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入路、顺序及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①通过对7例新鲜踝关节标本的测量,了解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②根据解剖测量及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结果,对16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①通过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视野宽及深度较浅,视角大,易于暴露。与后外侧切口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②手术顺序为外踝→外踝→内踝,术中强调外踝的解剖复位,经前内侧入路固定后踝,易于操作,固定可靠,取出方便。③本组16例患者中15 例疗效评定为优良,优良率达93.7%。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踝,然后行后内侧“L”形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及内踝是三踝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及顺序,其中外踝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是恢复踝关节正常榫状结构的关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是踝关节间接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32例患者采用先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再用经后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内踝.其中外踝、后踝骨折强调解剖复位固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三踝骨折45例,采用标准外侧切口固定外踝,后内侧切口固定后踝及内踝.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根据改良Baird的主客观评价标准:优26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2.2%.结论 三踝骨折需切开复位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通过后内侧手术入路可以直视下固定后踝及内踝,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潘守峰  严伟  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327-1330
目的 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 结论 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途径、手术顺序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踝关节解剖学测量,了解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根据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的结果,对25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三踝骨折手术入路,通过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视野宽,视野深度较浅,视角大,易于暴露,与后外侧切口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手术顺序应为外踝→后踝→内踝,术中强调外踝的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应用上述手术途径及方法我科共治疗25例患者,其中23例疗效评定为优良,优良率为92%。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踝,然后行后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及内踝,是三踝骨折比较好的手术途径和顺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及内踝前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腓骨应用重建接骨板或1/3管形接骨板,内踝采用拉力螺钉、克氏针、克氏针张力带,后踝采用拉力螺钉等治疗46例三踝骨折。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5周,踝关节功能优良。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是一种具有显露和操作简便、复位良好、固定稳定可靠特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柯敏 《当代医学》2016,(27):77-78
目的:对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Pilon骨折患者40例,并对其使用后内侧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解剖复位情况。结果40例患者伤口实现一期愈合,36例(90.0%)实现解剖复位,4例良好复位。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6.3±2.2)周。结论后内侧切口治疗Pilon骨折,可以使骨折的复位以及固定良好、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孤形切口暴露内踝、后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骨折,按照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顺序,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随访12~36周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52例中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90.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结论:旋前外旋、旋后外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的可靠固定,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术中通过单一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同时处理外踝和后踝的实际效果.方法 对14例包含三踝骨折的AO-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联合后外侧切口和内踝切口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5.6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86%.结论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方便复位固定和韧带修复、血管神经损伤率低等优点,如果运用正确,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波 《实用医技》2008,15(1):22-2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踝骨折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1岁~62岁,平均年龄32岁。按Ao-Davis-Weber踝关节骨折分型,A型12例,B型11例,C型13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踝外踝用后外侧切口,后踝螺丝钉外踝钢板固定,内踝小切口拉力钉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且不使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采用苟三怀评分法,优30例,良4例,可2例。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三踝骨折有以下优点:手术创伤小,精确的解剖复位,踝关节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同时探查处理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11.
后踝骨折在踝部创伤中较为常见,它多合并有外踝和内踝骨折,也有单独发生的.如果后踝骨折块累及25%~30%的负重面,应该行解剖复位及内固定[1].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切口入路根据骨折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我们于2006 年1 月- 2012年1月采用跟腱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切开复位空芯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共治疗19例后踝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32例临床资料均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骨折复位顺序是外踝、后踝、内踝,采用腓骨中远端后外侧一个皮肤切口对外踝及后踝骨折进行处理,内踝骨折可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固定术.结果本组32例随访7-18月,平均15个月.按照Baird-Jackson评分评价标准,本组优15例,良13,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术中合理的固定顺序,恢复解剖复位;采用腓骨中远端后外侧一个皮肤切口对外踝及后踝骨折进行处理,踝骨折可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固定术.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切开感染率;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少,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避免关节粘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单切口显露直视下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后髁骨折的效果。方法:10例胫骨平台双后髁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经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内侧入路,暴露后内侧、后外侧2个象限骨块,予以复位及钢板固定治疗,采用影像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2~22个月。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清创后重新缝合而愈合;1例出现后外侧关节面轻度丢失(<3mm),无力线改变。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术后1年HSS评分为80~95分,平均87.9分,膝关节屈伸幅度为95°~135°,无其他的重要结构损伤及膝关节不稳。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单切口经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内侧进入,可以同时显露胫骨平台后内侧及后外侧象限,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是处理胫骨平台双后髁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11-1212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5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方案组40例(A组)和经后路内侧手术入路显露后踝治疗方案组25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按美国足踝矫形协会推荐标准评分(AOFAS)进行评价。结果:A组40例中优27例(67.5%),良8例(20%),中4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7.5%(35/40)。B组25例:优13例(52.0%),良3例(12.0%),中6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64.0%(16/25),A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好,符合患者预期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当,易造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32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内、外踝纵行切口行内固定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3.7岁。按Davis-Weber踝关节骨折分型。A型14例,B型11例,C型7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8例。2治疗方法2.1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伤后4h至14d以内,其中8h以内手术22例,3例因出现张力性水疱而推迟手术,平均推迟时间为6d。2.2手术切口内踝采用内侧纵行切口,将皮瓣向前后方拉开,可以观察骨折端有无旋转和前后移位,以及内踝关节面是否平整。外踝用外侧纵切口显露,后踝通过外侧纵行切口,纵行切开腓骨骨膜,但要保持跟腓韧带的铰链作用,将外踝向外翻转90&#176;,完全暴露胫距关节。2.3内固定按先后踝、外踝、后内踝次序复位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用1枚松质螺钉和1枚克针内固定为主,松质骨螺钉起骨折端加压作用,克氏针控制旋转。术后用石膏固定1~2周。结果本组3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手术后踝关节X线表现:内踝仍旋转移位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的解剖了解该入路的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病人,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该手术入路对后踝及外踝显露充分,同时可向近端延伸显露腓骨,向下延伸显露踝关节后方。手术野中仅有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走行。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病人5例,后踝和内踝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病人均获随访3个月~1年。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于术后16周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评价疗效:优4例,良1例。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确实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三踝骨折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21岁~62岁,平均年龄32岁。按Ao-Davis-Weber踝关节骨折分型,A型12例,B型11例,C型13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踝外踝用后外侧切口,后踝螺丝钉外踝钢板固定,内踝小切口拉力钉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且不使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采用苟三怀[1]评分法,优30例,良4例,可2例。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三踝骨折有以下优点:手术创伤小,精确的解剖复位,踝关节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同时探查处理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并对手术体位和手术顺序加以探讨。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外踝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开,用腓骨下端解剖钢板固定,然后依次复位后踝、内踝,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6例获随访8月~2年,按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93.5%),可1例(6.2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俯卧位切开复位,依先外踝、后踝,然后内踝的顺序固定,手术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内侧切口治疗SchatzkerⅣ、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3例SchatzkerⅣ、Ⅴ或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切口,结合或不结合外侧切口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骨折解剖复位20例,功能复位13例。术后半年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良28例(84.8%),一般5例(15.2%)。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7周。均无膝内、外翻畸形,无深部组织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内侧切口治疗SchatzkerⅣ、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较好地显露骨折,是一种较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王国军  杨照田  孙杰 《中外医疗》2010,29(16):53-54
目的探讨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骨折难复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旋后外旋型Ⅲ、Ⅳ°骨折难复性后踝骨折用Warner和Farber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是后踝、外踝、内踝。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Baird2J 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14例,良3例。结论采用Warner和Farber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骨折难复后踝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减少对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其疗效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