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B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NIT-1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基RPM1640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以下5组:G1组(5.6 mmol/L)、G2组(11.1 mmol/L)、G3组(16.7 mmol/L)、G4组(22.2 mmol/L)及G5组(27.6 mmol/L),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给予10-5 mmol/L罗格列酮干预48 h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施加罗格列酮浓度10-5 mmol/L 48 h时后,能够明显抑制16.7 mmol/L、22.5 mmol/L和27.6 mmol/L浓度的葡萄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2)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浓度葡萄糖组NIT-1细胞的增殖活性.(3)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葡萄糖浓度组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改善的胰岛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罗格列酮片4 mg,每日1次,口服,如4周后血糖改善不理想者增至8 mg,每日1次,疗程共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BG)、睡前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空腹C肽(FCP)和餐后C肽(PCP)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血浆白介素-6(IL-6)、(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翼螺旋转录因子叉头框A2(Foxa2)基因突变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人选后给予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Foxa2基因检测,利用DNAStar 4.0软件将所有PCR扩增产物测序,并与GenBank提供的启动子和外显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观察比较Foxa2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差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Homa-IR为5.81±3.59,高于对照组的2.6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AI、Homa-β、△I30/△G30、MBCI、DI分别为0.01±0.01、101.48±84.15、4.03±3.25、8.54±4.16和21.13±11.3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经Foxa2基因检测见突变者总计55例(78.6%),Foxa2基因存在突变者Homa-IR高于未突变者,而IAI、Homa-β、MBC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Foxa2基因突变与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罗格列酮)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FBG、2 h PG、HbA1c、HOMA-IR、炎症因子TNF-α、IL-6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周较前一时间点治疗后12周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不仅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减轻机体炎症状态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MMP 2及TIMP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 T6肝星状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采用RT PCRA法检测各组MMP 2及TIMP 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TIMP 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MMP 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抑制HSC表达TIMP 1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natrium,RSG)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Control,Con)组24只,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osiglitazone,RSG)组24只.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单次腹腔注射,72 h后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2、5、7、10、13周),分别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胰岛素(Insulin,Ins)及Fasl的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RSG组胰岛表达胰岛素水平提高,β细胞相对凋亡指数及Fasl表达水平均下降(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或延缓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sV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HbA1C、空腹血糖(FBG)等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罗格列酮后血清sVCAM-1水平下降(P<0.01);sVCAM-1与TNFα、HbA1C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其机制可能与HbA1C生成减少、TNFα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VCAM-1(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名及健康对照者6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糖、HbA1c、HOMA-IR,ELISA法测定sVCAM-1。糖尿病患者均以罗格列酮(4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FPG、2hPG、HOMA-IR、HbA1c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作为一种重要的粘附分子,参与了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其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罗格列酮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0.
罗静思 《广西医学》2010,32(5):592-595
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开发胰岛素增敏剂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罗格列酮为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m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gamma,PPARγ)的激动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糖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在不同时间和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高糖状态下培养的HUVECs,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O-1表达的改变。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与0μmol/L罗格列酮组及作用0h组相比,罗格列酮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提高高糖状态下HUVECs的HO-1表达,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作用组HUVECs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提高内皮细胞在高糖状态下抗氧化应激的能力,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阐明FOXO1基因与T2DM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90例T2DM患者为病例组,19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检测FOXO1基因上rs2755213、rs2701880和rs10507486位点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rs2701880、rs2755213和rs10507486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位点组成的3种单倍型rs2755213-rs2701880、rs2701880-rs10507486、rs2755213-rs2701880-rs10507486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FOXO1基因rs2755213、rs2701880和rs10507486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2DM的易感性存在关联。
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分组给药,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进程;RT—PCR检测MMP-2mRNA的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VSMC的增殖;降低PCNA的表达(P〈0.05),明显降低细胞的S期数目百分比(P〈0.01),增加G0/G1期数目百分比(P〈0.01);明显降低MMP-2mRNA(P〈0.01)的表达。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说明罗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阻止细胞进入S期,减少有丝分裂来发挥对高糖诱导的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MMP-2在罗格列酮改善血管重构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叉头盒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重庆汉族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1)在无血缘关系的105名中国重庆汉族人中,采用PCR-RFLP和基因测序法,对FOXO1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15个SNPs进行筛查,连锁不平衡(LD)分析,构建单倍型.(2)选择重庆地区704名汉族人(414名T2DM患者,290名健康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位于同一单倍域的5个SNPs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SNPs及单倍型与T2DM的关联.结果 (1)共筛查到12个SNPs;外显子Thr488Asn在该人群中未发现多态现象.LD分析提示rs17592236、rs9577066、rs7986407、rs4581585和rs4325426位于同一单倍域内(D'>0.7).(2)rs7986407、rs4581585与T2DM发病相关:rs7986407位点AA基因型个体T2DM患病风险是GG基因型的1.42倍(additive模式OR=1.420,95%CI:0.783~2.577,P=0.011);rs4581585位点CC基因型个体T2DM患病风险是TT基因型的2.57倍(additive模式OR=2.571,95%CI:1.404~4.695,P=0.002).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胰岛素、Homa-IR和Homa-β等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O1基因可能是中国重庆汉族人T2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阿卡地新对冠心病大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录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信号通路及心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raug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1.0 mg/kg)、阿卡地新高、中、低剂量组(2.0、1.0、0.5 mg/kg),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法建立冠心病模型。造模后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注射14 d。采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测量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水平;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AMPK和FOXO1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染色不均,细胞水肿变性,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VESD、LVEDD、血清CK、CK-MB、TNF-α、IL-6、TC、TG、LDL-C、心肌组织MDA水平、p-FOXO1表达升高(F=17.157~424.519,均P<0.05),EF、FS、SOD、CAT、p-AMPK/AMPK、FOXO1表达下降(F=14.774~129.547,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地尔硫卓组和阿卡地新高、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减轻,LVESD、LVEDD、血清CK、CK-MB、TNF-α、IL-6、TC、TG、LDL-C、MDA、p-FOXO1表达降低(F=17.157~424.519,均P<0.05),EF、FS、SOD、CAT、p-AMPK/AMPK、FOXO1表达升高(F=17.157~129.547,均P<0.05)。结论:阿卡地新可能通过激活AMPK/FOXO1信号通路,减轻冠心病大鼠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_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NG(含1000mg/LD_葡萄糖)、高糖组HG(含4500mg/LD_葡萄糖)、HG+RGZ(5μmol/L)组、HG+RGZ(10μmol/L)组和HG+RGZ(15μmol/L)组,用蛋白印迹的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TGF_β1和FN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HG组细胞TGF_β1和FN的蛋白水平较NG组显著升高,加入罗格列酮后,TGF_β1和FN的表达较HG组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小管细胞TGF_β1和FN高表达,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NO及ICAM-1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加入相应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0 h,24h,48 h,72 h,96 h).用硝酸还原酶法测细胞上清液中NO^-3+NO^-2含量,来反映NO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含量在24 h明显升高,在48 h显著降低,于72 h基本达底线水平,ICAM-1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NO的变化及ICAM-1的增高.结论 罗格列酮可纠正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糖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IGF1 )对高糖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和移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影响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HUV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渗组、高糖 +IGF1 组和高糖 +IGF1 +AZD5363组,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移行.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的mRNA水平. 免疫组化法测定内皮细胞 Akt、p-Akt、FoxO1 和 p-FoxO1的蛋白表达,并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存活率、移行率明显降低,FoxO1 mRNA表达明显升高,FoxO1/p-FoxO1蛋白表达增加,Akt/p-Akt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与高糖组比较,高糖+IGF1组细胞存活率、移行率明显增加, FoxO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FoxO1/p-FoxO1蛋白表达降低,Akt/p-Akt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高糖+IGF1 +AZD5363组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移行未增加, FoxO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P<0. 05 ) , FoxO1/p-FoxO1 未见明显差异. 5组Akt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IGF1能改善高糖对内皮细胞增殖移行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GF1激活Akt 进一步调节Fox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环境及罗格列酮干预对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IR)和受体2(AT2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3T3-L1,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空白对照、5.6、11.2、25.0 mmol/L)的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并添加10 nmol/L罗格列酮的培养基分组培养24 h,Real-time PCR检测3T3-L1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结果 5.6 mmol/L葡萄糖处理组AT1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11.2、2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组(P<0.05);AT2R基因表达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调(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和AT2R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与相应浓度的葡萄糖处理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AT1R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减弱;AT2R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作用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加强.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脂肪细胞AT1R和AT2R基因表达变化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糖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高糖状态对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浓度(5.05mmol/L)和高浓度(15mmol/L、30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用MTT法评价内皮细胞活力,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测定ET-1mRNA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使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细胞活力降低,ET-1分泌显著上调,并呈剂量依赖性损伤细胞,但ET-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高糖对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损伤作用,ET-1升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