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致病菌分布、耐药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5年3月脑脊液(CSF)培养阳性B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新生儿组(0~28 d)、婴儿组(~1岁)、儿童组(≥1岁),按发病时间分早年组(2004年3月—2010年3月)和近年组(2010年4月—2015年3月),按临床病因分为外伤手术继发感染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100例患儿,检出10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62株(60.8%),革兰阴性菌40株(39.2%)。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3株)、大肠埃希菌(22株)、无乳链球菌(10株)。近年组无乳链球菌所占比例为18.8%(9例),高于早年组的1.9%(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6,P=0.011)。外伤手术继发感染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1,P=0.010)。药敏分析发现,对照组中60.0%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外伤手术继发感染组的唯一1例大肠埃希菌ESBLs阴性。两不同病因组中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外伤手术继发感染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66.7%,对照组为4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乳链球菌均发生在对照组,对青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而万古霉素敏感率仅为70%。新生儿组、婴儿组和儿童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0%(22/40)、78.6%(33/42)和33.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8,P0.05)。三个年龄段最常见的急性期并发症分别为脑室扩张(40.9%)、硬膜下积液(45.5%)、脑积水(40.0%)。治愈35例,好转出院41例,未愈自动出院22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BM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为主,近年无乳链球菌感染有所增加,不同年龄组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36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疑似脑膜炎奈瑟菌1例。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共3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中61.3%对青霉素敏感,90%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敏感,对美洛培南敏感率83.3%,对阿奇霉素耐药达94.7%,18株对苯唑西林耐药58.1%;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60%,对头孢他啶敏感率71.4%,对头孢曲松敏感率57.1%,对头孢吡肟敏感率66.6%。结论济南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细菌性脑膜炎病例的脑脊液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情况。结果 5年来共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5株(64.18%),革兰阴性菌109株(32.54%),真菌11株(3.28%)。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5株,占34.33%)和肺炎链球菌(81株,占24.18%)。新生儿及婴儿早期的病原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生率达55.6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超过7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64%,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6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发生率为22.86%和27.59%。结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早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和及时采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出院时结局将患儿分为结局良好和结局不良组。分析比较各组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95例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其中69例(72.6%)为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43例,45.3%)占首位;26例为革兰阴性菌(27.4%),以大肠埃希菌(13例,13.7%)占首位。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BM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实质损伤,以及听力和视力损伤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昏迷、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下是BM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BM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BM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意识改变和异常以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下提示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且痰培养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 564例C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 383株,其中细菌3 584株、病毒771、真菌7株及非典型病原体2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 045株(85.0%),细菌中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693株(89.9%)。在344例H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24株,其中细菌402株,真菌1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5株。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CAP与HAP新生儿中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分别为26.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C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H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HAP致病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均普遍高于CAP,且有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5097例小儿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情况。采用K-B纸片法对病原菌进行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从5097例脑脊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7株(66.4%),革兰阴性菌30株(25.9%),真菌9株(7.8%),阳性率为2.28%(116/5097)。排名前6 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2株(27.6%),肺炎链球菌15株(12.9%),大肠埃希菌15株(12.9%),溶血葡萄球菌9株(7.8%),新型隐球菌8株(6.9%),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5.2%)。新生儿及婴儿早期的病原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均低于4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仅为13.4%,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率达到60.0%;但未见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吡肟敏感率较高。结论:近5年来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另外,新型隐球菌检出占有一定的比例,应高度注意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防止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脑膜炎266例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回顾性调查2000-2005年临床诊断符合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266例的脑脊液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致病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鉴定采用革兰染色、API生化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X、V因子试验(嗜血杆菌属)、Optochin试验(肺炎链球菌阳性)及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抗原检测(乳胶凝集方法)。细菌抗生素耐药检测采用KB及E-test法。结果乳胶凝集法显示BM患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20.0%,)、B型流感嗜血杆菌(15.4%)、脑膜炎奈瑟菌(7.7%)。培养法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BM比例为15.4%,大肠埃希菌为4.9%。88.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耐药(MRS)。结论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仍是上海地区BM儿童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引起BM所占比例超过脑膜炎奈瑟菌且多为苯唑西林耐药株。我国BM儿童病原菌谱存在一定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儿致病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血流感染的住院患儿,分析其病原菌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7年间血流感染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4.0%和3.9%。主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和婴儿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5岁患儿以肺炎链球菌为主,5岁患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耐药分析显示,50%以上的大肠埃希菌和70%以上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为31.8%,另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本文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不同年龄段致病菌分布各不相同。目前儿科血流感染患儿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着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温州育英儿童医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3-01—2004-12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病区176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15株,总阳性率为40·6%。其中革兰阴性菌448株,占62·7%;革兰阳性菌148株,占20·7%;真菌119株,占16·6%。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百分率分别为49·3%和46·5%,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除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0%外,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71·1%,对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18·0%(9/50),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温州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临床上应注意对这些菌株的检测,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89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贵阳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中的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893 例LRI住院患儿的咽喉深部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明确有细菌感染的为543例,阳性率为60.8%。分离出30种细菌,共计5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33株(89.1%),革兰阳性球菌57株(9.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唑啉钠敏感,而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及头孢唑啉钠耐药率高,两种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贵阳市小儿LR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尤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64-9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2例2岁内BPD患儿再入院临床资料。结果 52例BPD患儿2岁内共137次再入院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 气促、 喘息、 紫绀及肺部干湿性啰音,>1~2岁较≤1岁再入院喘息发生率有显著升高(χ2=10.715,P=0.001)。呼吸道病毒检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67.3%(33/49)、副流感病毒3型(PIV3) 22.4%(11/49)为主,细菌病原检出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2%(31/110)、肺炎链球菌15.5%(17/110)、 流感嗜血杆菌8.2%(9/110),其中≤1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1~2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 54.8%、7.1%,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 6.3%;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重症肺炎中检出率有显著升高。2岁内中位住院时间为8.0(7.0~12.0) d,77.4%(106/137)例次住院需吸氧治疗,其中21.7%(23/106)需使用呼吸机治疗,≤1岁与>1~2岁喘息患儿中静脉激素使用率分别为42.2%(27/64)、56.5%(13/23)。结论 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中喘息发生率随时间推移有增加趋势,再入院病毒病原以RSV为主,细菌病原早期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成为主要细菌病原,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肺炎其病情可能更重,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例较高,临床可参考药敏试验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必要时选用美罗培南; BPD患儿再入院病情偏重,用氧率高,但静脉激素的使用率并未随喘息发生率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临床特征及病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2例2岁内BPD患儿再入院临床资料。结果 52例BPD患儿2岁内共137次再入院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 气促、 喘息、 紫绀及肺部干湿性啰音,>1~2岁较≤1岁再入院喘息发生率有显著升高(χ2=10.715,P=0.001)。呼吸道病毒检出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67.3%(33/49)、副流感病毒3型(PIV3) 22.4%(11/49)为主,细菌病原检出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2%(31/110)、肺炎链球菌15.5%(17/110)、 流感嗜血杆菌8.2%(9/110),其中≤1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1~2岁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4.5%、 54.8%、7.1%,肺炎链球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噻肟、 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 6.3%;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重症肺炎中检出率有显著升高。2岁内中位住院时间为8.0(7.0~12.0) d,77.4%(106/137)例次住院需吸氧治疗,其中21.7%(23/106)需使用呼吸机治疗,≤1岁与>1~2岁喘息患儿中静脉激素使用率分别为42.2%(27/64)、56.5%(13/23)。结论 BPD患儿2岁内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中喘息发生率随时间推移有增加趋势,再入院病毒病原以RSV为主,细菌病原早期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成为主要细菌病原,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肺炎其病情可能更重,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例较高,临床可参考药敏试验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必要时选用美罗培南; BPD患儿再入院病情偏重,用氧率高,但静脉激素的使用率并未随喘息发生率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坏死性肺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坏死性肺炎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并发症、治疗方法、随访情况。结果 80例儿童坏死性肺炎患儿,男39例,女41例,年龄为3.4(1.5,8.2)岁。所有患儿均有高热、咳嗽、咳痰,热峰为39.9(39.2,40.0)℃,热程为13.4(7.0,16.0) d,住院时间为20.0(16.0,29.8)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8.3(13.0,22.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3.5(75.7,89.5)%,C反应蛋白为105.0(41.8,183.3) mg/L,降钙素原为0.4(0.2,2.9) ng/L,血沉为21.0(10.3,47.8) mm/h,乳酸脱氢酶为525.4(365.3,792.0) U/L,纤维蛋白原为5.2(3.8,6.3) g/L,D-二聚体为2040.5(890.0,5351.3) μg/L。病原体检出率为71.3 %(57/80),其中细菌为41.3%(33/80),肺炎支原体为28.8%(23/80),病毒为25.0%(20/80),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占
28.8%(23/80)、 肺炎链球菌占27.5%(22/80)、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3%(9/80)、 博卡病毒和鼻病毒各占7.5%(6/80)、腺病毒占6.3%(5/80)。混合感染率为26.3%(21/80),以肺炎链球菌混合流感病毒常见。55例患儿出现肺部并发症,主要是胸腔积液、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气胸,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胸腔闭式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出院。62.5%(50/80)的患儿随访了3个月~1年,患儿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复查胸部CT或胸片,10例有少许斑片影,2例遗留纤维条索影,3例遗留肺空腔病变,其余肺部病灶均消失。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博卡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其病情重,常合并胸腔积液,经积极抗感染、抗炎及对症支持等治疗,预后良好,极少部分遗留肺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现状及主要致病菌、治疗转归等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连续12月间23家协作医院收治的患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23家协作医院共收治新生儿脑膜炎病例301例。新生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原发疾病(167例, 55.5%)。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214例, 71.1%)。血培养阳性者72例(23.9%),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 脑脊液培养阳性者36例, 占13.6%(36/264), 以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中位值为80个/mm3(范围0~92 500个/mm3), 其中11例(3.7%)<20个/mm3, >100个/mm3者154例(51.2%)。治愈及好转出院者258例(85.7%)。15例死亡, 病死率为5.0%(15/298)。结论 该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发疾病是新生儿肺炎;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 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该病的常见致病菌。仅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不能除外该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6 d ~15岁,平均(6.85&#177;5.12)岁,其中<6个月7例,~5岁30例,~10岁9例,≥10岁23例.男33例,女36例.发病时间1~5月份60例,6~10月份6例,11 ~ 12月份3例.普通型42例,全部治愈出院;暴发型27例,有7例死亡.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皮肤瘀点瘀斑92.75%,头痛52.17%,呕吐71.01%,颈抵抗阳性94.20%,惊厥21.74%,嗜睡或昏迷50.72%,病理征阳性46.38%,血压下降、休克表现34.7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63.77%,下降8.70%;血小板计数下降42.03%;55.07%患儿有电解质紊乱;89,86%患儿有凝血功能异常,其中纤维蛋白原下降46.38%.皮疹印片和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2.5% (8/64)和19.35% (12/62);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12.90%(8/62),血培养阳性率为7.25%(5/69).药敏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对细菌敏感.发病年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在普通型和暴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时间集中在1~5月份,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抗菌药首选青霉素和(或)头孢曲松,发病年龄、血小板计数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可作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危险因素推测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本院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深部痰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VAP的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符合VAP诊断标准的121例在PICU呼吸机治疗的患儿,通过封闭式吸痰收集其深部痰液,采用W1TEK60微生物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特殊耐药菌进行鉴定.结果 PICU符合条件的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7株,革兰阴性菌64.57% (82/127),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25.61% (21/127)、20.27%(17/127)、20.27% (17/127)、16.22%(12/127)、9.46%(11/127),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达77.62%.革兰阳性菌29.92%(38/12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除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敏感外,对头孢菌素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很高.真菌占5.51% (7/127).结论 PICU患儿VAP深部痰培养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强,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加强VAP的综合防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细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影像学诊断符合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病原学、治疗及预后。 结果 男9例, 女7例, 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1.7±1. 5)岁], 15例既往健康。16例均咳嗽、有痰、发热, 体温(39.4±0.5)℃, 热程6~31(16.4±8.0) d, 治疗1~21(9.1±5.1) d后热退。住院时间11~53(21.4±11.2) d。WBC <5×109/L 者3例,(5~12)× 109/L者3例,>12×109/L者10例,平均(30.20±12.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3±0.12。16例CRP增高,33.3~231.0(115.1±73.3 ) mg/L。病程3~18(11.4±4.0) d时胸部X线平片或CT可发现肺部囊性病灶。右肺叶受累多见,均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或血培养明确病原7例,肺炎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其中1例肺炎支原体抗体1∶1280);其中3例与痰培养病原一致。13例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治疗;5例加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1例行胸腔脓肿切开引流术及纤维板剥离术;均未行肺叶切除术。所有病例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X线平片或CT,提示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或基本吸收。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热程及病程长、血象高、影像学表现较重,但及时抗感染治疗远期预后较好。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较为常见的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PICU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PICU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有349例患儿共分离出471株病原菌,标本来源为痰、血、导管、尿及脑脊液等,其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285株(60.5%),革兰阳性球菌168株(35.7%),真菌18株(3.8%)。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88株(18.7%)、肺炎克雷白杆菌70株(14.9%)、铜绿假单胞菌51株(10.8%)、肺炎链球菌45株(9.6%)以及大肠埃希菌43株(9.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比例分别为65.7%(46/70)及37.2%(16/43),对绝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85.0%,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绝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70.0%,其中多重耐药菌株78株(88.7%),泛耐药株58株(66.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31.8%和53.3%,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PICU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情况较严重,因此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不良预后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NICU诊治的236例VAP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情况,分析不良预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236例VAP患儿预后良好组182例,预后不良组54例;两组气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40 株(93.02%);两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为预后良好组检出最多的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为预后不良组检出最多的病原菌。(2)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预后不良组患儿上机时长>5 d、上机或撤机后再恶化、发热、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肺不张、肺出血及机械通气时最低血清白蛋白≤30 g/L发生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机或撤机后再次恶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及机械通气时最低血清白蛋白≤30 g/L为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NICU中预后不良的VAP 患儿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减少上机或撤机后再次恶化次数、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增加营养储备可改善VAP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菌培养与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住院患儿肺炎细菌病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肺炎患儿的深部呼吸道吸引物进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和普通培养,并且对同一标本采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Tem-PCB)扩增结合Luminex液态芯片检测平台进行定量测定,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14种病原菌的特异性DNA.结果细菌培养的总检出率为40.1%(75/187,含3例检出2种病原菌),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17.1%、大肠杆菌8.6%、肺炎克雷伯杆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4.8%、肺炎链球菌3.7%、绿脓杆菌1.6%、鲍曼不动杆菌1.1%和阴沟肠杆菌1.1%.以细菌培养或Tem-PCR任一阳性为标准,联合检测的总检出率为78.6%(147/187),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28.9%、肺炎链球菌19.3%、大肠杆菌8.6%、肺炎克雷伯杆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5.9%、鲍曼不动杆菌5.9%、绿脓杆菌2.7%和阴沟肠杆菌1.1%.结论 Tem-PCR能提高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例数.细菌培养与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应用能显著提高肺炎病原的检出率,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肺炎的细菌病原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