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C)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由于该病较少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故易被误诊.本文报告1例EG患儿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嗜酸细胞 (EC)性胃肠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 ,可能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以EC浸润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为典型特点。EC浸润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诊断的金标准取决于内镜活检、腹水找EC、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活检。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激素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 ,随着内镜技术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 ,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该文就有关小儿EC性胃肠炎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嗜酸细胞(EC)性胃肠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以EC浸润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为典型特点。EC浸润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诊断的金标准取决于内镜活检、腹水找EC、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活检。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激素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该文就有关小儿EC性胃肠炎临床研究的讲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术后小肠结肠炎(EC)的结肠镜下表现及其与手术因素的关系.方法 我院238例HD术后患儿随访1~8年,其中临床诊断为EC者45例,均行结肠镜检查.观察EC的结肠镜下表现,并将EC组与非EC组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镜观察EC,近吻合口结肠表现为黏膜水肿质碎、充血、大片糜烂,9例合并溃疡;远离吻合口结肠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3例合并溃疡;吻合口周围结肠炎症较回肓部重(P<0.01).EC组其他手术并发症17例(吻合口病变8例,复发3例,解剖异常6例),非EC组13例(吻合口病变7例,复发1例,解剖异常3例);EC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8%高于非EC组6.7%(P<0.01).结论 HD合并手术并发症者,EC发生率高;可能因手术并发症引起病变主要集中在吻合口及周围结肠,肠镜观察EC表现为近吻合口周围结肠炎症较重,远离吻合口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5.
Xiang W  He XJ  Ma YL  Yi ZW  Cao Y  Zhao SP  Yang JF  Ma ZC  Wu M  Fu SM  Ma JL  Wang J  Zheng W  Kang H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1):829-833
目的 了解1,25(OH)2D3对载脂蛋白E缺乏鼠(apoE-/-)主动脉内皮细胞(EC)增生、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apoE-/-鼠主动脉EC分离培养,MTT法观察1,25(OH)2D3影响apoE-/-鼠EC生长,TUNEL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1-2、Fas mRNA和eNOS mRNA表达.结果 细胞对照组与无水乙醇对照组EC增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62±0.031)vs.(0.158±0.006),p>0.05],1,25(OH)2D3在10-4、10-5、10-6、10-7、10-8 mol/L时EC增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浓度1,25( OH)2D3作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189±0.013)、(0.285±0.011)、(0.296±0.026)、(0.284±0.017)、(0.233±0.010),P >0.05],选定10-6mol/L 1,25(OH)2D3为研究浓度,干预分离培养apoE-/-鼠主动脉EC.1,25( OH)2D310-6mol/L组、细胞对照组、无水乙醇对照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5.14±3.19)、(18.94 ±4.22)、(19.27±4.58),Bcl-2 mRNA分别为(0.78±0.16)、(0.46±0.21)、(0.42±0.17),Fas mRNA分别为(0.43±0.12)、(0.79±0.21)、(0.81±0.20),eNOS mRNA分别为(0.56±0.16)、(0.39±0.13)、(0.35±0.11).25(OH)2D3干预组EC凋亡指数、Fas mRNA、eNOS mRNA降低,Bcl-2 mRNA增高(P均<0.01),细胞对照组与无水乙醇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在1,25(OH)2D3干预组,eNOS表达量与凋亡指数、Fas mRNA呈负相关(r=-0.676、-0.758),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 =0.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1,25(OH)2D3刺激apoE-/-鼠主动脉EC增生、抑制主动脉EC凋亡,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 mRNA表达,上调eNOS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血中胃泌素水平与胃肠道发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血中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对72例早产儿应用放射免疫法监测其生后12h内开奶前及第3、7d空腹血中胃泌素的水平;并以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①早产儿组生后开奶前及第3、7d空腹血中胃泌素水平分别为(61.39±23.63)、(93.19±37.11)、(126.33±45.3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88±30.00)、(135.10±33.86)、(178.29±45.93)ng/L(P<0.001);但随胎龄、日龄、奶量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②早期喂养(含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能提高早产儿胃泌素水平及其对喂养的耐受性.结论早产儿消化道机能能适应胃肠道营养,应用合理的喂养方式早日开始胃肠道营养可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相似文献   

7.
正嗜酸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由Palubinskas~([1])和Brown~([2])于1960年首次报道的一种罕见的膀胱增殖性疾病,常呈肿瘤样改变,组织学表现为膀胱透壁性炎症,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病变炎症、纤维化或坏死,并可导致膀胱挛缩~([3])。EC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表现多与泌尿道感染、膀胱肿瘤极为相似,实验室检查多样,缺乏特异性。儿童EC发病率低,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分析(附184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 184例 ,对其临床表现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①发病年龄均 >2岁 ,平均发病年龄 (7.8± 2 .6 )岁 ;6 7.4 %患儿于秋冬季节发病 ;6 2 .5 %患儿有明确诱因 ,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②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皮肤紫癜 ,分布于下肢 (10 0 % )、臀部(47.3% )、上肢 (17.4 % )等。 89.1%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 ,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症状为首发症状后 2周内出疹 ,先出现肾脏损害而后出疹者罕见。胃肠道及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 6 0 .9%和 4 4 .6 %。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 5 2 .2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 (或 )蛋白尿 (6 8.8% ) ,病理改变主要为Ⅰ~Ⅲ级 (85 .2 % )。③ 4 4 .0 %病人血沉增快 ,2 4 .1%ASO增高 ;6 3.7%病人IgA增高 ,IgG ,IgM及补体绝大多数正常。 结论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 ,且有其本身临床特征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哮喘诊断的实验室指标在婴幼儿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115例,分为婴幼儿即3岁以下、6岁以下和7岁以上3组,正常对照20例。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T—IgE);抗凝静脉血、嗜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细胞(EC);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过敏原;详细询问哮喘息儿个人及家族过敏性疾病史。结果(1)婴幼儿哮喘组T-IgE,EC,ECP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年长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婴幼儿哮喘组个人过敏性疾病阳性率高于年长儿;(3)哮喘组T—IgE、EC以及EC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4)哮喘组患儿具有较高的个人和家族过敏性疾病史阳性率以及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结论T—IgE、EC、ECP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婴幼儿个人过敏性疾病史对诊断哮喘较年长儿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相对于其他受累的系统,胃肠道受累并未受到重视.SLE的胃肠道损害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相混淆,而不能得到准确而及时的诊断.但有些SLE相关的胃肠道受累如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现对SLE常见的胃肠道损害,包括食管及胃受累、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狼疮性胰腺炎、狼疮性腹膜炎、假性肠梗阻、蛋白丢失性肠病、肝脾受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SLE的胃肠道损害,提高对该类疾病的重视程度,以期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