生长作用是由另一类物质所介导的,这类物质具有下列生物活性:不受抑制的胰岛素样作用,GH可调节的硫酸化作用,多重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由于它介导GH的生物作用,曾被称为生长介素(Somatomedin),直到1978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IGF-1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由6个外显子和多个内含子构成,与Scandinavian人群中的Ⅱ型糖尿病相互关联。IGF-1可在全身各处表达,血液中的IGF-1主要来源于肝脏的生物合成,肾、结缔组织、肺、胸腺、脾、心、骨骼肌、睾丸以及大肠中也能检测到IGF-1的存在。IGF-1在正常生理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降低血糖及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等,且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现就IGF-1与糖尿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Turner syndrome(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7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浓度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IGF-1与IGFBP-3明显升高,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与IGFBP-3的比值治疗后显著升高(F=6.739,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ALP也明显上升,3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ALP与IGF-1和IGFBP-3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水平均升高,并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较IGFBP-3升高更为明显;治疗起始3个月血清ALP反应敏感,血清ALP尚不能作为替代IGF-1和IGFBP-3监测rhGH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林广  潘革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8,30(10):1471-1474
目的 研究不同宫内发育状况新生儿在不同胎儿发育阶段血清生长因子(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变化,探讨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CH、IGF-1、IGFBP-3分泌与胎儿体重和胎龄的相关规律.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mA)测定不同胎龄出生的80例适于胎龄儿(AGA)和72例小于胎龄儿(SGA)的血清GH、IGF-1、IGFBP-3水平,并比较两组GH、ICF-1、IGFBP-3水平,分别对两组婴儿的GH、IGF-1、ICFBP-3水平与其出生体重、胎龄作直线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或曲线拟合.结果 AGA组CH、IGF-1、IGFBP-3水平高于SCA组(P<0.01),同组男女婴之间GH、IGF-1、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婴儿的GH、IGF-1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而CH、IGF-1、IGFBP-3与胎龄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呈三次函数(Cubic)的曲线分布规律(R2分别为0.64、0.63、0.54,P<0.01);SGA组婴儿的CH、IGF-1、IGFBP-3与出生体重无直线相关性(r分别为-0.18,0.01,-0.15,P分别为0.25,0.93,0.19),也不呈曲线分布(P>0.05),GH与胎龄负相关(r=-0.41,P=0.01),IGF-1、IGFBP-3与胎龄均无直线相关性,也不呈曲线分布(P>0.05).结论 AGA组婴儿的CH、IGF-1表现为胎龄和体重依赖性分泌,GH、IGF-1随出生体重的增长分泌增多,妊娠34周后GH、IGF-1、IGFBP-3的分泌量明显增多;SGA组婴儿GH随胎龄的增长分泌量下降,IGF-1、ICFBP-3无胎龄和体重依赖性特点,妊娠34周后GH、ICF-1、IGFBP-3无分泌高峰出现可能与宫内发育迟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与正常胎儿生长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初产妇66例,分为妊娠16~18周、妊娠26~28周、妊娠37~40周3个阶段进行纵向观察,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各阶段血清中IGF-1、IGF-2、IGFBP-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期母血IGF-1水平随着孕周增加明显上升,其中IGF 1水平在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妊娠26~28周高于妊娠16~18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孕期母血IGF 2水平随孕周增加无明显改变,妊娠3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BP 3水平妊娠37~40周高于妊娠26~28周及妊娠16~18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26~28周与妊娠16~18周无显著差异。妊娠16~18周、26~28周和37~40周3阶段母血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孕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正常胎儿生长密切相关,IGF-1可作为临床评价不同阶段正常胎儿生长的指标,而IGFBP-3更多地反映了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滋补肾精方对肾精亏虚证小鼠IGF-1、IGFBP-3表达影响,并探讨其补肾填精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以及滋补肾精方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造模同时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2mL·g-1)、金匮肾气丸组灌胃金匮肾气丸混悬液(2.7g·kg-1·d-1),滋补肾精方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滋补肾精方(20、10g·kg-1·d-1),连续21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称量小鼠体重,实验结束测定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结果:滋补肾精方能够改善小鼠肾精亏虚症状,提高小鼠体质量、肝组织IGF-1和血清IGFBP-3水平。结论:滋补肾精方可能通过调节机体IGF-1、IGFBP-3,发挥对肾精亏虚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 PCR方法 ,从人扁桃体组织中扩增得到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 )cDNA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 .1 ( +)真核表达载体上 ,成功构建了 pcDNA/I重组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MTT法检测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转染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生。将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 ,体外转染至人肾细胞 2 93细胞系进行表达 ,经G41 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重组质粒细胞克隆 ,表达产物经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表明有促血管生成活性。此结果为研究IGF 1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 ,以及利用IGF 1基因治疗肢体及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等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IGF-1、IGFBP-3、VEGF及白介素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复发、转移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与未复发、转移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GF-1、VEGF-C及VEGF-D高于对照组,IGFBP-3低于对照组,血清IL-2低于对照组,其他白介素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存在复发、转移者则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价值较高,有助于了解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IGF-1和IGFBP-3的表达情况及IGF-1/IGFBP-3比值。结果 研究组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GFB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催乳素细胞腺瘤患者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肿瘤患者的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较非侵袭性肿瘤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对催乳素细胞腺瘤预后有较为优势且显著的预测价值,IGFBP-3表达水平对催乳素细胞腺瘤诊断无明显预测价值。结论 IGF-1及IGF-1/IGFBP-3比值对于催乳素细胞腺瘤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1(IGFBP-1)在产科领域中的作用与应用逐渐被认识。IGF-1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生长因子,具有类胰岛素及促有丝分裂作用。IGFBP-1作为一种内分泌因子,在妊娠的不同时期,通过其含量和磷酸化程度的变化来调节IGF-1,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等妊娠期疾病以及胎膜早破、预测早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改变特征。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80例PD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O、GH、IGF-Ⅰ和IGFBP-3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3.3±0.4)(5.2±0.4)mol/L,〈0.01];PD组的血清IGF-Ⅰ浓度高于对照组([166±43)(136±35)ng/mL,〈0.01],但两组血清GH和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D患者的血清NO水平降低,IGF-Ⅰ水平上升,这可能与PD时机体对潜在的病理紊乱产生的局部适应反应和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与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放射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IGF-1I、GFBP-3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IGF-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IGFBP-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同时IGF-1/IGFBP-3升高(P<0.01)。IGF-1,IGF-1/IGFBP-3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Ⅲ~Ⅳ的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I-II期者(P<0.05),而IGFBP3下降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Ⅰ-Ⅱ期者(P<0.05)。肺癌组IGF-1与IGFBP-3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GF-1I、GFBP-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中有重要意义,检测其水平变化是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