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疗效。方法对发生FI的72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均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出现FI后予洗胃、禁食、微量喂养,最终达完全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混悬液鼻饲,同时吸吮安慰奶头。观察2组FI消失的时间、每天增加的奶量、体重的增长量及达到肠内营养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FI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每天增加的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每天体重增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7例患儿使用多潘立酮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I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李云辉 《当代护士》2008,(12):37-38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口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为单纯口胃管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记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口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口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产儿口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质量日增长量、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并统计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潴留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日增长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间,促进胃潴留消失,缩短早产儿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提高早产儿体质量日增长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选取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鼻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混悬液鼻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观察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便秘等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达到完全经胃喂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防治早产儿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非营养性吸吮合并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洗胃、通便、静脉营养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等。结果。干预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2年4月1日~2014年5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4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存在感染时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方法进行治疗,然对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为残留量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短,胃内奶液量显著减少(起始奶量,喂养频率不变);对照组在治疗后1~3d时胃内残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或出现奶量不增,出现残存奶量滞留。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进食后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结果:干预组患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时间及干预7 d的体重增加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患儿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胃管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刺激排便,对比两组患儿的胃残留量、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患儿在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刺激排便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促进患儿症状消失、促进喂养耐受以及利于预后,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姜赤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25-3926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抚触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结果]干预组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穴位按摩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虽然全肠道外营养可提供较充足的营养,但价格昂贵,插管等技术复杂,要求条件较高,不便基层单位推广,因此早产儿早期经胃肠道喂养尤为重要.但早产儿因其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和神经肌肉调节功能不成熟,开奶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本研究应用非营养性吸吮配合穴位按摩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使早产儿早日由肠道外营养过渡至全胃肠道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能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促进消化功能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51-1552
选取治疗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6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和对症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微量喂养、小剂量红霉素及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喂养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完全恢复胃肠内营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总胆红素明显降低,前白蛋白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3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将其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和营养性吸吮组20例。营养性吸吮组给予单纯鼻胃管营养,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孔橡皮奶头吸吮。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和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发生率低于营养性吸吮组(P0.01);喂养耐受情况优于营养性吸吮组(P0.05);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反流次数均少于营养性吸吮组(P0.05或P0.01);鼻饲管留置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喂养方式,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临床医学》2009,29(10):94-95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排便刺激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同时施加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对照组25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结果干预组在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初新  陈东芳  张婷婷 《全科护理》2021,19(12):1643-1646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对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起正性促进作用,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的成熟。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喂养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对于各种喂养方法的利弊及鼻胃管喂养时是否需要口腔刺激一直存在争议。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表明,NNS对早产儿生理、生长发育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NNS对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为了解NNS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2004年5-12月,我们对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38例早产儿,2组喂养相关情况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需经口饲的极低体重儿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非营养性吸吮)26例,对照组27例.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具有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非营养性吸吮是指不能接受经订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给早产儿无孔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增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本研究对2007年1—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1CU)的72例需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