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β-HCG联合孕酮(progesterone,P)、肌酸激酶(creatine k inase,C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可疑异位妊娠病人50例为实验组,正常宫内妊娠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 IA)测定血清β-HCG、P水平,用ELISA法测血VEGF水平、酶动力法测CK水平,在β-HCG的基础上分析P、CK、VEGF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内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CK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HCG联合P、VEGF作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有临床价值,而CK不宜作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散点图直观分析正常早孕、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妇女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P)水平配对分布趋势,结合孕龄的差异,建立一种新的妊娠结局预测模式。方法选择正常早期单胎妊娠对照组191例,自然流产患者150例、异位妊娠患者204例。用电发光免疫法测血清β-HCG及P水平。结果正常早孕组孕龄血清β-HCG平均值为(7812.52±3599.29)IU/L,P平均值为(35.27±12.91)nmol/L;自然流产组血清β-HCG平均值为(1298.07±1808.83)IU/L,P平均值为(6.66±4.42)nmol/L;异位妊娠组β-HCG平均值为(2118.23±2905.75)IU/L,P平均值为(6.37±5.58)nmol/L;自然流产组血清β-HCG及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t=21.75,P=0.000(95%CI:5925.31-7103.79)及t=28.49,P=0.000(95%CI:26.52-30.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及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t=17.25,P=0.000(95%CI:5045.02-6〈343.57)及t=28.32,P=0.000(95%CI:26.79-30.7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自然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P=0.001(P〈0.05),两组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57(P〉0.05);通过绘制血清β-HCG及P水平分布散点图直观显示正常早孕组聚集在以P为纵坐标25-60nmol/L,以血清β-HCG为横坐标的5000-10000IU/L范围内(发生率59.69%),而自然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聚集在P〈10nmol/L,HCG〈2000IU/L范围(发生率64.78%)。在孕龄≤49天,P〉20nmol/L均为正常早孕,孕龄〉70天,P〈10nmol/L,均为非正常早孕。结论 P较β-HCG水平具有更好的预测非正常妊娠的能力;结合孕龄利用散点图P与β-HCG联合预测更为准确、直观;随妊娠时间的延长,正常早孕β-HCG水平有迅速增加的趋势,异位妊娠有缓慢增加的趋势,而自然流产则有降低趋势;P水平不能有效区分然流产与异位妊娠。孕龄≤49天,P〉20nmol/L可作为正常早孕的诊断标准,孕龄〉70天,P〈10nmol/L可作为非正常早孕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联合检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P)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及保守治疗中的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4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和P水平,并与146名早期正常妊娠者作对照,比较保守治疗前后血清β-HCG和P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成功组患者血清β-HCG和P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显示,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和P水平低于宫内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血清β-HCG下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下降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血清P比β-HCG更快下降至正常水平。因此,联合检测血清β-HCG和P可辅助确诊早期异位妊娠,为患者赢得治疗时机的同时对预后监测也具有临床意义。动态血清P测定可作为一种优于血清β-HCG的预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血β-HCG监测118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清p-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选择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18例(药物保守治疗者72例,手术治疗者46例),测定其血清β-HCG值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能用药物保守治疗且成功者其血清β-HCG含量全部〈200ml U/mL,而需手术治疗者血清β-HCG含量〈200ml U/mL者仅占26.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这提示血清β-HCG值的监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治疗措施的选择及保守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血清β-HCG是判定治疗成败与否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正常早孕、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妇女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P)水平,建立正常早孕、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的妊娠结局预测模式,并利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方法选择正常早期单胎妊娠对照组191例,自然流产患者150例、异位妊娠患者204例。用电发光免疫法测血清β-HCG及P水平,建立单独β-HCG、P以及β-HCG和P联合积分预测模式。结果正常早孕组孕龄血清β-HCG平均值为(7812.52±3599.29)IU/L,P平均值为(35.27±12.91)nmol/L;自然流产组血清β-HCG平均值为(1298.07±1808.83)IU/L,P平均值为(6.66±4.42)nmol/L;异位妊娠组β-HCG平均值为(2118.23±2905.75)IU/L,P平均值为(6.37±5.58)nmol/L;自然流产组血清β-HCG及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t=21.75,P=0.000(95%CI:5925.31-7103.79)及t=28.49,P=0.000(95%CI:26.52-30.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及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孕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t=17.25,P=0.000(95%CI:5045.02-6﹤343.57)及t=28.32,P=0.000(95%CI:26.79-30.7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自然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P=0.001(P<0.05),两组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57(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β-HCG、P水平及联合积分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973、0.984,(P值均<0.05),95%CI分别为(0.845-0.913)、(0.959-0.986)、(0.973-0.994)。结论单独P较β-HCG水平具有更好的预测非正常妊娠的能力;联合积分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最强;单独P和联合积分与单独β-HCG预测妊娠结局的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妊娠时间的延长,正常早孕β-HCG水平有迅速增加的趋势,异位妊娠有缓慢增加的趋势,而自然流产则有降低趋势;P水平不能有效区分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6.
黄琼 《医学信息》2018,(24):128-130
目的 探究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孕酮、β-HCG及CA125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设为异位妊娠组,同期选取30例正常妊娠者设为对照组,选取30例宫内妊娠流产者设为自然流产组,比较阴道彩超、血清孕酮、β-HCG及CA125等指标,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检出率。结果 异位妊娠组及自然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及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而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与自然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水平高于自然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超、血清孕酮、β-HCG、CA125单一检测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分别为72.50%、55.00%、52.50%、47.50%,低于联合检测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孕酮、β-HCG及CA125检测可提高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和雌二醇(E2)的联合检测在妊娠早期对异位妊娠、正常妊娠和先兆流产的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就诊当天产妇外周血中β-HCG、P、E2的血清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的早孕者,其血清β-HCG、P、E2水平明显高于异位妊娠及先兆流产患者,而先兆流产患者血清β-HCG、P、E2水平明显高于异位妊娠患者。结论β-HCG、P、E2可作为正常妊娠、异位妊娠和先兆流产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以作为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孕中期血清标志物在产前筛查和妊娠结局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在产前筛查和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929例孕中期孕妇血清AFP和β-HCG,以1:380为截断值,筛查出高危和低危孕妇,追踪受检孕妇妊娠结局至产后7d。结果产前筛查出高危孕妇270例(9.22%),整个妊娠期间,出现1例晚期自然流产,7例胎死宫内,185例孕妇(68.5%)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发现染色体异常6例(1例21-三体儿,5例平衡易位),产后高危组发现7例合并其它系统畸形。低危组随机抽取719例作为对照组,妊娠期间出现2例胎死宫内,13例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未发现染色体异常,产后低危组发现25例合并其它系统畸形,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及胎死宫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孕妇孕前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与自然流产次数、产次、高龄相关性最强。对孕后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在妊娠合并先兆子痫、新生儿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中期血清AFP和β-HCG的异常,主要用于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高,但亦预示胎儿发生胎死官内和妊娠合并征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IVF-ET)异位妊娠(EP)患者血β-HCG的动态变化及临床预测应用价值,旨在选择一种有效的预测IVF-ET术后发生EP的实验指标。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辅助生殖实验室所行206个成功周期,均在胚胎移植后第12、14、16天取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β-HCG。结果206例中继续妊娠率为71.8%(148例),异位妊娠11.2%(23例)。继续妊娠和异位妊娠在ET后第12、14、16天β-HCG浓度均升高,异位妊娠组β-HCG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β-HCG值连续检测升高大于1倍者117例占79.0%,异位妊娠23例中β-HCG值连续检测升高大于1倍者3例占1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HCG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预测IVF-ET术后发生EP的有效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aspase-1和IL-1β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半胱氨酸酶-1(e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两者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三组)及22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第三天血清caspase-1和IL-1β的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aspase-1水平显著增高(P分别〈0.05,〈0.01,〈0.01);HIE组间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清caspase-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L-1β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HIE组显著增高(P〈0.01);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组间血清IL-1β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3)血清caspase-1与IL-1β呈正相关(r=0.7934,P〈0.0001)。结论 (1)血清caspase-1水平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协助临床分度的指标。(2)急性期HIE血清IL-1β测定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1.
血清孕酮、HCG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HCG定量测定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96例孕期在4~6w的早孕者中进行血清孕酮、HCG值的测定。结果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的血清孕酮、HCG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01);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HCG值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P〈0.001)。结论测定妊娠4-6w早孕者的血清孕酮、HCG值时预测早期先兆流产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细胞多肽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肝癌、34例肝硬化患者及30名对照组人员的血清TGF—α、TGF--β1、TNF—α三项指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VEG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结果:肝癌患者组血清四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肝硬化组血清TGF—α、TGF--β1、VEGF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多肽生长因子TGF—d、TGF--β1、VEGF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提示上述四项指标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医学信息》2010,23(18):3421-342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β-HCG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β-HCG检测联合诊断。结果在接受阴道超声检查、β-HCG检测的34例患者中,25例患者经过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11.22mm,为异位妊娠患者,与B超及后穹窿穿刺手术确诊结果对比符合率为73.53%(25/34),β-HCG检测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61.76%(21/34),子宫内膜厚度+β-HCG检测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提高到了97.06%,这表明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β-HCG检测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β-HCG检测大大提高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正常妊娠的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孕酮和β-HCG48h增长率的差异,并对比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同单独检测孕酮或β-HCG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孕酮和β-HCG48h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孕酮或β-HCG(P<0.05)。结论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高效、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β—HCG测定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76例异位妊娠患者血清和(或)腹腔(后穹窿)穿刺血标本的β-HCG,来研究其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是:47例中单独检测静脉血清的43例(91.49%)均为阳性(>5μg/L);单独检测腹腔血的3例均为阳性;有26例同时检测静脉血清和腹腔血,检测静脉血清的21例(80.77%)为阳性,检测腹腔血的25例(96.15%)为阳性。结果提示腹腔血β-HCG含量高于静脉血清β-HCG含量,测定β-HCG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是一项有价值的实验方法,但有时仍有假阴性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血糖和血脂水平变化,探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70例糖尿病高危妊娠妇女及7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糖、血脂进行测定,并与正常未孕育龄妇女作对照。结果糖尿病高危妊娠妇女空腹血糖,1h血糖、血脂及正常妊娠妇女血脂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有极显著差异(P〈0.01),正常妊娠妇女血糖则低于正常育龄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高危妊娠妇女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空腹血糖及1h血糖显著增高,(P〈0.01),血脂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强对妊娠期妇女尤其是糖尿病高危孕妇血糖、血脂的监测,对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和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检测早早孕试条是目前临床诊断妊娠、异位妊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诊断葡萄胎,绒癌可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病人血(尿)中β-HCG 的含量。我们通过测定早早孕试条出现结果的时间,同时与测定的同一标本中的β-HCG 的含量作对比,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早早孕试条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越快,尿β-HCG 含量越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在妊娠早期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CL/RIA技术对300例早期妊娠者血清孕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检测。结果血清P值〉60nmol/L,血β-HCG〉50mIU/ml患者85例,占28.33%,经卧床休息,未用药治疗,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在30-60nmol/L,血β-HCG10—50/mIU/ml患者155例,占51.67%,经黄体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30nmol/L,血β-HCG〈10mIU/ml患者45例,占15%,终止妊娠者均可见清除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见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清孕酮与β-HCG上升不同步患者15例,占5.0%,均最终难免流产。结论对于妊娠早期者动态观察血清孕酮与β—HCG,对于妊娠结局的预测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异位妊娠患者和宫内正常妊娠同时监测β-HCG、孕酮(P);对保守治疗成功与失败者检测E2、CA125水平,探讨血清学指标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绝经期前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OPG-RANKL系统的关系以及骨灵汤对IGF-1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OP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每组各40例,均给予抗OP中药骨灵汤(骨碎补、鹿角胶、菟丝子等)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OPG和RANKL。采用包被放免法(IRMA)检测血清IGF-1。结果绝经后组血清IGF和RANKL的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前组(P〈0.01),绝经后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前组(P〈0.01);血清IGF-1、TGFβ1浓度与血清OPG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003、P=-0.622和r=0.000、P=-0.713;血清IGF-1、TGFβ1浓度与血清RANKL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012、P=0.549和r=0.001、P=0.667;绝经前妇女骨灵汤治疗后,血清IGF和TGFβ1水平升高(P〈0.05),OPG水平明显升高(P〈0.01),RANKL浓度下降(P〈0.05);绝经后妇女骨灵汤治疗后IGF、TGFβ和OPG水平升高(P〈0.05),RANKL浓度下降(P〈0.05)。结论骨灵汤可以通过上调IGF-1和TGFβ1的表达,影响OPG-RANKL系统,从而调节骨代谢,达到防治OP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