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致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且符合上呼吸机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LPVS组16例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15例。分别观察3~5d内(通气期间)两组的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等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X线胸片与患者的病死率。结果LPVS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VS组患者的PIP、PEEP较对照组(P均〈0.05);LPVS组患者的PaC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的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S组VAL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线胸片显示进展延缓病例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LPVS可以一定程度改善APP肺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VALI的发生率,对APP导致的肺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干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干预在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45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鸟司他丁干预组(n=23)和非乌司他丁干预组(n=2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血胆碱酯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度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全血胆碱酯酶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对重症AOPP患者的全血胆碱酯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4.35%,明显优于对照组(27.27%,P〈0.05),使重症AOPP患者ICU救治的痊愈率从72.73%提高到95.65%(P〈0.05)。结论 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重症AOPP患者全血胆碱酯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降低VAP、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AOPP引发的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4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d7、d14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胸片变化及预后等为观测指标,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肺损伤发生率差异以及对肺损伤的疗效。【结果】治疗组SAP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d14乌司他丁治疗组肺损伤程度指标RR、PaO/FiO2、PaCO2及胸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d7最为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SAP引起的ALI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显著减少SAP引起的ALI的发生,并能促进SAP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肺段冲洗联合机械通气乌司他丁干预对控制胸腹部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的作用.方法 56例胸腹部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肺段冲洗联合机械通气组(n=30)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段冲洗联合机械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n=26),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脏器功能改善率、ICU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和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纤维支气管镜肺段冲洗联合机械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单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段冲洗联合机械通气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DF)的病死率为15.3%,明显低于对照组(25.6%,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机械通气乌司他丁干预能进一步改善胸腹部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在防治MODS及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上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46例,临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乌司他丁干预组(n=22),同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乌司他丁干预组血清TNF-α、IL-6的降低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TNF-α、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的病理过程;乌司他丁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度AOP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降低并发MODS的重度AOP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17A(IL-17A)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20只健康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百草枯染毒组(PQ)和抗体中和组(PQ+Ah),每组40只。PQ组和PQ+Ab组小鼠以25mg/kg的剂量一次性经口灌胃5mg/mL的PQ溶液建立中毒模型,抗体中和组每只小鼠于染毒后立即经腹腔注射5μg IL-17A中和性抗体;NS组小鼠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染毒后每组按8h、1d、3d、5d、7d各取6只存活小鼠进行实验,测定小鼠肺湿干比(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A、白介素-22(IL-22)、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B)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白介素-23受体(IL-23R)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肺组织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yt)mRNA表达,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Q灌胃后,PQ组和PQ+Ab组小鼠肺W/D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出现急性损伤的病理改变,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22、IL-6、TGF—B)含量增多(P〈0.05)、肺组织中IL-23R和RORYt mRNA的表达升高(P〈0.01);抗体中和IL-17A后,PQ+Ab组小鼠肺W/D降低(P〈0.05),肺病理损伤减轻,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P〈0.05),肺组织中IL-23R和RORYt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IL-17A参与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小鼠肺损伤过程,阻断IL-17A能够明显减轻小鼠肺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在控制急性肺损伤(ALI)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57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n=28)和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及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对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另外,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20.69%,明显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46.43%,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能降低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MODS及降低ALI患者病死率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病理改变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乌司他丁(utinastatin,UTI)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取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三组,中毒组、乌司他丁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及乌司他丁组用百草枯120mg/kg灌胃,一次性染毒;乌司他丁组从染毒后2h开始,腹腔内注射乌司他丁7.5万U/kg,1次/d,至处死前;中毒组及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1次/d,至处死前。分三个不同时间点(6、24、72h)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中毒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乌司他丁组大鼠的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肺泡隔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也无明显损伤,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从病理学角度观察,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乌司他丁在中重度烧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肝肾功能。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中重度烧伤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调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Marshall标准的MODS评分(Marshall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统计患者ICU住院天数以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arshal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7d后,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病死率对照组为40%,治疗组为37.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机能,缩短ICU的住院时间,但研究结果显示未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均予常规及HP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CVVH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73.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延长,ARDS、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淀粉酶(AMS)、血糖(BS)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AOPP患者250例(中毒组)按照临床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AOPP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 mL分别检测ChE、AMS、BS及CK-MB。结果:中毒组血清AMS、CK-MB及B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清AMS、CK-MB及BS水平递升(P0.05),且不同程度中毒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ChE下降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AOPP患者血清ChE、BS、AMS及CK-MB对判断AOPP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清胰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血淀粉酶和胰腺病理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90只,体质量(271.59±11.13)g,雄性,常规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前12h禁食,自由饮水。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清胰汤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8只。并将各组随机分成6、12、24h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假手术组胰胆管不穿刺、注药,仅翻动胰腺;乌司他丁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即刻、5h、11h给予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000U/kg,清胰汤(1ml/100g)灌胃及两药联合治疗。动态观察记录各组及亚组(6h、12h、24h)血清淀粉酶,并同步取胰腺组织观察其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组6、12、24h各时间点血清血清淀粉酶值[(16518±327)、(16796±338)、(1554±373)U/L]与假手术组[(1671±175)、(1751±223)、(1724±187)U/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6.24、3802.44、2382.54,P均〈0.01);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血清血清淀粉酶值降低,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清胰汤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血清淀粉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理评分清胰汤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治疗组各时间点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比较逐渐降低,以联合治疗组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治疗组血清各指标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与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中药或西药。  相似文献   

14.
高渝峰  史晶  刘青  黄澎  曾润生 《新医学》2010,41(6):369-37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影响。方法:3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20mg/(kg·d)静脉滴注,每12h 1次,连续治疗3d。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外周血血清TNF—α与IL-6水平,同时行肺损伤评分(LIS)评价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及LIS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可抑制TNF—α、IL-6的表达,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TI 10万U溶入0.9%氯化钠(NS)注射液1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Q8h,对照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0.9%NS 10 mL缓慢静脉注射,Q8h,观察3天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衰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T)改善情况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HR、R、BP、SaO2、NT-proBNT改善情况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是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肌钙蛋白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诊断及危险分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和血气分析,探讨其结果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诊断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根据cTnI水平和血气分析阳性结果将61例APE患者分为3组:A组(12例):cTnI<0.05μg/L且血气分析结果为阴性;B组(27例):cTnI≥0.05μg/L或血气分析结果为阳性;C组(22例):cTnI≥0.05μg/L且血气分析结果为阳性。分析cTnI和血气分析阳性结果与APE患者诊断与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3组中D-二聚体阳性率C组、B组较A组升高(P<0.05)。其中C组,其右心室扩大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较B组发生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较A组右心室扩大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病死率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C组大面积APE的发生率较A组、B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和血气分析在APE的诊断和分层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多种血液净化(BP)模式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急性中毒并ARF患者,其中9例行血液透析(HD)治疗,11例行HD串联血液灌流(HD+HP)治疗,10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各组均给予综合性治疗,比较单纯HD组、HD+HP组、CVVHDF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CVVHDF组治愈率高,肾功能恢复优于其他血液净化组(P〈0.05),昏迷者的清醒时间快,住院时间缩短(P〈0.05),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CVVHDF、HD+HP血液净化治疗抢救各种急性中毒并ARF患者成功率高,对急性重症中毒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提倡早期行CV—VHDF治疗,同时重视洗胃、营养支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以利于急危重症中毒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ASOPP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P联合CVVH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治愈患者的昏迷时间、脱呼吸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联合CVVH治疗ASOPF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输血治疗对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以及对于阿托品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对54例入院时血清胆碱酯酶活力〈2 000KU/L(正常值4 000~11 000KU/L)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给予输血治疗组34例,未输血组20例。分别统计输血组及未输血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2 800KU/L(正常值70%)以及3 600KU/L(正常值90%)以上的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脱离阿托品的时间。结果:输血组在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2 800KU/L以及3 600KU/L以上所需的时间均小于未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脱离阿托品所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输血治疗能显著提高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速度,但对脱离阿托品的时间无明显影响,即对疾病病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序贯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CVVH,治疗组接受序贯血液净化。观察2组病死率、滤器使用寿命、总血液滤过时间、血液净化前及血液净化后72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水平(TC)、血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结果:血液净化72h后2组APACHEⅡ评分及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血TG和T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其他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滤器使用寿命延长,总血液滤过时间减少(P〈0.05),但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HP联合CVVH的序贯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加快血TG下降速度,延长滤器使用寿命,缩短总血液滤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