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肺癌患者50例,肺叶切除组31例,全肺切除组19倒。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使用氨力农7d观察。结果: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降低,其中肺叶切除组P<O.05,t=2.088,全肺切除组P<O.01,t=4.14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5,t=2.651,全肺切除组P<O.05,t=2.735;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1,t=3.701,全肺切除组P<O.01,t=4.912;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1,t=3.534,全肺切除组P<O.01,t=4.291;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5,t=2.723,全肺切除组P<O.01,t=3.104;右室收缩压(Rv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5.t=2.587,全肺切除组P<O.05,t=2.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肺癌合并中 -重度COPD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与处理措施。 14例患者 ,经综合治疗肺功能改善后行肺叶切除术 6例 ,肺段切除术 5例 ,肺楔形切除加肺减容术 3例。术后 9例给予机械辅助通气 ,15d后定期复查肺功能 ,围手术期针对性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吸氧及呼吸物理学治疗。结果 :术前肺功能经治疗MVV(L)由3 6 18± 3 74增至 40 76± 4 67,FEV1 0 (L)由 0 89± 0 11增至 1 0 4± 0 13 ,P均 <0 0 1,FVC(L)由 1 44± 0 2 1增至 1 65± 0 2 8,P <0 0 5。术后 1例死亡 ,手术成活率为 92 86% ( 13 /14 )。术后 15d肺功能复查 ,MVV下降至 3 5 3 4± 3 98,FEV1 0 降至 0 82± 0 10 ,P均 <0 0 1;FVC降至 1 3 9± 0 2 0 ,P <0 0 5。 3 0d时MVV为 3 7 0 1± 4 2 4、FEV1 0 为 0 93±0 13、FVC为 1 43± 0 2 2 ,P均 <0 0 5 ;均低于术前水平。恢复至 3个月时 3项指标分别为 42 0 8± 3 62、1 12± 0 13和1 63± 0 2 7,P均 >0 0 5 ;均已达术前水平。 6个月后MVV和FEV1 0 各为 5 90± 4 12和 1 2 1± 0 19,P <0 0 5 ;较术前有所改善 ,而FVC为 1 76± 0 2 8,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大性外科手术治疗左心房和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至2004年11月对7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术,左上肺叶切除3例,同时行肺动脉和支气管袖状成形术2例,左全肺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2例,右中、下肺叶切除1例,全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部分左心房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中,2例分别于术后38,26个月死亡,其余5例健在。中位生存期18.4个月。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扩大性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左心房及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右心室射血分数用于肺切除术危险性评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与肺切除术后并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 对RVE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连续对254例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行术前RVEF测定,并对其中122例于术后3周再测定RVEF。结果:有并发症组术前RVER较无并发症组显著降低(P<0.001)。按术前RVEF值(≤35%、<40%、<45%、≥45%)分组,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发症的发生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尤以RVEF<40%明显(P<0.005)。122例患者术后RVEF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肺切除术可使在右心功能减退,术前RVEF应列为肺切除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之一。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定RVEF>40%为肺切除术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多普勒肺血流频谱的动态变化及多普勒肺血流频谱对肺癌肺切除危险性的评估。方法 分别测定 49例肺癌患者全肺 ( 12例 )及肺叶 ( 3 7例 )切除术前、术后 3~ 5天、术后8~ 10天的多普勒肺血流频谱 ,并按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无心律失常进行分组。结果 肺切除术后 3~ 5天所有患者肺血流频谱均发生改变 ,表现为右室射血前期 (PEP)延长 ,右室射血加速时间 (ACT)缩短 ,PEP/ACT升高 ,肺动脉平均压 (PAMP)及肺血管阻力 (PVR)均升高 ,这些数据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肺叶切除患者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全肺切除组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的改变仍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有心律失常组与无有心律失组术前的肺血流频谱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 ,全肺切除术改变持续时间更久。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术前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指标已有明显改变。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既能有效地观察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又能在术前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一定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全肺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术式,仅少部分有适应证的肺癌患者选用肺叶袖状切除术。本研究评价肺叶袖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93例,同期施行根治性全肺切除术571例。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结果:袖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为20.7%,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术后死亡率袖状切除术组为2.1%,全肺切除术组为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3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中N0、N1患者5年生存率袖状切除术组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07,P=0.025),N2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袖状切除术组与全肺切除术组之间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全肺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肺叶袖状切除、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部分心包切除)、肺叶袖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 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结果 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施行完全性手术切除(R0),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手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讨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属局部晚期病变,对该类患者施行袖状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 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包括心包和(或)心房部分切除术]是较全肺切除术更为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亦有可能手术治疗.诱导治疗及肺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使完整切除肺病变及受累的邻近结构(上腔静脉,肺动脉等)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全肺切除术是最早用于治疗肺癌的肺切除术,但自问世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分析手术治疗的804例肺癌中的64例全肺切除术(pneumonectomy,P)或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bronchoplasty lobectomy,BPL)病例资料,以探讨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全组手术治疗肺癌共804例,重点分析其中64例P/BPL的临床特点,尤其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64例肺癌中肿瘤侵犯肺动脉干(cT4)行全肺切除术25例(右侧6例,左侧19例);因主支气管受累且距隆突<2 cm(cT3)行左全肺切除术4例,右肺上叶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19例,左肺上叶及下叶袖状切除术各1例;因主支气管受累但距隆突(?)2 cm(cT1/cT2)而行主支气管成形术13例;右全肺切除并半隆突成形1例(cT4)。64例P/BPL,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69.0%及45.1%,489例同期标准肺叶切除术生存率则分别为92.5%、77.3%及56.9%,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结论标准肺叶切除术仍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术式,而P/BPL对部分高选择患者在全身治疗的支持下仍是可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与目的 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技术的体会,讨论手术适应症选择、术中具体方法、肺动脉重建等问题。方法 从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26例中心型肺癌累及肺动脉患者施行肺动脉成形或肺动脉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并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出现肺不张,2例并发肺感染,1例肺再灌注损伤。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0%,3年生存率为69.2%。结论 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可达到与全肺切除同样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励新健  李晨蔚 《浙江肿瘤》2008,14(3):204-20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同时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肺功能不佳的肺癌患者中,该术式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的肺癌手术原则,该项手术技术有着很好的前景。我们总结近年来采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体会来探讨该项手术的应用指征和方法。方法:1993年12月-2003年12月,对63例中央型肺癌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包括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43例,其中右肺上叶袖切+肺动脉袖切20例;左肺上叶袖切+肺动脉袖切23例;切除肺动脉的长度为1.5~4.5cm,平均2.5cm.支气管肺动脉双禊形切除术3例;其中右肺上叶禊切+肺动脉楔切2例;左肺上叶楔切+肺动脉楔切1例。支气管袖切并肺动脉禊切17例,其中右肺上叶袖切+肺动脉楔切5例;左肺上叶袖切+肺动脉禊切12例。结果:本组无死亡及吻合门瘘发生:结论: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使肺癌手术指征扩大,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肺癌手术基本原则,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1.5TMRI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血液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因而准确、无创地监测PH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脏MRI(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在评估PH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血液动力学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PH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脏电影MRI(cine-MRI)及相位对比法MRI(PC-MRI)扫描。对cine-MRI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计算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搏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心肌质量(myocardial mass,MM),以上数据除EF外均经体表面积(body surfacearea,BSA)校正。对PC-MRI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并计算获得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峰值流速及其顺应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参数有无差异,明显性标准为P<0.05。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H组右心室EDV、ESV及MM指数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EF明显低于后者(P<0.01),SV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MPA峰值流速及顺应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MRI在PH患者右心功能及MPA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迄今,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被视为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我院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84例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8年3月~2004年12月,对84例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本组隆凸、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式包括:(1)隆凸切除重建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右肺上叶切除术(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重建)9例;(2)袖式右全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3)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左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4)隆凸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和右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右上叶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右中间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10例;(5)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术9例;(6)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主动脉弓鞘膜切除6例;(7)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术3例;(8)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主动脉弓鞘膜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8例;(9)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4例;(10)袖式左全肺切除(气管-右主支气管端端吻合)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11)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3例;(12)袖式右全肺切除(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术1例;(13)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1例;(14)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右肺下静脉袖状切除和右肺下静脉-左心房端侧吻合术1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2.38%。发生手术并发症32例次,发生率为38.10%。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34%、59.47%、31.73%和24.06%。结论 (1)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隆凸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Ⅲ期肺癌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目的 总结30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2月至2001年12月,对30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术199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2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术1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8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9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气管隆凸切除重建,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11例;右肺动脉干部分切除、肺动脉圆锥大部切除,人造血管右肺动脉干、肺动脉圆锥重建合并左全肺切除术。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1%。发生手术并发症64例次,发生率为21.05%。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5%、60.14%、37.21%和24.39%。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和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均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肺癌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Guo D  Lu W  Miao J  Guan Y  Hou C  Hu S 《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37-139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国脉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并评估T诊断价值。方法:C地20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肺癌CICP)患者行右心导管术及CT检查。右心导管术测量肺动脉压力。用盲法判断患者的CT表现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对照,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肺癌CICPA癌肿侵犯近端者中有3例例(15%)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CT表为主肺动脉扩张,主动脉与同层面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增大,CT诊断肺动脉高压准确性为90%(18/20)。结论:肺癌CICPA继发肺动脉高压少见。CT在肺癌CICPA继发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国军  庄江能  李卓东  涂东  石云  刘鑫 《肿瘤》2012,32(2):134-136
目的:评价通过心包内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接受心包内血管处理肺切除术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并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和TNM分期对生存的影响.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77% (1/1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 (19/130).全组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3%和20%.行肺叶切除患者的1、3和5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全肺切除患者(P<0.01).行心包内血管处理左肺全切术患者的1、3和5年的生存率要高于心包内右肺全切术后患者(P<0.01).结论:通过心包内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可增加手术切除范围并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17.
心脏大血管成形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脏大血管成形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自1988-2001年在肺癌手术中涉及心脏大血管成形术的131例病例资料。结果 131例中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17例,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搭桥术1例,肺动脉成形术或楔形切除术86例,左心房部分切除术27例。全组无死亡,部分病例随访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应用心脏大血管成形术可以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及手术的安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