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9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的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股骨12例,胫骨4例,肱骨2例,腓骨1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3例,干骺端6例;主要的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3例行螺旋CT平扫检查,其中1例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发生于前肋,类圆形,单房5例,多房1例,3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相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29例,CT12例,MRI10例。结果误诊为尤文肉瘤8例,其他原发性骨恶性肿瘤4例,骨转移瘤5例,骨髓炎7例,骨结核3例,骨囊肿2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缺乏认识占75.9%(22/29);不恰当地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占44.8%(13/29);诊断思维偏差占82.8%(24/29)。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正确有效地应用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并结合临床,大多数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能在治疗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7例,CT检查9例,MRI检查4例。结果:长骨6例,椎体5例,颅骨3例,锁骨2例,髂骨1例,病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5.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及X线、CT及MRI等影像资料,其中X线10例、CT 5例及MRI 4例。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2例,其中8例单发,2例累及2个相邻两个锥体。X线表现为4例椎体明显塌陷变扁,前后径及横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呈硬币征。4例呈不同程度楔样变。2例呈局部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3例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7例椎间隙大致正常,2例椎间隙稍增宽,1例椎间隙稍变窄。6例有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影。结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单发灶21例,多发灶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多种影像学(X线、CT、MRI)表现,并对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X线诊断可见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以骨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经CT检查的7例患者均可在病灶处观察到略低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得肿块影,晚期可见骨质硬化;经MRI检查的9例患者,可见病灶处T1WI序列上呈低-中等信号,T2WI序列是呈混杂中等-高信号。观察不同病理学分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见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比较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各有优缺点,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相结合可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小儿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MRI呈T1WI相对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 小儿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可以提高其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6例,诊断准确率85.7%;MRI示7例病变椎体均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或呈盘状改变,6例伴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冠状面扫描图像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1例椎弓根受累;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均表现明显强化,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炜  吴国忠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3):234-235,245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11例为单发,位于下颌骨1例,颞骨2例,肩胛骨2例,锁骨1例,髂骨3例,长骨2例;1例为椎体多发。主要表现: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组织改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胃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与治疗水平 ,该文对 1976年 1月~ 1998年 4月收治的 4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 ,40岁以下者占 6 2 .3%。患者病史较长 ,无消瘦 ,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外 ,亦无贫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并发溃疡率高 (92 .6 8% ) ,其中 15例作X线钡餐检查 ,误诊为胃癌 8例 ,胃溃疡 7例。 41例均作内镜检查 ,经胃镜确诊者仅 16例 (39.0 2 % )。该疾病术前误诊率高 ,但只要仔细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与内镜下溃疡形态学特点 ,同时对可疑病变多处取材 ,行挖掘式活检 ,并作病理检查 ,就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在治疗上 ,手术切除为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1.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发25例(25/30)占83.3%,多发5例(5/30)占16.7%。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骨破坏的影像学征象因部位不同而异,本病具有骨破坏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CT及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显示更清楚。  相似文献   

12.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 7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总结其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共24例,原发19例,继发5例,大多为青少年,病变主要分布于四肢长骨,也见于肋骨及骨盆骨,病变部位主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相应部位骨代谢增高。  结论  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4例骨髓瘤的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发病部位包括肩胛骨2处,肋骨11处,颅骨16处,脊柱18处。18例为病灶多发,6例病灶单发。主要CT表现为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软组织肿块等。结论骨髓瘤的CT表现有某些特点,CT可在骨髓瘤的发现和诊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MRI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及评价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并用MR评价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前后的MR表现。结果1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STIR为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造成青少年扁平椎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后破坏的骨质逐渐修复,MR较X线更敏感显示病灶,表现为T1WI低信号区逐渐被高信号影修复,周围软组织明显缩小。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可敏感地显示病灶,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颅骨破坏性疾病类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51例资料完整的颅骨破坏性疾病。结果 51例中,骨髓瘤为15例,脑膜瘤及转移性骨肿瘤各10例,骨髓炎、垂体腺瘤及嗜酸性肉芽肿各3例,血管瘤、胆脂瘤各2例,结核、听神经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结论 颅骨破坏性疾病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