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所谓的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粘膜层,从病理检查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后者癌组织来穿透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由于这类病变小,症状轻微,各项检查方法又非绝对可靠。所以病人多半不来医院就诊,即便到医院也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作者从1964~1988年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313例。从本组病例分析,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1.早期癌的发现本组病例的切除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0%以上,其效果之佳,足以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60年代  相似文献   

2.
超长食管癌2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长食管癌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探讨超长食管癌的治疗对策。方法 地1987年3月至1992年8月间215例超长食管癌单纯外放射治疗、外放射+腔内放疗、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术前放疗患者的生存率采用kab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其它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失败的原因。结果 超长食管癌术后放疗和术前放疗疗效较好,术前放疗不增中手术并发症,能明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死亡者尸检资料证实,向胃转移的发生率为2~15%,但尸检或手术前,能发现胃内转移灶者极其罕见。最近,我们遇到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既发现胃内亦有病变,术后证实为食管癌胃转移。现将其临床所见、病理特征及治疗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Barrett食管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中DNA修复酶MGMT及XRCC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Barrett食管与正常食管上皮中XRCC1与MGMT的蛋白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它们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XRC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9.2%明显高于Barrett食管组的59.1%与正常食管组织的57.1%(P<0.05).XRCC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食管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部位、分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食管癌组MGMT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2%明显低于Barrett食管组的77.2%与正常食管组织的85.7%(P<0.05).MGMT的表达在食管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指标中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肿瘤部位、分型及年龄、性别无关.二者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XRCC1与MGMT基因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XRCC1和MGMT在食管癌中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两者修复损伤途径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病理科1987年11月-1993年12月收检的31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标本进行分析。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5.6%,胸上段ECa,胸中段ECa,胸下段ECa的LNM率分别为29.2%,44.3%,54.8%。LNM程度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表明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KAI1和E-Cadher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和E-cadherin蛋白在60例食管癌及对应的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KAI1表达(50%)显著低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81.67%)(P〈0.01)。食管一常组织中E-cadherin表达(80%)显著高于癌组织(41.67%)(P〈0.01)。KAI1低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食管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两者表达皆与食管癌的人体分型无关(P〉0.05)。KAI1与E-cadherin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cadherin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KAI1低表达未见对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影响;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ideo-assisted thorae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切除的临床经验,评价VATS食管癌切除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VATS食管癌切除的33例临床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37-83岁,平均65岁.肿瘤平均长度4.8cm,均为鳞状细胞癌.胸上段癌7例,胸中段癌13例,胸下段癌13例;TNM分期:T1 N0M0 5例,T1N1M0 8例,T2N0M0 10例,T2N1M0 8例,T3N1M02例.手术操作分三步:经右胸VATS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33例均成功经VATS切除食管肿瘤.手术时间平均2.5h,其中VATS游离时间1.0h,胸腔出血量平均120ml,清扫淋巴结平均17.1个,其中胸部淋巴结8.6个.平均住院时间11.2d.术后发生心率失常2例,肺部感染5例,无死亡.结论:完全采用VATS对Ⅰ、Ⅱ期食管癌切除是可行的,近期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切除(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ideo-assisted thorae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切除的临床经验,评价VATS食管癌切除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VATS食管癌切除的33例临床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37-83岁,平均65岁.肿瘤平均长度4.8cm,均为鳞状细胞癌.胸上段癌7例,胸中段癌13例,胸下段癌13例;TNM分期:T1 N0M0 5例,T1N1M0 8例,T2N0M0 10例,T2N1M0 8例,T3N1M02例.手术操作分三步:经右胸VATS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33例均成功经VATS切除食管肿瘤.手术时间平均2.5h,其中VATS游离时间1.0h,胸腔出血量平均120ml,清扫淋巴结平均17.1个,其中胸部淋巴结8.6个.平均住院时间11.2d.术后发生心率失常2例,肺部感染5例,无死亡.结论:完全采用VATS对Ⅰ、Ⅱ期食管癌切除是可行的,近期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组(n=29)及胸腹腔镜组(n=35),分别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切口显著减小(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胸腹腔镜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及开放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访期间胸腹腔镜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1),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颈、胸上段食管癌使用MLC技术照射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14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行常规模拟定位制定常规治疗计划,并以此计划的照野中心为中心行CT扫描,用MLC技术设计第2种方案,同时将资料传入ADAC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方案。将此3种方案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肿瘤长度的检查结果:钡透和内镜结果相近(P=0.108)、与CT比较有差异。常规模拟定位的中心与肿瘤的GTV中心在X、Y、Z轴上相差3.4、8.1、5.9him。以等中心点归一,给与处方剂量60Gy/30F,3种照野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36%、94%、100%,占CTV23%、85%、92%。3种照野的100%GTV体积剂量分别为45、58、62Gy。V20分另Ⅱ为13.6%、13.5%、12,7%。结论 常规模拟定位难以满足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的剂量要求。使用MLC技术的照野可以达到和适形照野相同的靶区剂量分布,建议使用但应注意脊髓的剂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尤以华北太行山地区较为严重,其河南省每年平均死亡25000多人,居全国食管癌死亡率的第一位。195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根据全国恶性肿瘤防治规划,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研究协作,在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建立了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试点基地。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河南省肿瘤研究所的医疗科研人员,先后深入高发区林县,与当地医疗卫生人员协作,开展了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调查研究,建立肿瘤防治专业机构和全县居民食管癌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制度,有计划地收集研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动态资料,为各单位、多学科大协作开展食管癌病因学预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人类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分布于五大洲许多地方,而且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其死亡率不一。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据国内统计资料,每年死亡近16万人(中国调整死亡率为14.59/10万人口,下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1.80%, 是国内仅次于胃癌的第二位恶性肿瘤。由于它在不少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发病高的地区,严重地危及群众的生命健康,亟需加以防治;同时,多年以来它也是国家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基本掌握了它的发病情况和分布规律,在国际上可谓独树一帜。这里就其流行特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三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5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可靠的术式。方法:对53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行下颈野、胸野、上腹野淋巴结清除术,胃管成形代食管,经胸骨后或食管径路,于颈部行食管胃手工缝合。结果:手术切除率100%,近期随访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对于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切除全胸段食管,行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术,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保留迷走神经肺支,术中行幽门成形术,留置空肠营养管,胃管经食管床引至颈部,直视下食管胃分层间断缝合,符合食管癌根治原则,有利于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300例食管癌患者的随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Xiao Z  Yang Z  Liang J  Miao Y  Wang M  Yin W  Gu X  Zhang D  Zhang R  W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8-611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术后3-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5周50Gy,25次;全纵隔为5-6周50-60Gy,25-30次。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39.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7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Ⅲ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3.1%和35.1%(P=0.0027)。术后放疗组的胸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6.2%、3.1%和0.5%,单一手术组分别为25.9%、13.2%和5.8%(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单一手术组为1.8%,术后放疗组为4.1%(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放疗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血糖情况、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的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根据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随机分为术后第1天组(d1),术后第3天组(d3)和术后第7天组(d7)。每日监测7段血糖;术后第1、3和7天分别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转铁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尚可,未出现严重糖代谢并发症。3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P0.05),并且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P0.05)。结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比较明确的病因有亚硝胺类化合物、霉菌毒素和遗传因素等。大量研究表明,食管癌的本质是细胞基因组本身的改变,其中包括H-ras,C-myc,EGFr,hst-1和int-2等癌基因的扩增和激活,以及抗癌基因Rb的丢失和P53的突变等。根据现有资料,本文提出了食管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三种分割放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