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针对头颈部、胸部和盆腔部病变,利用Elekta-iViewGTTM验证射野位置分析摆位误差.方法 选择85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其中头颈部24例、胸部39例和盆腔部22例.利用iViewGTTM进行正侧位射野位置验证,拍摄340张射野验证片,并通过iViewTM对比分析软件计算射野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中射野位置的误差.结果 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水平(RL)方向、上下(SI)方向和前后(AP)方向,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为: (-0.7±1.4)mm,( 0.4±1.3)mm,( 0.4±1.5)mm; 胸部:(-2.1±3.8)mm,(-2.8±4.7)mm,( 3.6±5.1)mm; 盆腔部: (-1.5±1.7)mm,(-2.0±2.2)mm,( 2.1±2.6)mm.结论 头颈部和盆腔部患者射野位置误差较小,但胸部较大,特别是靠近下肺和膈肌的病变,由于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射野位置误差最大接近10mm.针对不同位置的病变,在勾画PTV时,可根据得出的结果在CTV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外放范围.  相似文献   

2.
陈苏玮  袁锋  林志仁  王献维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68-1168,F0003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时用源皮距实时辅助检测是否可以减小误差.方法 54例患者分为两组,制定3D-CRT计划,对照组摆位后直接拍摄验证片,辅助组在摆位时利用源皮距检测后再拍摄验证片,两组验证片分别与放疗计划的DRR图像比较,X、Y、Z方向上的误差记为△X、△Y和△Z,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D2=△X2+△Y2+△Z2.结果 对照组的摆位误差:△X、△Y和△Z为(2.5±2.0)mm、(5.7±3.5)mm和(3.2±2.5)mm,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7.0±3.2)mm;辅助组的摆位误差:△X、△Y和△Z为(1.8±1.6)mm、(3.1±2.3)mm和Z方向(2.3±1.8)mm,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4.3±3.2)mm.两组误差在X、Y、Z方向和三维方向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时运用源皮距辅助可以减小摆位误差,且实时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17例盆腔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给予摆位误差的量化测定.所有病例给予CT的定位和放疗.将治疗过程中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误差.结果 17例患者在每日摆位误差中,主要为前后的误差,在2mm~22mm之间,平均为(13.21±7.17)mm;其次为头脚,在1mm~23mm之间,平均为(8.01±5.32)mm;左右误差发生最小,在0.2mm~8.7mm之间,平均(5.27±3.99)mm.结论 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盆腔肿瘤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进行测定,为放疗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实际摆位容易出现误差的原因。方法从Varian的Offline Riwie中随机抽取头部放射治疗病例验证片50张(侧位),对前后方向上的误差(Lng)与垂直方向上的误差(Vrt)进行比较。结果其中床升降数值Vrt平均误差0.202 cm,床进出数值Lng平均误差0.167 cm,Vrt明显大于Lng,但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论找到三维适形放疗时实际摆位出现误差的原因,可提高摆位准确性,为缩小ptv范围,提高靶区精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肖贵珍 《四川医学》2009,30(6):963-964
目的射野验证片在精确放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加速器治疗机上的拍摄验证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射野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图比较。结果验证片与射野的DRR图吻合度为96%。结论人为误差、患者的器官运动及体重变化是精确放疗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和摆位技术。方法:对35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扫描,将扫描图像输送到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用(6~10)MV直线加速器实施放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CR 9例,PR 15例,NC 8例,有效率为91.42%。结论:3D-CRT可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减轻患者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7.
张超 《重庆医学》2021,50(4):684-688
调强放疗(IMRT)是目前最常应用的一种高精度放疗技术,对照射靶区的准确性要求高,若照射靶区出现移动将会极大影响其准确性,降低其治疗效果,增加肿瘤复发率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摆位误差是影响照射靶区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现IMRT的精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监测和减少摆位误差成了研究热点.多种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和摆位技术。方法:对35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扫描,将扫描图像输送到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用(6-10)MV直线加速器实施放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CR9例,PR15例,NC8例,有效率为91.42%。结论:3D—CRT可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减轻患者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王秀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82-2183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肿瘤放疗设备摆位误差及质量保障,建立放射治疗的检查频数。方法对放疗设备立体定向设备的精度、摆位坐标框架的可读精度及刻度进行检查,对摆住误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设备各部位的检查及性能控制,结合加速器EPID实时影像监测系统坐标效验靶点,放射治疗靶区位置的最大总不精确度可控制在±1衄以内。结论通过治疗前、治疗中的靶点验证结合实时监测成像验证,可以大大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20例摆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之一[1]. 基于剂量学原则[2],需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60~70 Gy),同时将危险器官(脊髓)剂量控制在45 Gy(或50 Gy)以内.由于脊髓位置与放疗靶体积非常接近,常规照射技术难以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放射治疗学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全国范围内已逐渐变成放射治疗的常规技术,它能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的控制,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1]。保证精确的体位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3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未进行过放化疗.对30例宫颈癌患者行IGRT治疗,观察首次摆位后X轴(左右)、Y轴(腹背)、Z轴(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分布范围.结果 30例宫颈癌患者共行150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在X、Y、Z轴向上的误差值分别为0.639±3.06、0.785±2.59、0.712±2.25;靶区及危及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01~8.62、-12.6~43.80、-10.34~11.97.结论 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中存在摆位误差,且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因此,分析摆位误差产生原因及误差范围,才能有效提高放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兆伏级图像引导系统(MV-CBCT)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采用锥形束CT技术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数值。每位患者每周1次,共采集186组图像,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校正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1.61±1.44)mm、(2.51±2.39)mm、(1.22±1.09)mm,校正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0.89±0.74)mm、(1.07±0.85)mm、(0.76±0.71)mm。依据经典的van-Herk等推理公式MPTV=2.5Σ+0.7δ,计算得出X、Y、Z轴的MPTV值,校正后比校正前分别减少2.1 mm、4.6 mm、1.4 mm。结论 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摆位误差,通过实时校正,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外扩边界值,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头颈部放疗患者位置误差的修正效果。方法应用EPID对40例头颈部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测定分析。初次治疗前和以后每两周通过兆伏级EPID对患者治疗位置采集正交位射野验证影像,并与治疗计划中通过定位CT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DRR)影像进行比对,医生认可比对结果后,记录下各方向摆位误差值。结果患者在x轴、y轴、z轴(x轴、y轴、z轴分别表示患者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7±1.33)mm,(0.28±1.74)mm,(0.13±1.29)mm;EPID验证结果和kV-CBCT验证结果在y轴、z轴方向无显著差异(P=0.859),在x轴方向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在头颈部放疗时,EPID系统可以修正患者的位置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头颈部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为临床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2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与23例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时进行前野与侧野摄片,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别记录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头颈部肿瘤摆位的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左右(0.97±0.72)mm,头足(1.22±0.77)mm,前后(0.80±0.68)mm,胸部肿瘤分别为左右(2.10±1.38)mm,头足(1.93±1.31)mm,前后(2.40±1.64)mm。两者在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都存在差异(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要比头颈部肿瘤的大,故而在放疗计划PTV的设定中胸部肿瘤要比头颈部肿瘤外放范围大,而在实际投照中对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其摆位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中两种摆位参考线对摆位误差的影响,为减少或避免盆腔常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7例盆腔肿瘤施行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自然体位下以零度(腹前壁)"十"字激光线作为放射疗治摆位标准,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B组则在相同体位下以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放射治疗摆位标准,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结果 A组各轴误差范围分别为:X:(1.5&#177;2.5)mm;Y:(6.5&#177;7.5)mm;Z:(2.2&#177;3.7)mm。误差均数分别为:X:2.1mm;Y:6.9mm;Z:2.6mm。B组各轴位误差范围分别为:X:(1.5&#177;2.7)mm;Y:(2.7&#177;7.6)mm;Z:(2.1&#177;2.9)mm。误差均数分别为:X:2.3mm;Y:3.2mm;Z:2.5mm。结论 B组Y轴方向摆位误差明显优于A组(P〈0.01),而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为盆腔摆位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王娟  韩济华 《西部医学》2003,1(4):352-352
目的 探讨影响头部三维适形放疗摆位重复性的诸多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患者摆位后 ,用东影公司头部X刀装置 ,测量每次治疗后的 X、Y、Z轴值 ,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  X轴平均误差 (1.8± 0 .4 3) ,Y轴平匀误差(1.1± 0 .38) ,Z轴平均误差 (2 .1± 0 .92 )。结论 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 ,可以实现对 3D- CRT的精确摆位。  相似文献   

18.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已经逐渐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流技术,其在保证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减少靶区周围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19.
陈秀杯  叶素贞  吴琼 《中外医疗》2012,31(8):165-166
对1例女性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每天放疗前后行CBCT扫描,获得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数据,并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得出两者间误差,分别得到治疗前后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误差值,并对治疗前后的误差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放疗患者射野验证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49-1249
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发展,γ刀、X刀、适形放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肿瘤放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不断的加强,必须要提高肿瘤投照的精确度,笔者选择了自2005年以来70例适形放疗患者的射野验证片,并与患者模拟定位片对比,根据对两片中治疗中心以及人体解剖各标记点的移位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