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3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在拔除6F动脉鞘管6h后下地活动,观察其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0例141个穿刺部位中发生小血肿8处,皮下淤血8处,小渗血3处,发生腹膜后血肿1处,随访1~3d,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6h下地活动是可行和安全的,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与冠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应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TM)与人工压迫止血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Angio-SealTM止血疗效及安全性,并对其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将接受CAG与PC I术的患者277例,分为Angio-SealTM组(107例)与人工压迫止血组(170例),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ngio-SealTM止血组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相比,止血时间、卧床及制动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并发症明显降低。应用Angio-SealTM止血成功率97%。结论:Angio-SealTM止血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3.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拔管后压迫和制动时间长,且易出现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我科于2003年2月至7月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部位,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 ,应用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立即应用Angio Seal装置闭合动脉穿刺点止血 ,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结果 :Angio Seal血管闭合成功率为 97 2 % ,止血时间(2 0 4± 1 81)min ,制动时间 (4 17± 2 0 5 )h。 3例术后少量渗血 ,1例术后即刻迷走神经反射。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 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 ,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高危患者同样适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 ,拔除股动脉鞘管后 ,用压迫器或指压使股动脉壁上的穿刺孔封闭止血 ,现就我院病例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2 0 0 2年在我院行介入诊疗股动脉穿刺患者 178例 ,其中 13 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40例行经皮冠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后拔鞘管后采用手法压迫止血。1.2 止血方法 介入治疗后立即拔鞘 ,无需局部麻醉 ,如拔鞘延迟 ,则拔鞘时可在穿刺局部皮肤、皮下组织注射少量利多卡因 ,避免局部疼痛。拔鞘时 ,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在股动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股动脉用力向下压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之间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病人 316例。分为A组(15 0例 )和B组 (16 6例 )。A组使用Angio 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 ,穿刺侧肢体制动 4h。B组使用常规方法止血 ,穿刺侧肢体制动 2 4h。结果 A组在止血时间和移动时间上显著低于B组。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处理时间上A组也显著低于B组。结论 Angio seal是安全、有效的 ,应广泛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临床表现、徒手压迫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1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用徒手压迫法治疗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徒手压迫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22例患者接受了PCI,60例患者采取人工压迫止血,术后卧床时间(12.10±0.76)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11例,动静脉漏1例,出血假性动脉瘤2例;62例患者使用血管闭合装置,术后卧床时间(6.65±2.10)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5例,无动静脉漏和出血假性动脉瘤.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6.65±2.10)h和(12.10±0.76)h,P<0.001),血肿(18.3%和8.1%,P=0.091)、动静脉漏(1.6%和0,P=0.323)、假性动脉瘤(3.3%和0,P=0.147)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并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术中穿刺部位的选取也发生着转变.现就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目前使用的穿刺部位进行总结,包括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尺动脉以及最近新提出的远端桡动脉,并对这些入径的优劣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12.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俸永红 《山东医药》2009,49(28):115-116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因患者手部血管限制,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手部缺血性坏死,因此,手部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比较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1 2 5例病人 (男 86例、女 39例 ,年龄 65 .7± 1 2 .3岁 ) ,在行心导管术后 ,分为人工压迫组 [Ⅰ组 ,63例 ,其中分为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 (CAG)组35例 (IA) ,冠脉介入治疗术组 2 8例 (IB) ]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组 [Ⅱ组 ,62例 ,CAG组 35例 (ⅡA) ,冠脉介入治疗术组 2 7例 (ⅡB) ]。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人抗凝水平行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止血时间 ,平卧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与人工压迫止血组时间比较 ,经皮血管缝合组止血时间和平卧时间有显著缩短。有 4例病人首次应用缝合器止血失效 ,首次成功率达 91 % ( 5 8/62 ) ;失败 2例 ,再用缝合器缝合获得成功 ,总成功率达96% ( 60 /62 )。在ⅠB组有 1例病人在血管成形术 3天后出现再次急性心肌梗死 ,给予静脉 (尿激酶 )溶栓后于穿刺伤口再出血而需压迫止血 1h。结论 :经皮血管缝合器应用的安全性优于人工压迫组 ,缩短了止血与下床走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股动脉穿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选择先天性心脏病住院行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分为2组,每组50例,年龄2~51岁。壳聚糖组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对照组则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方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操作及患者制动时间以及排尿、情绪、睡眠等情况。结果壳聚糖组止血成功率10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组平均止血操作[(9.5±6.2)min]及制动时间[(10.2±4.6)h]明显少于对照组[(18.4±5.1)min,(24.7±5.8)h](均为P<0.001),同时,壳聚糖组出现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烦躁、迷走神经反射及血肿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其中睡眠困难的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效果好,明显缩短止血和患者制动时间,不增加局部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47例假性动脉瘤病人,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进行临床分析,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43例行人工压迫法,4例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方法,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人工压迫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8~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2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入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止血组(壳聚糖组)、桡动脉专用止血器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比11.8%,P=0.023)。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总时间较对照组短[(222.5±46.1)min比(291.5±45.6)min,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进行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减少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显著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诊疗术的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传统压迫法与采用Angioseal缝合器止血法的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CAG及PCI患者214例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压迫止血组和血管缝合组,比较两组术后制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Angioseal缝合法成功率达100%,与压迫法止血比较下肢制动时间不论单纯CAG还是PCI均显著缩短(P<0.01),缝合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渗血、局部血肿、迟发出血(第3天以后,至1周)、心迷走反射等显著低于传统压迫止血组(P<0.01)。结论:Angioseal缝合器止血较传统压迫止血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介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不断开展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病人接受该项手术 ,以往的动脉压迫止血法因需卧床 2 4小时 [1] 而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后不仅缩短了卧床时间 ,而且减少了术后尿潴留与血肿的发生率。本文就此对本院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作一介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选择的病例为 1 998年 1月~2 0 0 0年 7月住院接受心脏介入术的病人 ,共 1 0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5 0例。实验组男 3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4.7岁 ;对照组男 32例 ,女1 8例 ,平均年龄 63.2岁。实验组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的压迫止血是介入手术中的基础技术,常常被忽视,出血并发症较多。作者于2000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工作期间,观察了众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不同个人的压迫止血操作方法、止血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2000年1月~12月期间作者亲自行冠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300例,其中男215例,女85例,年龄31~78岁,平均49岁。合并高血压169例,糖尿病74例,肥胖59例。手术应…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澳洲进修期间,总结了237例门诊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用4F动脉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其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病人237例,男性146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60.6岁。常规选右股动脉为穿刺点,插入4F动脉鞘后给予2000 U普通肝素,随后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室造影。均用4F造影管。术后拔除动脉鞘,压迫止血10~15min,止血后60min病人下床活动,120min后病人回家,家中电话随访48h。不宜早期下床的病人有:术区血肿>5cm,需紧急介入治疗或用肝素治疗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有明显不舒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