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1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及髓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的检出率及髓象情况。方法 对116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及髓象进行分析。结果 幼稚细胞检出率为阳.10%,以急非淋中的M3型比例最高,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且分类部分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易误诊为再障,此类病例骨髓检查部分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结论 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检出者应做骨髓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幼稚细胞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初诊时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641例AL患者首次接受骨髓穿刺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的检出情况,分析其在AL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1例AL患者外周血涂片非红系幼稚细胞检出率为93.76%,幼红细胞检出率为17.78%。6.24%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以白细胞减低者多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结论: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中能检出幼稚细胞,白细胞计数与检出率也有一定的关系,当临床症状明显、白细胞计数减低或轻度异常、外周血涂片未检出幼稚细胞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及时复片,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对白血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检测的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做形态学检查.结果 35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8.57%,在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中37.50%为低白细胞患者.结论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可防止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 ,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从 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4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AL1和AL2 )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 91.8%以上 ;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2 )、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 (M3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 (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 71.4 %~ 86 .7% ,平均为 87.7% ,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 (占 12 .3% )。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 ,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 ;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 ,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37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诊急性白血病 (AL)外周血幼稚细胞出现的情况。方法 :分析AL首次骨髓穿刺以及同一时间外周血幼稚细胞检查结果。骨髓及血片均经瑞氏染色后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类计数。结果 :379例AL外周血非红系幼稚细胞检出率为 95 0 0 % ( 36 0 /379) ,其中AML2 77例中外周血检出非红系幼稚细胞 ( 0 0 5~ 0 96 )者 2 6 4例( 95 31% ) ,有幼红细胞者 2 5例 ( 9 0 2 % ) ;ALL10 2例中外周血检出非红系幼稚细胞 ( 0 0 2~ 0 98)者 96例 ( 94 12 % ) ,有幼红细胞者 5例 ( 4 0 9% )。 19例AL外周血未检出幼稚细胞者中 13例 ( 6 8 42 % )WBC <3.0× 10 9/L ,6例 ( 31 5 8% )WBC( 3 1~ 10 )× 10 9/L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中能查见幼稚细胞 ,坚持用显微镜观察血片细胞形态 ,能有效地防止白血病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检出幼稚白细胞在诊断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和AL2)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91.8%以上;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M3)、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71.4%~86.7%,平均为87.7%,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占12.3%)。结论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异常(AML/TMDS)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DS)间的差异。方法 对10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89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血常规、骨髓像形态学观测和临床分析,检出13 例AML/TMDS和10例AML/MDS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前者发病年龄轻,初诊时间短,血小板及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数高(P< 0.05),化疗敏感性高,生存期长。结论 AML/TMDS是AML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8.
张慧  刘瑞明  刘刚  苗庄  王磊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35-1135,1140
目的 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3)、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AL2)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97.89%以上;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和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3.79%以上,平均为92.60%,幼稚细胞检出范围均在40.1%~77.8%,亦有少数患者因白细胞总数少,在外周血中难以查到幼稚细胞,高度怀疑时,应采取浓缩白细胞后涂片检查.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化染色等综合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病变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赵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35-137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对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住院患者,收集时间为2011年6月~2013年9月共计94例,16例为急性白血病初诊未治者,定义为初诊未治组;30例急性白血病难治复发者;定义为难治复发组;48例急性白血病缓解者,定义为化疗缓解组。调查每个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实验项目,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值。结果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初诊未治组血清乳酸脱氢酶分别为(149.5±36.7)IU/L、(387.2±63.4)IU/L、(601.5±165.8)IU/L,经检验发现化疗缓解组最低,初诊未治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分别为(19.5±2.9)%、(46.6±16.3)%、(98.6±33.6)%,化疗缓解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最低,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脱氢酶值越高,说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越差,对化疗反应越差,骨髓原始幼稚细胞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象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与诱导化疗后定期做骨髓穿刺检查,观察骨髓增生度,巨核细胞等。结果:化疗后第一天骨髓幼稚细胞≤0.10的患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0.10的患(P<0.05),第7、14天骨髓细胞中幼稚细胞≤0.10CR率更高于幼稚细胞>0.10P<0.10;第1、7天骨髓有核细胞≤5个/高倍视野(HP)的患1个疗程CR率明显高于骨髓有核细胞>5个/HP的患(P<0.05)。第14天巨核细胞回升的患CR率明显高于未回升的患(P<0.05)。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诱导化后动态观察骨髓有助于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Wnt5a基因在良性血液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缓解病例骨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Wnt5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18例良性血液病病例,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诊病例和25例缓解病例骨髓中Wnt5a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对应骨髓中Wnt5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Wnt5a mRNA在良性血液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例和缓解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16/18)、30%(9/30)和68.0%(17/25),半定量值分别为(0.3826±0.1908)、(0.1041±0.0590)和(0.2606±0.1466)。统计学分析Wnt5a mRNA在初诊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缓解病例(P0.05),缓解病例与良性血液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Wnt5a蛋白在良性血液病中阳性表达,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诊病例中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缓解病例中表达恢复。结论Wnt5a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诊病例中表达缺失而在治疗缓解病例中表达恢复,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Wnt5a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有关,Wnt5a可以作为一个髓系白血病诊断、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21例AL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12例初诊AL患儿骨髓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6例(50%);11例外周血MNC中survivin阳性表达4例(36.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survivin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组患儿中1 例骨髓survivin阳性表达(11.11%),明显低于初诊组(P<0.05),该例患儿7周后复发.AL初诊组4例外周血MNC 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与7例阴性表达者外周血原始和/或幼稚细胞平均值分别为(76.43±43.28)×109/L和(5.86±13.85)×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 Survivin在AL初诊患儿骨髓及外周血MNC中高表达,提示survivin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发生发展;②完全缓解患儿骨髓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可作为AL复发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诊时不同外周血白细胞(WBC)数、血小板(BPC)数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值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0.01)。不同年龄、外周血及骨髓(BM)中原始+(早)幼稚细胞比例数患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初诊时不同WBC、BPC及LDH患者AML治疗缓解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杨银洁 《海南医学》2006,17(10):153-153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在活跃以上,仅少数病例在发病时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可无幼稚细胞,无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提示增生减低,这类患者常被称为"冒烟性白血病"或白血病前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Kit受体表达与外周血WBC数量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分析5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c-Kit受体表达及血细胞仪检测外周血WBC总数量(包含原始细胞及成熟白细胞)。结果低WBC组c-Kit受体表达显著高于高WBC组(t=4.01,P〈0.01);CR组c-Kit受体表达略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但无统计学意义(t=0.67,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量与骨髓原始细胞c-Kit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检测RIL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甲基化水平,观察RIL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关系.方法 以60例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首次化疗后未完全缓解及16例首次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RI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并以20例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0例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50例标本RIL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83.3%;20例对照组中未检测出RIL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0;11例首次化疗后未完全缓解标本中,7例标本RIL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63.6%,甲基化平均值(22.8%±8.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平均值(23.0±8.9)%,而初诊时11例中10例标本RIL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90.9%,甲基化平均值(51.2±18.3)%,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平均值(65.8±13.6)%;16例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标本中未检测出RIL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0,甲基化平均值(12.6±2.3)%,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平均值(1.2±0.9)%,而初诊时16例中13例标本RIL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81.2%,甲基化平均值(45.9±23.2)%,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平均值(67.7±14.3)%.结论 RIL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普遍存在;RIL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缓解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髓细胞肉瘤(myeloid sarcoma,MS)又称为绿色瘤或粒细胞肉瘤,是幼稚髓系细胞在髓外增生和浸润所形成的实体性肿瘤,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髓外浸润表现,孤立性髓系肉瘤(isolated myeloid sarcoma,IMS)是指髓细胞肉瘤中骨髓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侵犯,且没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及白血病等相关病史的患者。IMS临床发病率极为罕见,临床病例报道极少,且诱导治疗缓解后,未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易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临床诊治的1例IMS,并做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对180例急性白血病的舌象自确诊开始,从主证、体征,血中幼稚细胞数、骨髓增生度、中医的虚实辨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①急性白血病无论突然发病或缓慢发病,病毒为患的可能性均较大(尤其突然发病者)。②舌诊的虚实辨证表明,急性白血病虚证为多,其次为虚中夹实(以虚为主),再次为实证,第四为实中夹虚(以实为主)。并对初诊时的舌象与疗效、长期生存患者的舌象、死前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儿科1985~1994年10年间住院的311例小儿白血病病例进行了分析。表明男女之比为1.96:1,年龄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多见,农村病例多于城市。临床类型急性显著高于慢性。两者之比为21.2:1.其中ALL:ANLL为1.47:1。肝脾肿大均常见于ALL。外周血以血红蛋白改变最多,外周血幼稚细胞检出率为57.7%,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占10.7%。另早期髓外浸润多见于ALL,浸润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  相似文献   

20.
全髓白血病一例瑞安市人民医院内科(325200)林峰全髓白血病是指骨髓中红、白、巨核三系细胞同时增生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亦称红白巨核血病,外周血以出现幼红、幼粒和/或幼稚巨核细胞三系列同时异常增生为特征。本病颇为罕见,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