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桡神经不可逆损伤,造成伸腕、伸指、伸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可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重建其功能。修复的方式较多,至今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标准的、疗效最好的肌腱移位术,是1960年Boyes提出的肌腱移位组合方式:即用旋前圆肌移位修复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指总伸肌,掌长肌移位修复拇长伸肌的方式。1 适应证用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修复伸腕、伸指和伸拇功能,主要用于桡神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滑车,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肌腹长度为[(85.67 ± 1.67) mm, ± s,下同],肌腱长(102.41 ± 1.65) mm.桡侧腕屈肌纤维鞘管长度为(13.76 ± 0.40) mm,宽度为(6.18 ± 0.16) mm,高度为(4.11 ± 0.18) mm.8例拇对掌功能重建者,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制定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结论拇短伸肌腱位置恒定,长度、肌力足够,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作用方向一致.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作滑车,用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改良再植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8例(18指)拇指旋转撕脱离断患者进行术前再植成功率评估,术中采用示指尺侧指动脉、桡神经浅支移位修复神经血管,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屈、伸肌腱,并利用断指残留的拇短屈肌、拇短伸肌一期重建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16指完全存活,2指坏死.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年,再植拇指外观良好,拇对掌功能恢复,感觉恢复至S3~S3+.结论 拇指撕脱离断伤通过改良再植,尽可能降低肌腱、神经移位对正常指指功能的损害,并通过重建拇对掌功能让断指获得良好的功能,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伸指、伸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将尺侧屈腕肌腱、掌长肌腱游离后从前臂尺桡骨骨间隙穿过与腕背侧伸拇、伸指总肌腱吻合。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2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尺侧屈腕肌腱、掌长肌腱穿过尺桡骨骨间隙修复腕背侧伸拇、伸指总肌腱功能障碍手术方法在临床上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上肢主要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2~4月一期行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联合对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5例或屈拇屈指3例。前者其中2例二期再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拇屈指等。结果 一期手术1年以上5例,术后4~5月移植肌肉出现收缩,5~7月伸指伸拇或屈拇屈指、屈肘,12月屈肘60°~90°、肌力M_4,伸拇伸指或屈拇屈指M_3~M_4,肩外展30°~60°、M_3。二期手术的1例术后7月移植肌肉收缩,12月屈拇屈指M_4。重建屈拇屈指者可握持物品。结论 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肢体的部分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7.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重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上肢主要功能的新方法。方法: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2-4月一期行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联合对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5例或屈拇屈指3例。前其中2例二期再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拇屈指等。结果:一期手术1年以上5例,术后4-5月移植肌肉出现收缩,5-7月伸指伸拇或屈拇屈指、屈肘,12月屈肘60°-90°、肌力M4,伸拇伸指或屈拇屈指M3-M4,肩外展30°-60°、M3。二期手术的1例术后7月移植肌肉收缩,12月屈拇屈指M4。重建屈拇屈指可握持物品。结论: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肢体的部分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致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均有3~8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史),其中2例拇长伸肌腱断裂,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3例环、小指指伸肌腱断裂,采用环指指伸肌腱与中指指伸肌腱端侧编织缝合,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小指固有伸肌腱;2例中、环、小指指伸肌腱断裂,采用冷冻异体指伸肌腱移植修复。1例拇长屈肌腱断裂,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结果术后局部滑膜和肌腱组织送病理检查均显示为慢性炎症伴局灶性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见肌腱再次断裂,优良率为100%。结论多根肌腱同时断裂是类风湿关节炎致自发性手指肌腱断裂的常见特点,手术采用肌腱转位或异体肌腱移植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2年6月收治1例5岁小儿全拇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患者,应用静脉动脉化再植成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岁。2000年6月被链条绞伤后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拇指自MP关节附近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挫伤及污染重,神经血管及拇长屈肌腱、拇长伸肌腱均完全抽出,MP关节较完整,关节囊未见明显撕裂。即刻在全麻及上肢止血带下行断指再植术,于5倍显微镜下用锐利手术刀环状修剪挫伤及污染的组织。将MP关节复位,关节囊用3/0肌腱缝线“8”字缝合,示指指浅屈肌腱近端和拇长屈肌腱远端缝合。拇短伸肌腱两断端直接缝合。将示指固有伸肌…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方法包括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掌长肌腱移位和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移位术等,其中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可应用于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陈旧性断裂和旋后肌下骨间后神经损伤后等拇指末节不能背伸.2005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法重建拇长伸肌功能7例,疗效良好. 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9~52岁.其中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2例,外伤后继发断裂2例,外伤致旋后肌下骨间后神经损伤3例.临床表现为拇指末节不能主动伸直,被动活动正常,鼻烟窝处不能触及紧张的拇长伸肌腱.自发现伸拇功能丧失至手术时间为2d至18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的示指固有伸肌腱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且示指固有伸肌功能存在、动力正常的患者采取改良法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3年1个月.拇指背伸抬高丢失0~1.8 cm,拇指屈曲丢失0~2.3 cm;示指背伸丢失角度0°~10°.根据SEE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5例,良5例.结论 采用改良的示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手术操作简单,转位肌力量足够强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拇指旋转性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比较复杂。 1996以来 ,我科共收治拇指旋转性撕脱伤离断 6例 ,经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桥接于拇指桡掌侧动脉后再植 ,获得成功。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8~ 40岁。致伤原因 :三角带绞伤 4例 ,钻床绞伤 2例。右拇指 5例 ,左拇指 1例。离断平面均在掌指关节。拇长伸肌腱从腱扩张部离断 2例 ,自肌腹抽出 4例。拇长屈肌腱均从近端肌腹抽出。   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 ,按常规彻底清创后 ,先作骨架固定 ,修复关节囊。继之 ,修复伸肌腱 ;伸肌腱在扩张部断裂者直接作对端…  相似文献   

13.
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 ,保证肌腱表面的光滑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 ,加速屈肌腱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为提高屈肌腱损伤后的修复质量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 10 7例 3 79条 ,术后早期行主动功能练习并辅助应用CPM机作被动功能锻炼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 7例 ,男 76例 ,女 3 1例 ;年龄最大5 4岁 ,最小 4岁。伤因 :利刃伤 5 8例 ,玻璃割伤 2 9例 ,电锯伤2 0例。损伤部位 :Ⅱ区 2 4例 ,Ⅲ区 12例 ,Ⅳ区 2 2例 ,Ⅴ区 49例。其中桡、尺侧腕屈肌腱 66条 ;拇长屈肌腱 3 9条 …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手指伸肌腱断裂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手指伸肌腱自发断裂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29例患者总结如下:伸肌腱Ⅰ区22例、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3例、拇长伸肌腱4例,修复重建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Ⅰ区原位直接缝合修复,优良率100%;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优良率85%;桡侧腕短伸肌腱修复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优良率75%。结论伸肌腱自发断裂常伴有炎症侵蚀或骨折端磨损的病理基础,在伸肌腱Ⅰ区时首选原位直接缝合修复,无条件修复时可行远指间关节融合术;对于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及拇长伸肌腱断裂行相邻协同肌肌腱转位修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保留腱鞘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20年6月,对35例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同时完整地保留屈肌腱鞘,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修复,观察术后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肌腱断裂发生,肌腱粘连1例。术后对35例进行3~9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根据屈肌腱修复术后Kleinert评定标准,治疗的优良率为91.4%。结论 保留腱鞘急诊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恢复拇指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将前臂桡侧腕屈肌劈开转位重建伸拇、伸指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沿桡侧腕屈肌中央肌腱向近心端纵行剖开,形成尺侧部分和肱侧部分同时重建伸拇、伸指功能.术后按照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术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本组共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2~36个月,疗效优者1例,良者2例,术后患者均未行肌腱松解,伸拇、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按照骨骼肌"亚部化"的原则,将桡侧腕屈肌劈开后转位,并同时重建两个功能的缺失,与传统的复杂重建术式相比,这一技术的多能性和简易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自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最佳材料,但对多条肌腱缺损者,则来源较少。田立杰[1]将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现报道我院1996年10月~2003年7月临床应用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80根,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53例,经过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41例,女12例;年龄9~57岁,平均33岁。用于修复指深屈肌腱缺损34例,拇对掌功能重建术9例,先天性拇短伸肌腱止点异位拇指屈曲畸形3例,重建指屈肌腱滑车4例,修复示指伸肌腱中央束…  相似文献   

18.
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趾畸形(附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趾畸形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362例胫骨骨折患者施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其中5例(1.4%)术后出现屈趾畸形,其临床表现为跛行、踝关节中立位足趾屈曲畸形,背伸时畸形加重,跖屈位畸形减轻。保守治疗无效,均行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肌腱"Z"形延长术。结果5例术后平均随访19.7(16~24)月。术后患者中立位足趾屈曲畸形消失,步态均恢复正常,踝关节背伸时足趾轻度屈曲畸形。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肌力5级。结论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足趾屈曲畸形为少见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术前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的损伤未得到有效治疗,术中髓内钉导针、扩髓器对拇长屈肌、趾长屈肌的损伤或术后小腿深后骨筋膜鞘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肌肉缺血、纤维化改变有关;肌腱延长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83年4月以来,我们对手部肌腱损伤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和早期活动,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36岁。22个指,36条肌腱。切割伤10例,28条肌腱。电锯伤4例,8条。指伸肌腱4条,都在Ⅱ区。伸指总肌腱和伸拇长肌腱各2条。屈指肌腱32条,损伤部位在Ⅱ区12条,Ⅲ区4,Ⅳ区14,Ⅴ区2。早期直接吻合20条,其中伸拇长肌2条,伸指肌腱2条。Ⅳ区屈指深、浅肌腱14,Ⅴ区屈指深肌腱2。二期缝合16条。用掌长肌转位代伸指总肌腱一条,直接吻合15条。缝合方法:1.先在距两端横断面0.5cm处横穿一针作牵引线,利用牵引线进行操作。2.用1%锦编线分别在距腱两横断面各1cm稍偏于肌腱内的掌侧面处横穿针,从横线两端内斜3~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43岁。大鱼际肌包括拇内收肌损伤5例,小鱼际肌损伤4例。肌肉损伤情况见表1。表1 9例患者肌肉损伤情况肌名M1M2M3M4M5M6M7全断  部分断裂50411432403104注:M1—外展拇短肌 M2—屈拇短肌 M3—拇对掌肌 M4—拇内收肌 M5—小指外展肌 M6—小指短屈肌 M7—小指对掌肌其中大鱼际部拇指指神经断裂4例,屈拇长肌腱断裂3例,掌骨骨折3例,屈指肌腱断裂2例,第5掌骨骨折2例,大小鱼际部皮肤缺损各1例。1.2 治疗方法 骨折用掌骨小钢板固定,断裂神经、肌腱、血管给予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