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复合培养细胞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胶原膜(BME10-X)的生物相容性,构建引导组织再生膜。方法:用组织工程方法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BME10-X复合培养,培养第7、14d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在BME10-X上贴附、增殖,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复层生长形成纤维组织结构,基本形成具有活性细胞及其基质的膜样组织,BME10-X在培养一周即出现可见的吸收。结论:BME10-X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牙周膜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膜在牙周组织再生术后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附着生长和细菌分布情况,间接了解纤维蛋白黏合胶(fdarin glue,FG)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制备犬下颌前磨牙根分叉区牙周组织缺损,随机分组置人膜材料和FG,6周后将ePTFE膜取出,常规制作扫描电镜样本进行观察。结果:FG组冠向部膜未见上皮细胞的附着,且细菌附着量更少;FG组的中部膜上附着的纤维细胞更密集。结论:FG对PDLCs无毒性或抑制作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PDLc向牙根面的迁移和附着,同时还可抑制细菌的附着,有利于牙周组织新附着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纳米羟晶/胶原仿生骨材料(nHAC)作为生长因子载体和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的可行性,观察评价其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接种于nHAC三维支架上复合培养,体外扫描电镜观察HPDLCs在nHAC支架上的附着、生长情况,并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nHAC复合植入动物人工牙周组织缺损,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e-PTFE)膜,以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置膜组作为对照。术后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扫描电镜可见nHAC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PDLCs在nHAC支架上贴附紧密,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HAC/bFGF/膜复合植入组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置膜组有更多新生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生成,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与bFGF复合植入牙周缺损后可显著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示nHAC有望成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和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丝素胶原支架用作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9月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进行。通过冻干法制备丝素胶原支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噻唑蓝(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了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附着于丝素胶原支架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复合膜孔隙率为80.7%;PDLF在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可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各复合膜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形成良好。结论通过冻干法自制的丝素胶原复合物的孔隙率符合牙周组织工程的要求。其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促进了PDLF的生长、黏附及增殖,且无细胞毒性,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牙周组织细胞复合培养模拟牙周组织再生环境,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规律,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Transwell嵌套中实现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间的复合培养,分别于复合培养第2、4、6、8和10天,以细胞计数手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共存条件下2种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与单独培养的2种牙周组织细胞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条件下,2种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条件。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速率逐渐超越牙龈成纤维细胞(第6天起),并在第8天细胞数量上超过牙龈成纤维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对牙周组织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牙龈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物相容性膜阻止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向根面生长,引导牙周膜细胞冠向生长,从而促进新生牙骨质、牙周结缔组织和牙槽骨的产生,这种手术即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很有应用前景的增加新附着的手术方法。本文对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的应用效果、机体对膜材料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轶  陈亮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46-1049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体外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上,与常规培养条件下的细胞进行比较,观察生长形态、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及活性.结果: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与常规培养基本一致,2组间的倍增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培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三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上生长、增殖,该支架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牙周膜组织工程候选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牙周病治疗后的愈合多是长结合上皮修复.为防止长结合上皮形成于根面,促进牙周结缔组织附着通常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饱和枸橼酸处理根面使之脱矿、抑菌,促进纤维蛋白及牙周结缔组织胶元纤维更易于与根面附着从而阻止长结合上皮生长;二是应用生物相容性膜作为屏障阻止长结合上皮生长,使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引导至根面并向冠向生长,此即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guidl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本文应用牙龈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上皮细胞在多孔羟基磷灰石(HA),特氟隆(Teflon)材料Biop-ore(BO);和特氟隆材料Gore-Tex(GT)三种不同性质薄膜材料上生长情况,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贫血小板血浆和根面脱矿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病变牙根面的附着及增殖的影响,探讨PPP和根面脱矿处理在促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分4组,经PPP、EDTA和两者联合处理的病变根片的3组作为实验组,未处理的病变根片作对照组。分别通过细胞计数法、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扫描电镜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处理病变牙根表面的附着、增殖和形态。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PPP组及根面脱矿组均能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病变根面的附着(P〈0.05),二者联合处理促细胞附着效果明显增强(P〈0.01);未处理组中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48h与培养24h相比,细胞在病变根片上的无增殖(P〈0.05);单独PPP或脱矿处理组中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48h与培养24h相比,细胞在病变根片上的附着及增殖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PP和根面脱矿联合处理组中细胞在病变根片上的附着及增殖明显增加(P〈0.05)。结论:PPP能牢固地附着于病变根面,PPP和根面脱矿单独和联合处理病变根片能明显加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附着和增殖,而PPP和根面脱矿联合处理还有显著的促细胞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及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联合应用对牙槽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hbFGF基因转染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GFs),并将其接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形成组织工程化复合物,同时以hBMP-7基因转染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将其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共同植入Beagle犬的人工牙周组织缺损区,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评价其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结果 术后6、12周,光镜下观察可见转染GFs复合ADM组和未转染GFs复合ADM组均较单纯BMSCs复合BME-10X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术后12周各组相对于术后6周的各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新生牙骨质与新生牙槽骨测量显示,转染hbFGF的GFs/ADM复合物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程度.结论 转染bFGF的GFs/ADM复合物有助于促进hBMP-7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复合物对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