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寿区中心血库实验室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参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各批次室间质评的结果。结果各室间质评项目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质评结果总体较差,但呈逐年好转,其余各项目质评结果均较理想。结论室间质评有助于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对保证和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验操作,提高检测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达到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用血型血清学实验方法对室间质评血样(或临床标本)进行正确的血型判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相容性配血。结果11年来我输血研究室参加上海举办的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成绩均为0分(无罚分)。结论正确的标本来源、合格的检测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精良的仪器设备是得到准确实验结果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室间质控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自2003年8月开始在全市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开展了输血相容性室间质控工作。我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输血科理所当然地参加了这项很重要的活动。通过参加输血室间质评活动,我们认为对于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大家对输血工作的业务能力和检测水平,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建立青岛市输血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方案,进一步规范输血相容性项目的检测,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输血相容性检验选取ABO定型、Rh(D)血型、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四个项目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的实验室67家,ABO血型正定型正确率和交叉配血主侧结果符合率均为100%,ABO反定型结果正确率为97.88%,Rh(D)血型结果正确率为99.70%,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正确率为99.34%,交叉配血次侧符合率为96.42%.67家实验室每个项目质评成绩分别为:ABO合格率为100%,反定型合格率为95.5%,不规则抗体筛选合格率为96.7%,交叉配血次侧合格率为97.0%.结论 ABO反定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次侧检测结果均存在与预期结果不符的情况,实验室检测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展全市医疗机构输血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对不断提高输血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保证输血安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血站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实验室内正确应用。方法对本血站实验室常规试验的每次室内质控规范化,定期分析室内质控曲线;并积极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检测能力验证、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及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心(CITIC)室间质评。结果 2016年本室血液检验室内质控结果全部在控制范围内;参加的安徽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2次结果为合格、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定性结果满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3次全部满意或100%、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3次全部合格。结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同时根据室间质评反馈的结果可以有效评价本检测实验室有无系统性误差的存在,对于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有效,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临床血液学室间质评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2-2016年卫生部全血细胞计数、凝血试验、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结果,统计各项目回报成绩、形态学图谱分布情况及回报结果符合率,同时分析数据偏移,了解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结果全国质评活动中,全血细胞计数平均成绩为100.0%,凝血试验除2016年第2次结果填写错误外,其余成绩均为100.0%,形态学正确率为89.2%,网织红细胞计数除2012年未参加外均通过。结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临床血液学室间质评结果较满意,仍存在不足需及时改进。通过对室间质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对避免相同问题的再次出现以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我室2002年参加卫生部、广东省临检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我室微生物检验技术水平。方法:对卫生部、广东省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株按其要求进行分离检测鉴定,对质控回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我室参加2002年卫生部、广东省微生物室间质评的总共2l份标本中,只有一份标本我室鉴定结果与正确回报结果有偏差,为同属但不同种。结论:我室微生物鉴定准确度较好,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参加部、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能提高实验室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市开展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的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方法 参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液检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方案,进行该市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 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为36家,3次质评阳性质控品检出率的平均值为:HBsAg 98.5%、抗-HCV 99.2%、抗-HIV 98.1%、TP 98.6%;阴性质控品检出率的平均值为:HBsAg 99.5%、抗-HCV 100.0%、抗-HIV 100.0%、TP 100.0%;有两个实验室单个检测项目未达到80分的合格标准.结论 4项检测指标的阳性样品均存在漏检现象,有必要开展对全市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
室间质评是客观评价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室间质评能帮助实验室人员发现本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质量。现将贵州省六枝特区中心血库2003年至2011年参加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质评物由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在每年的年初发放,包含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及ALT检测质评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连市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现状,建立大连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统一制备并发放室间质量比对标准品,对ABO正定型、ABO反定型、Rh(D)血型、受血者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建立实验室室间质量比对,对检测方法、试剂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9~2011年参加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比对工作的医院数量(特别是未能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的二级及其以下级别医院)逐渐增加至全部参加,检测方法趋于规范,检测技术水平有所提高,避免了由红细胞血型免疫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比对评价活动,有助于发现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检测方法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抢救创伤性血胸患者时胸腔血自体回输的方法及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的54例创伤性血胸患者利用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采血袋、输血器将血液回输。结果:52例经过使用上述方法后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生命体征平稳,获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时机。2例严重多发伤虽经积极抢救仍无法挽回生命。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自体输血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对中等量以上、无明显污染的胸腔血自体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医院病历质量规范管理,分析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输血病历的质量,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要求,制定输血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对3年中所有归档的1 856份输血病历进行质量分析,从中总结输血病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防范的相关对策。结果:输血病历质量符合检查标准的占83.1%(1 543/1 856),不符合检查标准占16.9%(313/1 856),不达标的输血病历在逐年下降;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达标率明显高于手术科室,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建立本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框架和考核内容,从2012年开始每月检查本院输血管理中各个环节,对其中不达质量标准的内容制定改进计划(plan),然后计划实施(do)、按月检查考核(check),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action)。结果一年运行后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措施越来越丰富和完善;全院输血质量考核指标经χ2检验,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指标改善明显(P〈0.01),6项监控指标平均降低22.6%。结论 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提高医院输血标准化管理质量的方法,使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目标、方向、分工明确,层次明显,管理落实,使临床输血管理内容更加丰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更加健全,使医院输血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华西医学》2009,(7):1744-1745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输血申请单填写,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手术备血输血申请单)进行调查,以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工整、有经治医生和审核医生签字者为合格。结果:共调查7863份输血申请单,其中规范填写共6391份,占81.3%,未规范填写1472份,占18.7%。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超填写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及临床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郭丽君  贡浩凌  高燕  王辉  徐蓓 《护理研究》2014,(12):4389-4391
[目的]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方法]成立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输血护理流程的各个步骤,以及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查找目前输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安全输血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输血过程中。比较实施FMEA 前后 RPN 值及病人安全输血效果。[结果]实施 FMEA 后取血、输血时间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护士输血查对实践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影响安全输血高危因素的 RPN 值明显下降。[结论]FMEA 模式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士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输血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人员的分层次培训、程序化管理及目视管理的应用,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人员主动管理的意识。比较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和干预组(2012年6~11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发生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安全干预实施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科室人员在服务态度、供应物品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47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天华  张乃丹 《华西医学》2009,(9):2359-2360
目的:分析输血反应类型,分布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计8996人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7人次,其中输注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68%,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不良反应率为0.30%,总的输血不良反应率0.98%,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占63%,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如何提高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的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开展B 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简称室间质评),评价参评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2021 年GBS 核酸检测室间质评计划为一年两次,每次质评计划样本盘包含4 支由灭活的GBS 培养液稀释而成的不同浓度阳性样本和1 支阴性样本。样本冷链寄送至各参评实验室,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检测并回报结果,依据回报结果计算各实验室成绩,汇总不同样本的总体符合率。结果 2021 年两次室间质评分别有33 家实验室报名参加,收到有效报告31 份和32 份。所有实验室室间质评成绩均合格,两次结果完全正确的实验室分别有87.10%(27/31)和96.88%(31/32),样本的总体符合率为97.42%(151/155)和99.38%(159/160)。结果汇总中共出现检测错误5 例,错误类型集中表现为假阴性。结论 各参评实验室GBS 核酸检测能力总体较高,个别实验室检测能力尤其是弱阳性样本检测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能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以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注射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发生的127例输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输液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占68.5%;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占36.3%,高于其他疾病患者;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和加入一种药物引起的输液不良反应分别占80.3%和70.9%;剩余液体送检率为6.7%,细菌培养、热源检测、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2.5%、9.7%和37.0%,3种检测途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P<0.0001)。结论: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疾病类别、药物种类及操作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必须严格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吕学琴  尹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48-1949,1952
目的探讨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3 029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做进一步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心血站3 029例健康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0.56%),其中抗-D阳性9例,抗-E阳性4例,抗-e阳性1例,抗-M阳性2例,抗A1阳性1例。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3%(6/1 397),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7%(11/1 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48%vs0.10%,P<0.05)。结论常规对健康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