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腺苷是严重创伤及组织缺血缺氧时释放的重要内源性调质,主要通过腺苷受体发挥作用。血管平滑肌上主要有4种腺苷受体亚型(A1AR,A2aAR,A2bAR及A3AR),其中A1AR和/或A3AR活性及其偶联信号活性的抑制,或A2aAR和/或A2bAR活性及其偶联信号活性的上调,或两者同时发生,通过Rho激酶和/或PKC依赖信号通路,参与对血管MLC磷酸化及钙敏感性调节,并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RhoA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RhoA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复制休克模型,取离体血管环,观察Rho激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肌球蛋白轻链磷酸激酶(MLCK)对RhoA增加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同时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观察RhoA对缺氧后VSMC Rho激酶、MLCP和MLCK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对NE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RhoA的激动剂U-46619可明显升高休克后血管反应性,RhoA特异性抑制剂C3酶可拮抗U-46619所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升高。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降低由U-46619所引起的血管反应性的升高,MLCP的抑制剂Calyculin可进一步增加由U-46619所引起的血管反应性的升高,而MLCK抑制剂对U-46619的作用影响不明显。缺氧后MLCK、Rho激酶活性以及MLC20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MLCP活性明显升高,RhoA激动剂U-46619可明显升高缺氧后VSMC的MLC20磷酸化水平、Rho激酶活性和降低MLCP的活性,且U-46619的这一作用可被RhoA抑制剂C3酶所拮抗,调节RhoA的活性对MLCK活性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 RhoA可通过Rho激酶调节MLCP活性和 MLC20磷酸化水平调节休克后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查明重症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机制。方法:测定大鼠脊斜肌细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在反应性下降时用微电极记录离体主动脉及细动脉条平滑肌静息膜电位;用激光共聚集显微镜动态测定单个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变化,观察ATP毓四通道(KATP)阻滞剂优降糖对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和血管反应性的作用。结果:在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细动脉平滑肌膜电位负值减小,血管对NE反应性增高;失血性休  相似文献   

4.
腺苷在一定浓度下对血管形成、免疫逃避、肿瘤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腺苷由细胞释放后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腺苷受体结合对细胞的功能起调节作用。腺苷受体A3(A3 adenosine receptor, A3AR)在腺苷调节细胞活力和生长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在很多肿瘤中表达增高,A3AR可能成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 um_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BKCa)在重症失血性休克中的变化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harybodotoxin(CTX)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恢复作用。方法1.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一侧股静脉用以测量血压和放血 ;2.酶法分离出单个肠系膜A2、A3血管平滑肌细胞 ;3.应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记录法记录休克组及假手术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变化 ,并用 pClamp7.0软件对所记录通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整体动物静脉给药比较观察生理盐水和CTX对休克动物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升压作用的影响 ,并计算对比休克动物24h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后BKCa 异常激活 ,在高钾细胞外液中 ,单通道电导由对照组的(131±4)pS(n=52)增加为休克时的(172±6)pS(n=38,P<0.01) ;通道的开放概率(Po)在膜电位为20、40和60mV时 ,比正常组增加 ,但没有显著意义(P>0.05) ,而随着膜电位的增加 ,休克组开放概率的增加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使Po增加e倍的电压增幅由14mV降为11mV) ,当膜电位去极化为80和100mV时 ,Po分别由对照组的(15.5±2.8) %和(19.6±3.8) %增加为休克组的(21.2±2.6) %(P<0.05)和(30.3±3.4) %(P<0.01)。休克120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在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点肠系膜上动脉(SMA)一级分支微血管环的血管反应性、SMA中Ang-1、Ang-2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观察在缺氧高血管反应期和低血管反应期,给予和抑制Ang-1、Ang-2对SMA一级分支血管环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1)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反应性呈早期增高、晚期降低的双相变化,休克10min组NE的Emax最高,为正常的129.3%(P0.01);Ang-1的蛋白表达也呈早期增高、晚期降低的双相变化,休克10min组的Ang-1蛋白表达最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85倍;Ang-2的蛋白表达在休克早期变化不大,在休克后期逐渐增高,休克4h组的Ang-2蛋白表达最高,为正常对照组的2.90倍。(2)在高血管反应期(缺氧30min),外源性给予Ang-1对血管反应性影响不大,尽管NE的Emax增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外源性给予Ang-2可降低血管反应性(P0.01);在低血管反应期(缺氧4h),外源性给予Ang-1可改善血管反应性(P0.01),外源性给予Ang-2可进一步降低血管反应性(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Ang-1、Ang-2的差异表达,这种差异表达参与了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降低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NO在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防治。方法:复制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测定脊斜肌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休克至血管反应性下降时,用同位素标记底物法测定脏器中NOS活性;分离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用荧光探针和共聚焦显微镜测定NO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和诱导性NOS(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膜电位的影响;回输全部失血同时给L-Arg和AG观察其对大鼠24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休克至血管反应性降低时,心、肝NOS活性增加。L-Arg对对照组大鼠ASMC的膜电位无影响,但可使反应性低下大鼠的ASMC超极化;用AG预处理ASMC,则降低L-Arg引起的超极化幅度。回输全部失血时给AG可增加大鼠24h存活率。结论:HS后期ASMC中iNOS激活导致NO产生增加,并引起ASMC超极化可能是失血性休克后期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最适缺血预处理方法。在体实验,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管径对去甲肾上腺素(NE)收缩反应性和NE升压反应的影响;离体实验,应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后大鼠SMA环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确定最适缺血预处理方法为:夹闭腹主动脉1 min,开放5 min,重复3次,2 h后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这种方法可显著增加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在体实验,缺血预处理可显著增加休克晚期NE的升压效应和在体SMA对NE的收缩反应(P<0.01)。离体实验,与失血性休克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SMA在休克早期(休克即刻)对NE的收缩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明显下降(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休克后期(休克2 h、3 h、4 h),缺血预处理组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改善血管钙敏感性发挥对休克后期血管反应性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淋巴管结扎或肠淋巴液引流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血管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影响,探讨肠淋巴液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sham组(仅手术)、shock组(复制HS模型)、shock+ligation组(复制HS模型,行肠淋巴管结扎)、shock+drainage组(复制HS模型,行肠淋巴液引流)。记录所有动物在不同时点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E 3μg/kg)后平均动脉血压(MAP)的变化;维持低血压40 mmHg 3 h后,制备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环(均n=36)。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SMA血管环对NE反应性以及钙敏感性[梯度Ca2+、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胰岛素(Ins)分别孵育]的变化。结果:Shock组在休克即刻和0.5 h△MAP显著高于sham组,在1.5 h、2 h、2.5 h、3 h均显著降低;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在休克即刻、0.5 h、1 h时△MAP显著高于sham组,在2.5 h和3 h时显著降低;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在休克0.5 h后多个时点的△MAP均显著高于shock组。Shock、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和Ca2+的敏感性均显著低于sham组;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和Ca2+的敏感性均高于shock组。SMA与AngⅡ或Ins孵育后,shock、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性均显著低于sham组,且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均显著高于shock组。结论:以肠淋巴管结扎或肠淋巴液引流阻断休克肠淋巴液回流,均可提高HS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其机制与提高钙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是各类脑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但过度的胶质化会成为中枢神经突起再生的障碍。腺苷及其类似物作为神经递质对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有明显的影响,ATP及腺苷可通过各自的受体来促进或抑制星形胶质化腺苷受体P2X7,P2Y在星形胶质化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对调节胶质化的信号通路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控制胶质化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后的淋巴液(PHSML)在血管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和休克+引流组。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40±2) mmHg, 90 min],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在复苏结束后,引流休克肠淋巴液至6 h,观察PHSML引流对休克大鼠各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随后,将引流至体外的PHSM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孵育6 h,观察PHSML对HUVECs形态以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休克组大鼠肺、心肌、肾、肝、脾和小肠外观的蓝色程度、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干湿重比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HSML引流逆转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发现,4%和10%PHSML  0~3 h、3~6 h以及脂多糖(10 mg/L)均引起了HUVECs的形态学损伤,降低了细胞活性与跨细胞电阻,增加了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结论:PHSML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保护作用以及与蛋白激酶C(PKC)α、ε的关系。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吡那地尔在休克前不同时间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的升压效应[平均动脉压(MAP)增幅]和收缩血管效应[肠系膜上动脉(SMA)管径变化]的影响,以及对SMA一级分支微血管环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观察PKCα、PKCε抑制剂对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保护效应的影响,以及吡那地尔预处理对PKCα、PKCε蛋白转位的影响,证实PKCα和PKCε的作用。结果:(1)失血性休克2 h后,NE的升压效应和收缩血管效应、SMA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1),25μg/kg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可改善休克后的上述变化;(2)PKCα和PKCε的拮抗剂可以消除25μg/kg 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诱导的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保护,使NE的Emax分别降低42.9%和62.9%(P0.01),使Ca2+的Emax分别降低31.1%和56.1%(P0.01);25μg/kg 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使PKCα和PKCε的胞膜表达较休克2 h增高,胞浆表达较休克2 h降低(P0.01)。结论:吡那地尔预处理可通过诱导PKCα和PKCε的转位和活化,提高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反应性和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以及NO对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35±5)mmHg]并提取肠系膜上动脉总裂解蛋白,采用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休克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情况;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NO对BKCa通道酪氨酸磷酸化的调控及其时-效、量-效关系。结果:失血性休克2 h及4 h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明显增强 (P<0.01 );L-精氨酸(5×10-5-5×10-4 mol/L)孵育30 min即可诱导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增强,2 h内无明显下降;且L-精氨酸诱导BK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症失血性休克可增强血管平滑肌BKCa 通道酪氨酸磷酸化,且NO参与了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Cx40/Cx43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或Cx43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x40/Cx43AODN)阻断SMA Cx40或Cx43表达,观察缺氧处理后SMA的收缩反应性、钙敏感性、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激酶(MLCP/MLCK)的活性、20 kD的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Cx40AODN可以降低正常组、1 h和3 h缺氧组SMA MLCP活性,增加MLC20磷酸化水平,改善血管的钙敏感性和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3AODN可以增加各组血管的MLCP活性,减少MLC20磷酸化水平,降低血管的钙敏感性和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0和Cx43AODN对SMA MLCK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Cx40和Cx43主要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水平调节血管的钙敏感性,从而调节休克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固脱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和方法:以[3H]地塞米松为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正常对照组、失血休克组和固脱汤加失血休克组大鼠肝胞液及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用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测定了血浆中皮质酮(CC)的浓度。结果:固脱汤加失血估克组失血12h后肝胞液及胸腺细胞GR高于失血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别不显著。失血休克组及固脱汤加失血休克组血浆CC的浓度的差别不显著,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固脱汤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失血休克时GR的减少而不影响血浆CC的水平,为固脱汤抗休克从受体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Rho激酶在肠淋巴管结扎或肠淋巴液引流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失血性休克组(shock)、休克肠淋巴管结扎组(shock+ligation,行肠淋巴管结扎)、休克肠淋巴液引流组(shock+drainage,行肠淋巴液引流),在休克3 h或sham组的相应时点,制备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环,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SMA血管环对梯度钙离子收缩性的变化;shock+ligation与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分别与Rho激酶激动剂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抑制剂fasudil孵育后,观察钙敏感性变化。结果: Shock组SMA血管环的钙敏感性显著低于sham组;shock+ligation组与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钙敏感性显著高于shock组,但低于sham组。Shock+ligation组与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与AngⅡ或fasudil孵育后,AngⅡ不同程度地提高了shock+ligation组与shock+drainage组大鼠SMA血管环对梯度钙离子的收缩性与pD2;fasudil显著降低了两组大鼠SMA血管环对梯度钙离子的收缩性与最大收缩力Emax,降低了shock+ligation组的pD2。结论: Rho激酶在阻断休克肠淋巴液回流提高血管钙敏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硫化氢(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PPG)和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作用于行肠淋巴液引流的大鼠,探讨H2S在肠淋巴液引流减轻休克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休克组、休克+引流组、休克+引流+PPG组(45 mg/kg,放血前0.5 h,ip)和休克+引流+NaHS(28 μmol/kg,放血前0.5 h,ip)组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低血压1 h后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休克+引流+PPG组和休克+引流+NaHS组在输液结束后,行肠淋巴液引流至液体复苏结束后3 h。观察肝组织形态,检测血浆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H2S、CSE、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休克组大鼠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以及肝组织H2S、CSE、TLR4、IL-10、IL-12、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肠淋巴液引流显著降低了休克组大鼠血浆AST、ALT、TBA以及肝组织H2S、CSE、IL-10、IL-12、TNF-α含量;PPG使休克+引流组大鼠血浆AST、ALT、TBA以及肝组织H2S、TLR4、IL-10、IL-12、TNF-α含量进一步降低;NaHS则提高了休克+引流组大鼠血浆AST、ALT与肝组织H2S、TLR4、IL-10、IL-12、TNF-α的含量。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休克组和休克+引流+NaHS组大鼠出现了肝细胞损伤,假手术组、休克+引流组、休克+引流+PPG组大鼠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肠淋巴液引流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抑制H2S生成、减轻H2S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