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部胃食管吻合术中管状吻合器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改进颈部胃食管吻合时管状吻合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作食管癌根治术并用管状吻合器进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吻合的技术要点包括用荷包钳作荷包后将食管残株黏膜与肌层缝合固定数针;用卵圆钳扩张后放入抵钉座,先经胃后壁引入胃内,再在颈部将吻合器主件经胃前壁切口插入胃中与之结合完成吻合.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1例,经口扩张后好转.结论改进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后,颈部胃食管吻合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食管胃机械吻合的应用方法及使用要点.方法:分析43例食管癌常规手术切除病灶后使用管状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结果:4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食管胃机械吻合方法的使用,与常规手工吻合相比,降低了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的发生率,并使胸膜顶吻合变得相对容易,手术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应用在食管癌根治术颈部食管胃吻合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胸中上段食管癌23例采用经胸食管癌根治术胃沿管床上提至颈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术后病检均为鳞状细胞癌,无乳糜胸,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吻合口瘘1例(4.35%),经治疗后1个月后痊愈。随访0~3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8.70%),扩张后均好转,反流性食管炎4例,服用奥美拉唑、吗丁啉后好转。全组无一例死亡及切缘癌残留。结论管状吻合器颈部食管胃吻合根治性强,简便易行,节省手术时间,降低了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向东  张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43-143,151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上段癌切除颈部吻合时管状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体会。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85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器械吻合,改进了管状吻合器在颈部的操作步骤,采用反插法安置管状吻合器。结果 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1例(1.2%),吻合口狭窄4例(4.7%),经扩张后好转。结论 改进后的管状吻合器颈部吻合技术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对392例食管癌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0.5%),均经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7例(1.7%),经食管扩张或支架好转。结论: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食管癌切除后在颈部用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的效果 ,选择 10例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在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除后 ,经食管床上提胃至颈部切口 ,利用沪产GF -Ⅰ型 2 6号食管吻合器的“反插法”实现食管胃吻合 ,并适当固定胃壁于颈深筋膜 ,防止胃下坠吻合口张力增大。结果术后病人无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 ,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出现。认为在颈部通过吻合器“反插法”行食管胃吻合具有手术简便 ,减少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经右胸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右胸二切口应用管状吻合器行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7年经右胸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的32例中上段食管癌临床手术资料以及应用体会。结果:本组32例切除胸段食管,应用管状吻合器经胸颈部重建消化道,无吻合口瘘发生,亦无喉返神经损伤和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此方法可扩大食管癌切除范围,较经颈部切口手工吻合简便、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例数,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00%(40/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制作管状胃、手术时间和术后第2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银瑞  金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4-54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器械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手工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30&#177;5分钟 vs 55&#177;5分钟,P〈0.05),近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0.8% vs 5.4%,0.8% vs9.8%,P〈0.05);器械吻合组随访1~15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证实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能增加吻合的可靠性,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管状胃与食管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管状胃与食管侧侧吻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 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行管状胃制作及用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与残端食管后壁行侧侧吻合(吻合口后壁延长3~5cm),应用可吸收线缝合吻合口半弧形前壁并胃浆肌层包埋.结果 15例食管癌均顺利完成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胸内弓上吻合9例,颈部吻合6例,均行左开胸,颈部切口为左侧.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有吻合口狭窄病例,1例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管状胃与食管侧侧吻合可以减少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吻合器应用于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颈部吻合口重建。方法用颈部吻合器对147例食管癌患者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重要手术步骤: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应用及注意事项,胃及食管胃吻合口置于食管床。结果147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出血、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4个月,失访26例,死亡18例。结论颈部吻合器应用于食管胃吻合性能可靠,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少,增加了颈部吻合的标准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食管癌手术颈部胃食管吻合口的并发症。方法对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食管癌切除术后经颈部应用国产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其中20例为三切口手术,17例为腹部颈部二切口食管内翻拔脱术,3例为胸腔镜手术。游离足够的胃,经过食管床将胃上提到颈部切口,应用"反插法"安置国产吻合器,完成食管与胃吻合手术。结果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治愈出院,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年,1例术后出院8个月后发生颈部脓肿吻合口瘘,其余均能正常进食。结论用国产吻合器在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手术,替代了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可行,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胸一切口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从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对36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进口或国产吻合器施行经胸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并发房颤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食管上切缘病理检查均无癌残留。术后X线胸部后前位片显示,吻合钉环在胸骨切迹上1.5~2.5cm,平均2.2cm。结论 经胸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术效果良好,应用国产吻合器作经胸颈部吻合可达到与进口吻合器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改进与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不同吻合方法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比较吻合器吻合和不同手工吻合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吻合手术时间较手工吻合组均显著缩短(P<0.01),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死亡率,手工吻合组1分别为14.1%、25.4%、2.8%,手工吻合组2分别为:6.3%、13.8%、1.3%,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0%、3.2%、0.8%。结论随着颈部手工吻合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吻合器的应用又进一步完善了颈部吻合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细管状胃加术后禁食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实施不同食管胃吻合术式后,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吻合技术改进采用细管状胃及术后禁食10d等新方法前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变化.结果 采用细管状胃及术后禁食10d等新方法的120例患者,只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而采用全胃代食管术式的95例中5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采用细管状胃及术后禁食10d等新方法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手术吻合器吻合已逐渐代替了手工缝合吻合,它使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并发症大大减少.但是颈部食管胃和食管结肠等吻合,大多仍采用手工吻合,吻合器带来的好处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对本院2003年4月~2004年8月为32例食管癌病人手术采用左颈部食管胃、食管结肠吻合器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探讨吻合器在食管颈部吻合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术的402例食管癌患者,分析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吻合口狭窄的关系。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54例,狭窄率为13.40%(54/40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71%(31/402),吻合口瘘的患者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9.03%(9/31)。在排除吻合口瘘等导致的狭窄后,胃侧荷包缝合组与无荷包缝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侧荷包缝合组中21 mm吻合器吻合组与25 mm吻合器吻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荷包缝合组中21 mm吻合器吻合组与25 mm吻合器吻合组之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胃侧荷包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术中使用的21 mm和25 mm圆形吻合器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关。  相似文献   

18.
杨列  郑轶峰  姜建青  俞永康  郑琇山  李卫 《重庆医学》2012,41(30):3155-3156,3159
目的研究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4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侧侧吻合组和全手工吻合组各22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管状胃成形,并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侧侧吻合组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及全手工吻合相结合行食管与胃侧侧吻合,全手工吻合组采用间断分层缝合方法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侧侧吻合组失访1例。侧侧吻合组吻合口瘘1例,全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1例;全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狭窄3例(13.7%),侧侧吻合组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病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嗳酸、烧心及胃镜下反流性食管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20.
于晋  黄保堂 《华夏医学》2008,21(1):97-98
目的:总结使用机械吻合经食管床行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经验和方法。方法:43例中下段食管癌切除,均经食管床机械吻合,采用一次性吻合器。结果: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死亡1例,为支气管哮喘发作,肺部感染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和胃切缘无癌残留,术后4~8周行钡餐检查,吻合口直径均≥1cm,所有患者均进普食顺利。结论:经食管床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可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