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倩 《中医杂志》2006,47(6):454-45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2.
肖倩  谭善忠  沈建军 《中医杂志》2011,52(2):136-13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 eA 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类型与中医肝郁脾虚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HB eA g阴性且被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型和BCP区、前C区变异的情况,并同湿热中阻型患者做比较,同时结合肝郁脾虚型证型积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患者相同位点的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型患者在HBV基因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变异类型占各HBV基因型的比例也不相同(P<0.05);肝郁脾虚型患者各基因型及各基因变异类型肝郁脾虚证候计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基因型和前C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HB eA g阴性肝郁脾虚型患者中常见,HBV基因型和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检测264例C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PreS1Ag和乙肝三系,按中医辨证分5种证型,观察各种证型血清PreS1Ag、HBeAg阳性分布状况。结果:HBeAg、PreS1Ag阳性组中湿热中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HBeAg、PreS1Ag阴性组中肝郁脾虚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HBeAg、PreS1Ag阳性组中偏实证组病例分布比例明显高于HBeAg、PreS1Ag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PreS1Ag阴性组中偏虚证组病例分布比例明显高于HBeAg、PreS1Ag阳性组中偏虚证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PreS1Ag阳性加HBeAg阴性模式病例偏实证组病例明显少于偏虚证组。结论:CHB中医证型与血清乙肝PreS1Ag、HBeAg阳性分布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BCP联合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本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联合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治疗的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及BCPnt 1762A-T和nt1764G-A联合点突变。结果 实证组的变异株检出率明显高于虚证组,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变异株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实证者可能较易发生BCP联合点突变,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可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从中医辨证方面为拉米夫定抗病毒的选择时机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52周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用药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从而确定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2周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为最高,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以肝胆湿热型较低,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用药前注重中医辨证分型,对提高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有益,从而对用药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肖倩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15-2116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将87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CD3+、CD4+/CD8+比值均下降,CD8+明显升高,与健康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组患者CD4+下降明显,同健康组及HBeAg阳性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免疫下降,符合中医虚证特点;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更易发生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型CD4+阴性表达率较高,与肝肾阴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肝郁脾虚型CD8+阴性表达所占比例较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型CD4+、CD8+强阳性表达率较高,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内CD+、CD+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患者各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120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型,同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e Ag、HBV DNA及HBV前C区变异株的检测,并用B超检查脾脏肿大情况。结果:湿热中阻型ALT、AST、TBi L、DBi L明显高于其他4型。与其他3型比较,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GLo明显偏低,ALb和A/G明显偏高。脾肿大发生率最高的是瘀血阻络型,较低的是湿热中阻型及各虚证。HBe Ag阳性率及HBV DNA复制程度各虚证均较高,前C区基因变异率各虚证均较低。结论: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患者肝脏炎症反应明显,但湿热中阻型多为疾病早期,预后较好,为黄疸的常见证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多为疾病后期,患者肝功能较低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毛果  蔡光先  陈斌  廖亮英 《河南中医》2016,(11):1931-1933
目的:分析近五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涉及CHB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进行特征评价与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胆湿热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辨证分型基本一致。结论: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初步规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六种,人体体质的多元性与CHB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型标准难以囊括所有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肝郁脾虚型92例,瘀血阻络型3例,肝肾阴虚型2例,脾肾阳虚型0例。HBeAg阴性携带者分别为4、87、5、4、0例。2组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散在出现,没有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各证型与HLA-DR13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即A1762T/G1764A)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证型5种,设3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定量(HBV-DNA)水平及HLA-DR13基因,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测序法检测样本血清BCP变异,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并分析各证型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DNA定量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阳性率各组间比较,肝郁脾虚型HBe Ag阳性率高于与其他各证型(P〈0.05),即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肾阳虚型CD3^+及CD3^+CD4^+值明显降低(P〈0.05),肝胆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CD3^+CD4^+/CD3^+CD8^+值亦降低(P〈0.05),各证型CD3^+CD8^+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13基因定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组降低(P〈0.05);BCP突变以肝肾阴虚型阳性率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13和BCP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指定专人辨证分型,按常规检测肝病的ALT,TTT,TBIL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湿热中阻型患者ALT,TBIL值明显增高,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阳性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瘀血阻络型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HBcAb,HBV-DNA阳性率各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有明显的相关性。ALT,TBIL,HBeAg,HBeAb等临床检测项目可作为CHB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思路。方法:对13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肝功能、血清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其中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ALT、TBil)水平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HBV-DNA在湿热中阻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郁脾虚型次之,在瘀血阻络型中最低;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宜作为划分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水平及HBV-DNA载量正相相关,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IL-6水平在各证型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其总体变化趋势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型.其中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本文的6个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与肝胆湿热组、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肝郁血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NF-α浓度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两种不同中医证型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两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sAg定量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第12、24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中阻型有较好的趋势;治疗48周及停药随访第24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定量下降情况肝郁脾虚型优于湿热中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疗效优于湿热中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慢乙肝患者129例,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32例,湿热中阻型32例,肝肾阴虚型23例,脾肾阳虚型20例,瘀血阻络型22例。全部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各证型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疗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改善方面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疗效与慢乙肝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2例患者中,肝胆湿热证型22例,肝郁脾虚证型20例,对两种证型患者进行生化检验,观察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例肝胆湿热证型患者体内AST、ALT、GGT、DBIL、TBIL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型,两种证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肝胆湿热证型、肝郁脾虚证型)存在相关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