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rnaturity,ROP)以往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 fibroplasia)。1942年由Terryr首先报道,本病的显著特点是晶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增生,故得此名。1984年被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ROP)。ROP是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的双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最后导致视网膜瘢痕、玻璃体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2.
积极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 fibroplasia,RLF),1942年Terry首先报道,当时发现早产患儿晶体后有白色纤维组织而命名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后来研究表明,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所致。1984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旧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早产儿尤其伴有低体重者易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改变,重症可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永久性失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冷凝治疗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管理模式。方法 对370例符合筛查指征的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对25例阈值或Ⅰ型阈值前期病变ROP患儿进行冷凝治疗,术前术后在新生儿病房管理,新生儿科医师负责处理围手术期全身并发症,眼科医师术后定期随访检查眼底。结果 ROP的发生率为22%,阈值和Ⅰ型阈值前期病变发生率为6.8%。56例1期、2期病变未治疗,定期随访眼底恢复正常。25例50只眼阈值、Ⅰ型阈值前病变冷凝治疗成功率为92%,2例4只眼冷凝治疗后发生部分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病变控制。随访9个月病变控制眼底正常的有44只眼(88%),出现视网膜脱离或后极部视网膜皱褶的有6只眼(12%)。6例术后12h内发生呼吸暂停,3例术后第1天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结论 冷凝治疗可以作为治疗ROP阈值病变的选择,近期疗效较好。ROP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是呼吸管理。ROP患儿围手术期处理需要眼科医师和新生儿科医师密切合作共同管理。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相关疾病及早期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产儿视网膜病 (retinopathyofprematurity ,ROP)是指由于早产视网膜发育不成熟 ,生后血管异常增生 ,并伴有纤维化 ,最终可能导致小儿视力障碍的疾病。以往称之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为更全面地反映本病的本质 ,近年来将其更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1- 3 ]。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 ,该病已成为使小儿失明的主要病因 ,占儿童致盲原因的 5%~ 8% ,故引起国内外学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2 ]。一、早产儿ROP的相关疾病早产儿ROP发生的根本机制是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在各种不良内外环境的作用下 ,非规律性地异常增生 ,涉及多种与血管发育、血流动力学变…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征,并评价眼底激光凝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9例符合筛查指征的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共发现ROP患儿108例,1、2期及3期非阈值病变ROP患儿74例,阈值病变ROP患儿34例;对阈值病变ROP患儿进行眼底激光凝固术治疗,术后眼科医师定期检查眼底.结果 ROP总发生率为8.6%(108/1255),占筛查数的19.7%(108/549),阈值病变ROP占早产儿的2.7%(34/1255),占筛查数的6.2%(34/549).1、2期及3期非阈值病变ROP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均较阈值病变ROP患儿大,而吸氧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1、2期及3期非阈值病变患儿未治疗,定期随访至眼底恢复正常.34例阈值病变ROP患儿的68只眼接受眼底激光凝固术治疗,成功率为94.1%,2例(4只眼)治疗后发生部分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病变控制.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吸氧时间越长,ROP阈值病变的发生率越高;预防的关键是早期筛查;眼底激光凝固术治疗是阻止阈值期ROP发展的有效方法;术后处理重点是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应用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体重 ≤ 1500 g)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应用rhu-EPO治疗的94例为治疗组,未应用rhu-EPO的65例为对照组,生后6周或纠正胎龄35周时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分期标准进行ROP诊断和分期,同时对多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严重ROP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rhu-EPO治疗 ≥ 10剂,发生严重ROP的风险高于rhu-EPO治疗剂数<10剂(r = 6.429,P < 0.001),开始治疗时间 ≥ 14 d发生严重ROP风险明显高于 < 14 d( r =46.000,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hu-EPO治疗剂数 ≥ 10剂发生严重ROP风险高(r = 9.348,P < 0.001)。结论 应用rhu-EPO是早产儿ROP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氧诱导新生鼠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 (retinopathyofprematurity ,ROP)的动物模型 ,为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选择 7日龄新生小鼠 5 4只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2 7只 ,在氧浓度为 75 %的密闭容器中生长 5d ,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 ;对照组 2 7只 ,吸室内空气。观察两组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染色 ,以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视网膜切片经常规HE染色 ,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 ,以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新生鼠在高氧中生长 5d后 ,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 ,视网膜大片区域无灌注 ;回到正常空气中 2d后 ,新生血管开始形成 ;回到空气中 5d后 (生后第 17天 ) ,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高峰。实验组小鼠生后第 17天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 4 4个 ,而对照组不足 2个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 结论 该动物模型视网膜病变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似 ,制备过程简便 ,可重复性高 ,并可进行定量研究 ,是研究ROP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较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采用RetCamⅡ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对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2185例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成ROP组和非ROP组,计算ROP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OP的危险因素.结果 接受眼底筛查的2185例早产儿中,共发生ROP287例,发生率为13.1%.按国际ROP分类标准,Ⅰ区病变34例、Ⅱ区病变147例、Ⅲ区病变106例,分别占11.9%、51.2%和36.9%.1、2、3期病变分别为11 7例、142例和28例,分别占40.8%、49.5%和9.7%,未发现4、5期病变.其中36例患儿发现附加病变,占1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OR=0.859,95% CI:0.770~0.958,P=0.006)、出生体重低(OR=0.729,95%CI:0.634~0.838,P=0.000)、吸氧时间长(OR=2.221,95%CI:1.904~2.592,P=0.000)、辅助通气(OR=3.104,95% CI:2.096~4.956,P=0.000)、呼吸暂停(OR=1.767,95% CI:1.103~2.831,P=0.018)和贫血(OR=2.242,95%CI:1.641~3.604,P=0.000)是早产儿发生R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ROP发生率较高,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时间长、辅助通气、呼吸暂停和贫血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从而降低R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支持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模式和特点.方法 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对25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250例早产儿检出ROP 23例,其中1期10例,2期5例,3期4例,急性后极部ROP 1例,5期3例.通过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ROP 1期、2期、3期病变,附加病变等典型病变的特征图像均被捕获,并总结出正常早产儿和ROP患儿的眼底特征.结论 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支持下的ROP筛查模式能够清晰获取早产儿眼底图像,并准确记录ROP筛查结果.操作简单,可望成为ROP筛查项目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围产期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73例胎龄<32周的BPD早产儿的病例资料, 根据是否发生ROP分为ROP组(n=64)和非ROP组(n=109)。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BPD早产儿发生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BPD早产儿发生ROP的价值。同时分析BPD严重程度与ROP发病的关系。结果 ROP组患儿的出生胎龄[(28.0±1.1)与(28.8±1.2)周, t=4.01]、出生体重[(1 075.9±141.4)与(1 143.2±168.6)g, t=2.6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13.
输卵管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镜是90年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新型的内窥镜技术,是唯一一种对输卵管内膜病变及程度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可了解输卵管腔内正常解剖生理及病理学改变,提高对输卵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明确输卵管阻塞原因并决定治疗方案,具有创伤性小,直接诊断,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门诊应用等优点,是过去20年诊断和治疗输卵管性不育最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释放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 (LNG -IUD ,Mirena)对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2 7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术后服用三苯氧胺 (1~ 10 8个月 )引起的子宫内膜增厚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经过宫腔镜及诊断性刮宫除外子宫内膜癌后 ,宫内放置Mirena ,每 1~3个月行阴道B超 1次 ,观察放置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 7例置Mirena患者 ,从放置前子宫内膜平均厚度 (1 30± 0 4 2 )cm ,到放置后 3、6及 12个月以上时 ,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 (0 95± 0 2 9)cm、(0 93± 0 36 )cm及 (0 78± 0 2 2 )cm ,P值均 <0 0 1。不良反应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但大多可自行停止。结论 释放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对服用三苯氧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增厚的子宫内膜具有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轻微。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可以保护服用三苯氧胺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适合国情的、能改善早产儿管理结果的组织形式。 方法 2003 年 3 月 1日至10月31日早产儿监护病房(premature infants ICU,PIICU)所有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316例为PIICU组,2002年3月1日至10月31日入NICU的所有早产儿243例为NICU组,对比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两组间主要特殊治疗措施除中心静脉插管的使用率以 PIICU组较高(26.3%比14.4%,Z=-3.404,P<0.01)外,其他措施使用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间除视网膜病变患病率(1. 3%比 1. 9%,Z= - 1. 063,P> 0. 05)差异无显著性外,总体出院痊愈率(94.0%比84.4%,Z=-3.710)、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痊愈率(90.0 %比 73.6%,Z=-3.374)均为PIICU组高于NICU组(P均<0.01)。随访慢性肺部疾病(0.6%比2.9%,Z=-2.091)、脑发育不全的患病率(2.2%比6.2%,Z=-2.383)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患病率均为PIICU组低于NICU组(P均<0.05)。 结论 PIICU的开展达到了改善救治效果的目的,且起积极作用的因素主要在于PIICU组织运行的本身。  相似文献   

16.
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评价(附60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通过对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研究 ,评价其疗效。方法 :治疗对象均为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 ,共 80例。随机分为 :超声治疗组 6 0例和光谱治疗对照组 2 0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 ,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超声治疗后 ,患者的瘙痒症状基本缓解甚至可以完全消失 ,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可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率达 95 %。超声治疗前后的病理对比研究发现 :超声治疗后表皮及真皮层组织结构逐渐趋于正常 ,基底层色素细胞沉积。结论 :超声是目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宫颈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过度与不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子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在我国,尽管缺乏全国详细的统计资料,但子宫颈癌也呈现上升状态。我国每年发病约13.5万。每年死亡人数约5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颈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skeleton,Nr-CWS)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宫颈中心就诊的子宫颈HSIL患者,回顾性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