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病患儿血清铜、锌、铁、镁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病患儿血清铜、锌、铁、镁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病组及肾炎组血清锌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铁、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血清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铜、锌、铁、镁含量的变化与疾病发生和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血清铜锌铁镁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30例高血压患者血清铜、锌、铁、镁4种元素。结果表明,高血压病组血清锌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铁、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铜锌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铜略低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口腔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法测定349 例复发性口疮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和35 例健康人血清中铜、锌、铁、钙、镁、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患者组硒、锌、钙、镁低于对照组( P< 005);血清铜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9例肾病综合征、23例急性肾炎、21例紫癜性肾炎、10例过敏性紫癜进行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并以16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三种肾脏病急性活动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肾炎性肾病高于单纯性肾病(P<005),紫癜性肾炎高于过敏性紫癜(P<001),过敏性紫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TNF-α参与这三种肾脏病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胃癌病人血清铜锌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胃癌(n= 236)和健康对照组(n= 35)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锌和硒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01),血清铜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在有、无肿瘤负荷两组间血清锌、硒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有肿瘤负荷组血清铜明显高于无肿瘤负荷组( P< 001)。提示:体内缺锌、硒与胃癌发生有关,血清铜水平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28例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铜、锌、铁、镁元素,并探讨这些元素与上述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小球肾炎组血清锌均极显著低于正常组,血甭铁、镁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血清锌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肾病综合征组血清铜极显著低于正常组。肾小球肾炎组血清铜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铜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呈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50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28 例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铜、锌、铁、镁元素,并探讨这些元素与上述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小球肾炎组血清锌均极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01) ,血清铁、镁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锌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肾病综合征组血清铜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1) ,肾小球肾炎组血清铜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铜浓度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些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离子体发光法测定6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2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健康一级亲属和50例正常对照3组人群全血23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铝(Al)、铜(Cu)、锌(Zn)、钡(Ba)和铬(Cr)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铁(Fe)、镁(Mg)和硼(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级亲属铁(Fe)、镁(Mg)和硼(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铜(Cu)、钙(Ca)和钡(Ba)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其一级亲属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微量元素代谢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理过程的表现,同时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病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和腹透液相关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火焰和无火焰原子吸收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肾病患者,透析前、后进行血清和腹透液中铝、铜、锌、铁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肾病患者透析后,血清锌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血清铁水平透析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铜、铝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腹透液铜、锌含量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透液铝、铁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肾病患者经透析后,锌、铜、铁的异常代谢可得到纠正,此项指标对肾病患者透析前、后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富锌鹌鹑蛋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血清锌铜钙和其他生化的影响。方法在幼儿园挑选73名4~45岁全托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两组在同一膳食基础上,用称重法记录食物摄入量,实验组每人每日吃鹌鹑蛋5枚。对照组每人每日服10%硫酸锌10ml。结果两组儿童体格发育比较,实验组身高、体重、上臂肌围和三角肌皮皱厚度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身高、上臂围和三角肌皮皱厚度较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体重身高无明显差异(P>005),上臂肌围和三角肌皱厚度增加有组间差异(P<005)。实验后对照组血红蛋白下降,血清铜、游离原卟啉上升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游离原卟啉、血清铜变化不大。结论富锌鹌鹑蛋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对铁和血红蛋白影响小,硫酸锌可能干扰铁的吸收,营养状况好的儿童不宜盲目补锌。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肺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定了 1 5例肺心病患者 ,40例肺癌患者血清铜、锌、镁 3种元素 ,并探讨了 3种元素与上述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肺心病患者血清铜及铜 /锌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血清锌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5)。肺癌患者血清铜及铜 /锌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0 .0 5) ,血清锌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5)。肺心病患者、肺癌患者血清镁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提示血清铜、锌、镁含量的变化与疾病发生和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及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锌、铁、铜、钙、镁及铅等微量元素水平的对照研究,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对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7名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及56名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分别测定研究对象的锌、铁、铜、钙、镁及铅等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的锌、钙、镁这三种微量元素水平均低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患儿血铅水平则高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铜、铁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比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更易于发生微量元素失衡,在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清与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微量元素钙、镁、锌、铁、铜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 6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罗氏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10例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的钙、镁、锌、铁、铜含量,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生儿脐血血清中铁、钙、锌含量高于孕妇血清(P0.05);临产孕妇血清铜含量高于新生儿脐血血清(P0.05);新生儿脐血血清与临产孕妇血清中镁的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吾尔族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与汉族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钙、镁、铜、锌、铁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血清微量元素铁、钙、锌、镁的减少,铜的升高可能导致妊娠期疾病的发生。②无论孕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均需首先保证胎儿对锌、铜、铁、钙、镁的需要。③孕期应定期监测微量元素,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钙、锌、铁,从而减少妊娠期疾病的患病率,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症(TD)与患儿体内铜、锌、铁、钙、镁、铅6种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分析TD的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保定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96例抽动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于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量两组儿童体内铜、锌、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铅水平.运用病例对照法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逐步分析TD与上述微量元素关系.结果 TD患儿体内的锌、铁水平均较正常儿童低(t值分别为7.711、2.691,均P<0.05),而铅水平明显比正常儿童高(t=3.596,P<0.05).不同性别的TD患儿锌、铁、铅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11、0.891、0.896,均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锌、铁、铅水平是T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12、2.947、5.834,均P<0.05).微量元素铜、钙、镁在正常体检儿童体内的水平与TD患儿体内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894、1.605、0.121,均P>0.05).结论 TD患儿体内锌、铁的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铅的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提示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失衡是抽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兰州市3~6岁儿童体内钙、铁、锌、镁、铜和铅的水平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对388例儿童的血清钙、铁、锌、镁、铜和铅进行检测,并测量其身高、体重、头围及胸围。结果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的钙、镁、铜和铁水平与其他城市儿童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锌的缺乏率最高,达38.92%;铅中毒率为12.63%,其中3岁组儿童的铅中毒率最高,为28.57%。结论 3~6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儿童的膳食结构,培养儿童的健康行为。微量元素的缺乏与部分临床疾病和症状有相关性,因此今后应重视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血液微量元素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从营养学角度为改善ADHD患儿的社会功能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eis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WFIRS-P)对144名ADHD儿童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检测血液铜、锌、钙、镁、铁、磷、铅的浓度,并计算铜/锌比值,然后对WFIRS-P量表评分与各微量元素水平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t检验分析,ADHD患儿血清锌离子(P<0.05)、镁离子(P<0.0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的其余各元素及铜/锌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铁的浓度变化与患儿的冒险活动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元素与ADHD儿童的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等社会功能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锌、镁元素可能是ADHD儿童的保护因子,铁元素对ADHD儿童的冒险活动具有影响,微量元素的失衡将对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的微量元素水平在健康人、胃癌,非癌症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及40例非癌症但患有消化道疾病患者(非癌症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各种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铁、镁水平及铜/锌比值5项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铜、锌、铁、镁水平分别为(0.877±0.235)mg.L-1、(2.809±0.898)mg.L-1、(13.353±4.232)mg.L-1和(21.801±2.980)mg.L-1;铜/锌比值为0.337±0.121。胃癌组与非癌症对照组比较:血清中铜水平升高明显(P<0.01),分别为(1.183±0.194)mg.L-1和(0.892±0.195)mg.L-1,铜/锌比值明显增高(P<0.01),分别为0.535±0.165和0.348±0.127,血清中铁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779±4.227)mg.L-1和(12.931±3.778)mg.L-1;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水平明显降低(P<0.05)[(2.392±0.717)mg.L-1],镁水平显着升高(P<0.01)[(24.274±3.636)mg.L-1]。结论血清中铜水平升高、铜/锌比值增加及铁水平的降低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对101例缺铁性贫血(IDA)患儿给予NaFeEDTA口服液0.5mg·kg-1·d-1,连服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常规和微量元素,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用药8周后93.0%的IDA患儿血红蛋白(Hb)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治疗前IDA患儿血清铁、锌、铜均较正常儿童低(P<0.05),治疗8周后血清铁、锌、铜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钙、镁变化不明显。结论:NaFeEDTA口服液治疗婴幼儿IDA临床效果好,可显著升高血清铁、锌、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