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脂肪细胞内分泌学研究进展以及对2型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新的认识,使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由既往的相关关系上升更加密切的病因发病关系。减肥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重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代谢指标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体重干预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体重干预组的干预措施还包括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结果:体重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加强体重干预,特别是运动干预,干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体重的减轻,更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合并糖尿病 (DM)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 。探讨肥胖型 2型DM的治疗问题 ,日趋受到关注。本文通过用芬氟拉明对 2 0例肥胖型 2型DM病人的治疗 ,研究了其对血糖、体重的影响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按照WHO诊断标准 (1985年 )新诊断的门诊糖尿病病人 2 0例 ,男 7例 ,女 13例。年龄 32~ 55a ,体重指数均≥ 2 5kg/m2 。经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 1w后 ,空腹血糖仍大于 7.8mmol/L ,无急性合并症者。入选病人治疗前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 (FBG)和餐后 2h血糖 (PBG) ,重复 2次 ,取其…  相似文献   

4.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 ,过剩的营养供应加之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糖尿病 ,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型糖尿病 )的不断增加。据 1994年全国糖尿病的普查结果 ,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者分别达 2 .5 %和 3.2 % ,比 80年代增加了 3倍 ;营养普查结果也显示我国人口超重和肥胖者高达 2 3% ,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现将我们的有关调查资料作一分析 ,以期研究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系。1 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 2 1名 ,男性 14名 ,女性 7名 ,年龄48~ 83岁 ,均为 1998~ 1999年我院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通过减肥可以降低其血糖,减轻体重,太罗是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在降糖的同时,有减肥的作用。本文通过用胰岛素增敏剂太罗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研究其对血糖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太罗对肥胖型2型患者减少体重和降低血糖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BMI与代谢指标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5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不同分为肥胖组(BMI≥25kg/m2)206例及非肥胖组(BMI<25kg/m2)302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身高、腰围、臀围、体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BMI、腰围身高比值、腰臀比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TC、TG、LDL-C、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血尿酸(SUA)、肝酶(ALT、AST、ALP、GGT)],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MI与上述各指标的关系,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分析BMI的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肥胖组BMI、腰围身高比值、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肥胖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肥胖组患者FBG、HbA1c、TG、ALT、AST、GGT、SUA、FIN、IRI亦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显示,BMI与腰围身高比值、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BG、HbA1c、TG、ALT、AST、GGT、SUA、FIN及IRI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法分析显示,IRI、SUA、舒张压、ALT为最相关影响因素。肥胖组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变、高血压发病率及脂肪肝患病率与非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I越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越明显,其FBG、TG、SUA水平越高,更易出现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肾脏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体重,积极纠正血糖、血脂、SUA水平,有利于降低罹患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7.
减肥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减肥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体重、血脂、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再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餐后血糖、糖负荷下各个时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0.01。且体重下降绝对值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血脂谱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减肥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尚可调整胰岛素分泌和血脂结构。  相似文献   

8.
钟天胜 《吉林医学》2014,(24):5385-5386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将73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BG、2 h PG及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值、BMI及WH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肥胖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脂肪代谢与合成,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能显著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减肥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行为干预及药物控制,使其体重指数下降至理想水平。结果有3例(6.25%)糖耐量完全恢复正常,有22例(47.82%)糖耐量得以改善,有10例(21.73%)有改善但仍处于糖尿病水平,有11例(23.91%)无改善。结论减肥程度与糖耐量改善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新荣 《广西医学》2007,29(1):104-105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常合并IR及脂代谢紊乱.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BMI与IR及血脂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81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nter)、髋部总体(Total)和华氏三角(Ward's)的骨密度.按年龄分为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内又按体重指数分为:BMI≤20 kg/m2为低体重组(A组),20<BMI≤25 kg/m2为正常体重组(B组),BMI>25 kg/m2为超重组(C组),比较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内各部位骨密度均为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而且大部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内体重和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有相关性,而且体重的相关性更强.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0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继续采用原治疗方案并在每日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停用其他降糖药物,改服用利拉鲁肽,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eC肽、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以及体重指数(BMI)以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等均有所下降,空腹eC肽、餐后2hC肽均有所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和体重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体重指数24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12例,既往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及阿卡波糖片,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者,改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HbA1c的控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有所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有不同程度下降,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够更加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型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选取7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选取70例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B组,另选取7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SDNN、SDANN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SDNN、SDANN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RMSSD、PNN50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患者RMSSD、PNN50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即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并降低迷走神经活性,这可能将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柳  文重远 《医学综述》2013,(22):4182-418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21例,患者停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改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1-IbA1c)、eC肽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ec肽、餐后2heC肽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低血糖发生,部分患者有恶心、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74)和对照组(n=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48例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单用罗格列酮4mg/d,观察治疗12周前后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BMI、HbA1c、HOMA-IR、TC、TG、Fg显著下降。结论:罗格列酮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具有降糖、降脂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外,并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于青 《河北医学》2008,14(8):941-943
目的:对比不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及生化项目差异。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据不同发病患者体重指数分为非肥胖组(BMI<30)和肥胖组(BMI≥30),比较两组发生慢性并发症及生化项目的差异。结果:肥胖组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X2=4.31,P<0.05).肥胖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和TG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故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不同体重指数( BMI)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种或2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欠佳),按照 BMI 分为三组,即正常组(BMI <24 kg /m 2)32例,超重组(BMI 24~28 kg/m 2)38例,肥胖组(BMI >28 kg/m 2)30例。三组患者均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 FBG、2 hPG和 HbAlc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除正常组 FBG 外,三组其余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P <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改善幅度更大( P <0.05),且超重组和肥胖组体重较治疗前下降( P <0.05)。三组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三组 TC、TG、LDL-C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拉鲁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 BMI 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