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某院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用药情况,分析、评价该院先天性VSD患儿用药,总结其用药规律,以期为先天性VSD患儿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取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VSD患儿病历244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手术年龄为6.3岁;人均药品费用为(4 980.34±437.04)元,占总医疗费用的15.18%;用药共78种,从种类上看,主要是抗感染药和心血管系统药;患儿的合理用药率为98.2%。结论:该院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学  黄爱萍 《中国药房》2007,18(14):1059-1060
目的:调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06年1~6月儿科归档病历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326份,对其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6·3%,共涉及5类22种;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他啶;单一用药率为48·1%,联合用药率为51·9%;药敏试验率为3·8%;静脉给药率达93·3%,平均疗程为3·4d。结论:我院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术后脑膜炎(PNM)的发生率,比较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3月于神经外科接受脊柱融合、微血管减压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86例,其中围手术期应用头孢呋辛预防176例,为头孢呋辛组;应用头孢曲松预防210例,为头孢曲松组。比较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的PNM发生率、住院及药品费用差异。结果 头孢呋辛组和头孢曲松组PNM发生率分别为6.82%(12/176)和5.24%(11/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的病例进行亚组分析,两组PN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同预防用药组总体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预防使用头孢呋辛组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头孢曲松组(P<0.01)。结论 头孢呋辛用于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后脑膜炎预防效果与头孢曲松相近,并在经济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2种盐酸阿呋唑嗪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永利 《中国药房》2007,18(17):1322-1323
目的:比较盐酸阿呋唑嗪缓释片和盐酸阿呋唑嗪进口普通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阿呋唑嗪缓释片和盐酸阿呋唑嗪进口普通片5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阿呋唑嗪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盐酸阿呋唑嗪缓释片和盐酸阿呋唑嗪进口普通片的Cmax分别为(28·92±9·63)、(32·92±10·23)μg·L-1,tmax分别为(2·7±0·6)、(1·4±1·0)h,AUC0~∞分别为(221·14±59·46)、(245·68±67·20)μg·h·L-1,t1/2分别为(6·68±0·85)、(4·73±1·22)h,AUC0~24分别为(215·20±49·63)、(226·30±53·60)μg·h·L-1。盐酸阿呋唑嗪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2·2±13·2)%。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呋新钠治疗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用头孢呋新钠50mg·kg-1·d-1~100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3d~5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痊愈16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84.0%。结论:头孢呋新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使用环丙沙星治疗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基本信息、用药信息、症状体征(体温、咳嗽)、影像学、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8例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例,患儿平均年龄(4.99±2.41)岁;环丙沙星治疗的平均用药疗程为(8.91±3.44)d,用药剂量为10 mg·kg-1?q12h。77例(98.7%)患儿用药后平均(3.04±2.13)d体温降至正常,77例(98.7%)患儿用药后咳嗽症状较前好转,平均时间(6.84±3.36)d; 67例(85.9%)患儿肺部影像学明显吸收;CRP、PCT、LDH等炎症指标较前明显降低;用药期间出现4例不良反应,其中3例为皮肤过敏反应,1例为肌肉骨骼疼痛。出院随访期间,1例患儿出现膝关节疼痛。结论:环丙沙星治疗儿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发生肌肉骨骼相关的不良反应低,临床医生可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7.
姚莉  贾春燕  赵生俊 《中国药房》2012,(26):2419-2422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骨科2010年9月-2011年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药物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在329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术前0.5~2h给药者有298例(90.58%),平均用药时间为(4.21±2.5)d,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头孢孟多(23.94%)。其中,术前用药时机不合理者有31例(9.42%),疗程不合理者有285例(86.63%),品种选择不当者有36例(10.94%),给药次数不合理者有9例(2.74%)。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多支出的费用人均达661.17元。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术前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情况,由此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应继续加强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目的:评价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4~8月某院外科手术病例21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8·10%,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为96·97%,其他类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物占25·73%,术后应用抗菌药物占21·84%,术中应用抗菌药物占52·43%;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为3·17d,最长达13d。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别为1·40、3·60、8·19d;单独应用抗菌药物有23种,列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拉氧头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米诺、去甲万古霉素。结论:该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各类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目的和针对性不强,亟待实施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穆殿平  呼自顺  刘新 《中国药房》2007,18(17):1300-1303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NSAIDs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SAIDs销售金额2005、2006年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54%和25·18%;用药频度年增长率平均为4·94%;部分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抗炎、抗风湿应用中有逐步取代传统NSAIDs的趋势。结论:应着力开发不良反应少的NSAIDs新制剂,对现有NSAIDs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37%,AUD为29.10 DDDs/(100人·天)。所有科室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除新生儿内科外,其余科室AUD均>20,AUD靠前的科室依次是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风湿内科。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碳青霉烯类的AUD依次排前三名,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头孢呋辛钠的AUD在所有品种中位居第一。结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的总AU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用药品种过于集中、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住院患者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利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消化内科2005年8月-2006年4月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107例出院患者的病历,对用药频数、用药金额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频数和用药金额在住院患者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中居首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25.88%,占住院总费用的17.26%。8例患者的医嘱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2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本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4+7"带量采购药品约定用量的有效落实,引导医师、患者优先选择集采药品,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1-9月及2019年同期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药品销售金额、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及药占比等相关数据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自搭建监测体系后,截至2020年9月,第一批集采药品(共计20种),已完成约定用量的149.42%,其中有18个品种已超额完成约定用量;对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药品总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均有大幅下降;医院整体药占比由29.15%降至23.53%。结论: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为其用量得以顺利落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旭东  李忻  于倩  关丽英 《中国药事》2021,35(1):138-143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4+7”带量采购药品约定用量的有效落实,引导医师、患者优先选择集采药品,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1-9月及2019年同期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药品销售金额、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及药占比等相关数据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自搭建监测体系后,截至2020年9月,第一批集采药品(共计20种),已完成约定用量的149.42%,其中有18个品种已超额完成约定用量;对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药品总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均有大幅下降;医院整体药占比由29.15%降至23.53%。结论: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为其用量得以顺利落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主要诊断“手足口病”为关键词,抽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电子病历245份,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该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品种、用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以男性幼儿为主,男女比例2.02∶1,平均住院时间6.39d;人均住院费用和人均药品费用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人均药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以营养支持类药物、抗菌药物、中药制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糖皮质激素为主。结论:该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治疗以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为主;营养支持类药物、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抗病毒药物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剂存在无适应证用药问题;中药治疗以注射剂为主,在总药费中占比较高,人均花费较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林筑  吕兰婷 《中国药房》2021,(3):268-272
目的:研究美国Medicaid项目处方药费用控制措施,为我国医保药品支出控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等,梳理美国Medicaid项目的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做法和对医保费用影响,并提出对我国医保药品控费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Medicaid项目处方药费用控制措施包括药品利用管理和药品控费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军队合理医疗药品目录》的实施对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用药的影响。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药房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药物利用的数据,包括药品种类、数量、使用频度、日均费用、药品总费用、处方量和单张处方金额等,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自2004年8月《军队合理医疗药品目录》实施以来,处方量和单张处方金额分别增长了6.6%和72.3%。7类药品(包括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激素类及其有关药物等)的用药频度仅增长了27.9%,但是它们的消耗金额增长了172.0%。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具有更好疗效和更高价格的药品开始用于军队公费医疗。结论:《军队合理医疗药品目录》使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药房军人可使用的药物品种增加,药品档次提高,药品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评价方法在临床路径给药方案的实践应用。正确认识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对临床路径的建立和应用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呼吸科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其中实施前(路径前组)100例,实施后药师参与(路径后组)100例,比较2组在给药方案药物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药占比(药物费用/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占比(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药物费用)、检查费用、治疗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药物费用、住院总费用、成本-效果、住院时间方面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效果、安全性、检查费、药占比、抗菌药物占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师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评价方法,协同医师制订给药方案,规范了合理用药,降低了药品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个人和社会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监管对策,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明确辅助用药定义、制定辅助用药界定标准而确定辅助用药目录。采取处方点评、动态监测、分级管理以及合理用药宣传与培训等措施,加强对辅助用药监管。从信息科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辅助用药监管前(2017年)、监管后(2018年)各季度的药品使用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监管前后的药占比、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辅助用药监管成效显著,监管前、监管后的药占比分别约为45%、32%,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分别约为260、190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约为4000、3000元,监管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监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用药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也明显改善。结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既能减少药品开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又能促进合理用药。但是,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辅助用药监管还充满诸多困惑,亟需国家卫生部门出台辅助用药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沧州市"医保"患者药品使用情况及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以算术平均数和构成比等指标描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药品费用水平,利用秩和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比较"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费用。结果:"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30%~35%,《沧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药品费用占全部药费的9%以下,"医保"患者的药费高于自费患者。结论:沧州市"医保"患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较好,但药品费用仍有降低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