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2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性深静脉血栓病人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患肢护理及病情观察,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2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复查彩超示患肢深静脉通畅未见血栓。 相似文献
4.
兰惠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
<正>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着产妇的生活质量,如果栓塞脱落形成急性肺栓塞时,可能严重影响产后恢复,甚至危及产妇生命~([1])。随着医疗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而是对于疾病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发生,达到 相似文献
5.
6.
7.
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佩英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5):393-39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2003年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84例,按危险因素评分并分成低、中、高危险组并以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用同一标准进行监测比较。结果 采用积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等方法后,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产科分娩的144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产妇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6年12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者1687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治愈,3例转院治疗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认为对行剖宫产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给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24 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相关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产妇护理干预48 h后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6年12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者1687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治愈,3例转院治疗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认为对行剖宫产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93例,在围手术期针对其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结果: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术后2~5 d,住院治疗10~15 d后好转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8例,24~40岁,平均30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4例。体重63~81kg,肥胖者3例。8例患者术后均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较多。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增粗、压痛明显,术后持续发热,血象偏高。除临床症状、体重外,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确诊。患者除采取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主要采取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经积极治疗与精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2007年7月,我们为187例孕妇合理选择剖宫产术,术后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满意。现将预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7例,25~40岁。其中初产妇113例,经产妇74例。臀位49例,巨大儿28例,羊水过少30例,脐带绕颈25例,相对头盆不称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全部产妇行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2预防护理2.1心理护理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多发生于术后或制动患者[1]。剖宫产术后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更好地认识下肢深静…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下肢深静脉凝固,导致静脉腔阻塞,造成静脉回流障碍。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以及剖宫产率的升高,LEDVT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引起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肺动脉栓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2-3]。有效的护理方法对剖宫产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为探讨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LEDVT的预防作用,本研究对78例剖宫产患者进行了不同的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珍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1245-12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血管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抗凝、祛聚、溶栓。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29例痊愈,5例显效,2例好转;对未痊愈的患者间隔7 d后,行第2疗程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要以预防为主,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间或导致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将11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90例和对照组580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采用体位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及发生LEDVT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37%.LEDVT发生率为0.85%;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5.69%,LEDVT发生率为3.10%.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LEDVT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