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主要手段之一,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机械通气方式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仍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就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效应、改善氧合的机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非心源性肺水肿和进行性低氧血症。近年来 ,其治疗手段虽有所进展 ,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 4 0 %~ 5 0 %左右[1] 。1974年Bryan首先提出 ,俯卧位 (PP)通气可能会改善背侧肺通气 ,从而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气道峰压 (peakpressure)和吸入氧浓度(FiO2 ) ,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 ,因此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1 俯卧位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成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辅助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本文就目前普遍接受的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机制、通气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及临床上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监护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1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所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患者为仰卧位与侧卧位,观察组则实施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炎症因子、氧合指数水平、血流动力学相关异常情况、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呼吸干预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的比例分别为37.5%、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3、7.440,P<0.05),但两组过度通气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sCRP为(11.7±3.5)mg/L,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为(348.9±78.9)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6.187,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异常(低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心排血量和心动过速)总发生率均为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气胸、脓毒血症、颅内出血和压力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ARDS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仰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和疗效,在抢救ARDS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Ovid、CBM、CNKI、维普数据库中截至2013年12月1日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纳入文献的质量由两名经过专业医学循证培训的医学生完成,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其中7个RCT的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对患者氧合指数的提高有显著影响[OR=69.65,95%CI(37.13~102.7),P0.0001];另外8个研究结果表明,俯卧位通气对降低病死率有显著效果[OR=0.63,95%CI(0.51,0.78),P0.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李婷婷  都继微  苏兰若 《护理研究》2014,(14):1728-1729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重症医学科2012年收治的56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断俯卧位通气。[结果]通气24h时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ARDS病人各项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2019年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不同程度ARDS患者,按照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相关指标。结果 通气前两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气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前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气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伴ARDS患者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充分引流气道分泌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周明琼 《妇幼护理》2023,3(10):2385-2388
目的 研究俯卧位通气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82 例 NRDS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NRDS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1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气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恢复相关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中,能改善患儿血气状况,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陈城  范颖  袁秀群  王芳 《全科护理》2021,19(36):5075-5079
综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通气应用情况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侧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体位通气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ICU2005年收治的2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侧卧位通气(15例)和俯卧住通气(8例),监测仰卧位时,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住后1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舍指数均较仰卧位时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氧分压升高10mmHg为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侧卧位组73.3%,俯卧位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ARDS机械通气治疗手段,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有效率接近。但侧卧位实施更容易,护理更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46例N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为主,交替侧卧位)的20例患儿纳入俯卧位组,将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的26例患儿纳入仰卧位组。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开始时和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分数(FiO2)比值(P/F)、氧合指数(OI),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pa(O2)、P/F均高于仰卧位组,OI值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总用氧时间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RDS)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入住PICU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新冠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7~13日收治的30例新冠肺炎引起的ARDS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改善患者氧合状况;将2020年2月14~20日收治的35例新冠肺炎引起的ARDS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间断俯卧位通气改善患者氧合状况。于通气前、通气2、4、24 h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SpO2、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pH)。结果:通气2、4h,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PaO2、PaCO2、PaO2/FiO2、SpO2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0.05);通气24 h,观察组收缩压(SBP)、MAP、PaO2、PaCO2、PaO2/FiO2、SpO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新冠肺炎引起的ARDS患者氧合情况,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评估工作,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PPV)对我国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全面检索2000年至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所有ALI与ARDS患者PPV的临床研究资料.对纳入研究独立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交叉核对后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8项共184例患者,PPV时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均显著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压(CVP)、呼吸道峰压(PIP)和呼吸系统总阻力(Raw)无显著的变化;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 结论 ALI与ARDS患者行PPV可增加呼吸系统总顺应性,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因Meta分析的自身局限性,我们仍急需开展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大样本临床研究,明确PPV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科学的操作流程及PPV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临床实际问题,改善国内ALI与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1例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尚未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机械通气。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间为0.5 h—2.0 h—0.5 h。观察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变化;患儿机械通气时俯卧位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血气结果,改变患儿预后。[结论]优质护理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PPV)期间肠内营养(EN)的耐受情况。 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每次PPV前后分为PPV前组及PPV组;经喂养方式分为胃管组及幽门后组;胃管组PPV期间EN速度相比每次PPV前的营养速度分为减速组及非减速组;PPV时间≥12 h为高强度PPV,根据PPV时间分为≥12 h组和≥16 h组。回顾分析各组患者行PPV治疗期间EN的情况。 结果60例ARDS患者共行321次PPV治疗,胃管组有274次,幽门后组有47次。非减速组为122次,PPV时间≥12 h有89次(72.95%),PPV时间≥16 h有65次(53.28%);减速组152次,PPV时间≥12 h有77次(50.66%),PPV时间≥16 h有63次(41.45%)。胃管组在PPV治疗期间的胃残留量(GRV)、呕吐、口鼻腔可见食物残渣率和PPV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减慢PPV期间EN速度、应用高强度PPV所得结果相近;胃管组和幽门后组的呕吐、口鼻腔可见食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卡摄入量低于幽门后组。 结论ARDS患者行PPV并不增加胃潴留及EN反流的风险。PPV期间不需特别减慢EN速度;对于有胃潴留或EN不达标的ARDS患者需要行PPV治疗,幽门后置管喂养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窦玮  刘艳林  顾娟  周伟 《全科护理》2022,(18):2512-25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58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19例、B组20例、C组19例。A组采取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6 h, B组采取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9 h, C组采取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12 h。比较3组患儿俯卧位通气前、俯卧位第1天、第3天动脉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3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组、B组;C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B组;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间断俯卧位通气12 h能更好地改善患儿的氧和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着重于观察俯卧位状态应用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病例与方法1.病例 :9例ARDS患者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 33~ 71岁。以往无心、肺、肝、肾等慢性器质性疾病 ,基础疾病为重症胰腺炎 3例 ,重症肺炎 3例 ,化脓性胆管炎伴感染性休克2例 ,中毒 1例。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 ,进行性低氧血症 ,单纯吸氧不能纠正(PaO2 /FiO2 <2 6 6kPa) ,两肺可闻及细湿音 ,X线胸片两肺呈斑片状改变 ,符合ARDS诊断标准[1 ] ,APACHⅡ评分12~ 2 9分。2 .方法 :(1)机械…  相似文献   

20.
总结3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皮肤保护策略的护理经验。主要在预防压力性损伤、失禁性皮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及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4类皮肤问题上进行早期干预,3例病人在俯卧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皮肤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