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3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西电集团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给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平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pH、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得到显著性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机平均时间为(3.5±0.3)d ,平均住院时间为(16.3±0.8)d ,无纵隔气肿及气胸等临床并发症产生。结论常规方法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等指标,提高临床救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重症哮喘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术后补液护理、雾化吸入及心理护理,改善贲门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35例重症哮喘患者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未出现肺不张、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排痰和合理输液及早期应用支气管解痉剂,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3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急诊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哮喘患者的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急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支气管哮喘68例的院前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2004-04/2008-04我院院前急救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吸氧、药物的应用等有效的院前急救,细心的护理,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合理的搬运,在短时间内全部安全送到医院。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为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种,病情变化快,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发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5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静脉输注甲基强的松治疗效果的观察。治疗方法为用甲基强的松龙80mg每132次,或40mg每134次静脉注射,疗程2~3天后改为口服强的松。以临床症状,血气或肺功能等检查观察疗效。结果:51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血氧分压均有提高,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对临床症状、血氧分压及肺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病,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死率高。为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气变化规律的正确识别及救治。  相似文献   

9.
老年重症哮喘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生理和病理特点,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氧疗、氧气驱动雾化、吸痰、双水平气道正压(B iPAP)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15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治愈10例占66.7%,症状缓解4例占26.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占6.7%,抢救成功率93.3%。结论:老年重症哮喘通过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对62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7.4%(48/62);无效14例,占22.6%,其中死亡8例,病死率为12.9%。结论:重症哮喘患者的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其治疗强调联合用药,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和及时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45例重症哮喘小儿病患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糖皮质素、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以及其他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案施治下,患儿临床治疗的状况与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显效、有效、好转以及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8、12、5、0,以显效、有效和好转为有效,总体有效率达100%。临床医师对重症哮喘患儿及时精准的诊断,并在确诊基础上,以多种药物联合施治的综合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以及体征,使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患者病情与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全组32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史酌量加用氨茶碱。迅速给氧,静滴琥珀酸氢考200~5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疗程2-3天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儿童酌减。同时给予氨茶碱0.25g加入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1次/d,疗程为1-7天,对症状较重的病人加用舒喘灵喷雾咽部以缓解病情。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输液以补充体液,1500~2500ml/d,适当应用敏感抗生素,口服美喘清或博利康尼、强力安喘通等药,对高血压病人加用降压利尿等药。结果:哮喘缓解时间〈3天14例,3~7天12例,7天以上4例,平均2~14天。完全缓解25例,5例病情控制后继续维持治疗,2例疗效不佳收入院,死亡1例(双侧气胸),病死率为3.1%。结论:联合用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有更大益处。  相似文献   

13.
孙桂英 《临床医学》2005,25(8):F0003-F0004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急救领域中的常见病,临床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病人生命。近年来,应用负荷量氨茶碱治疗重症哮喘28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发病年龄1~14岁,平均6.5岁。本组28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均符合1992年10月全国儿童  相似文献   

14.
李明香 《天津护理》2005,13(6):316-317
介绍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救护体会,强调机械辅助呼吸时应及时采用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并避免轻易中断;用支气管解痉剂应先快后慢,效果不佳时及时应用肌松剂。监测指末血氧饱和度(SpO2)、吸气峰值对病情、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对患者给予氧疗、支气管舒张剂、无创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变化以及患者哮喘症状的缓解情况。治疗后2、6、12和24h患者的PH值和PaO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12h、18h和24h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9.05%、42.86%、69.05%和97.62%,患者治疗6h、12h、18h和24h的症状缓解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气指标,缓解哮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近3年来急诊科收治重症哮喘患者86例,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危重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计划,并严格按要求执行。结果:86例患者经严格按护理程序护理及时进行救治均抢救成功。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救治中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经住院治疗后,39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3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哮喘发作,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去关心患者,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吕祝庆 《临床荟萃》1992,7(3):110-112
急性重症哮喘也称哮喘持续状态,指哮喘严重发作,支气管持续痉挛用常规治疗措施不能缓解,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致命的疾病状态,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医师对这种情况应能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和处理,以降低哮喘的死亡率。本文针对急性重症哮喘的临床评价及治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王九云  高秋丰  王芳菊 《临床医学》2005,25(9):F0003-F0004
我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重症哮喘患者36例,根据病人的病史、心理状态及外界因素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制订了特殊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病人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0~60岁,病程6~18天,平均住院9天,其中与感染有关的16例,  相似文献   

20.
重症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急症。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用药不规则,治疗不彻底,加之急性发作时处理不当,常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率高。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32例重症哮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