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X线相衬成像能够在无对比剂和降低曝光量的情况下观察生物组织尤其是软组织的内部结构.该实验利用同步辐射相干X线,根据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和人的离体肝组织标本内部的血管结构.方法所有样品经10%甲醛溶液固定,并切成6 mm厚,10 mm×10 mm大小备用.成像胶片为富士工业胶片(Fuji-IX80).实验是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4W1A光束上进行的,实验装置类似于全息成像,最大光斑为20 mm×10 mm,光子能量为8 keV.改变样品和胶片的距离,以获得最佳的成像质量.结果兔肝标本的血管树得到清晰显示,人肝硬化标本的扭曲的异常血管也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的最小的血管直径小于20 μm.结论在第一代同步辐射上,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肝脏样本内部的血管结构可以通过X线同轴轮廓成像的方法得到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辐射类同轴相衬成像在人乳腺癌离体标本中的应用。方法:12例乳腺癌标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X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BL13W)上进行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二维及三维成像,最后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将所得影像学资料与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物像距为100 cm、能量为13 ke V时,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衬度分辨率。类同轴相位衬度二维及三维成像均可在无对比剂条件下清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最小肿瘤血管直径约9μm。结论:同步辐射类同轴相位衬度成像可检测人乳腺癌标本中的肿瘤新生血管,清晰观察肿瘤血管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为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各种干预或治疗措施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提供了检测和监测方法,具有很高的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兔股骨头软骨缺损同步辐射X线相衬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同步辐射X线相衬成像技术进行兔股骨头软骨组织缺损的观察.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头,一侧制成软骨缺损,对侧股骨头未缺损作为对照.以同步辐射宽带光对股骨头进行类同轴全息相衬成像.所有标本行普通X线成像以对比观察.结果同步辐射相衬X线成像技术可见清晰的50 μm左右软骨微缺损.结论同步辐射相衬X线成像技术可检测到普通X线成像技术无法检测到的软骨微缺损,并可进一步分析病变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对大白鼠离体肝脏、肺脏进行X线相衬成像实验,并与常规X线技术对比,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利用同步辐射装置的插入件辐射引出的空间相干X射线,应用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对大白鼠离体的肝脏、肺脏进行X线相衬成像。同时,对离体的大白鼠肺脏进行常规X线摄影,并进行对比。结果 大白鼠离体肝脏血管成像未能显示内部结构;离体肺脏的同轴轮廓成像清晰度及分辨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技术。结论 X线相衬成像从原理和实践上,其分辨率都高于常规X线技术,但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步辐射相衬CT对离体生物软组织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手术切除人贲门标本3块、食管及食管癌标本各2块及自尸体标本提取的大脑中动脉组织2块固定并自然干燥,之后行同步辐射相衬CT成像,观察成像显示的软组织结构,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同步辐射相衬CT图像清晰显示正常贲门及食管壁3层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黏膜面光整;在食管癌标本则显示癌组织浸润食管壁;对大脑中动脉组织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管壁及血管腔内状况。结论 同步辐射相衬CT成像能清晰显示离体生物软组织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衬度成像技术--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对肾脏成像的可能性.方法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采用X线衍射增强成像法对离体的大鼠肾样品进行成像,成像样品的厚度分别为2 mm和120 μm.成像后的样品进行组织学切片,其结果和DE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离体大鼠肾衍射增强成像可清晰显示常规成像方法无法观察到的走向清晰的髓质区直集合管和乳头管,以及常规需经造影处理才可见的小叶间动、静脉,最细可分辨直径为30μm的管道结构.结论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法具有早期观察肾脏髓质病变及血管微细病变的潜力,该方法为目前影像学尚不能观察到的生物样品结构的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常犬肺动脉三维CT重建中不同剂量对比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行CT血管成像时,需要静脉注入碘对比剂,并且随着对比剂应用剂量的增大,对患者带来的危害也相应增大.目的:验证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12只健康家犬参照临床上人的碘海醇(300 mgI/mL)使用剂量,根据<药理实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得出相应犬的3个剂量组分别为碘海醇2.40 mL/kg,2.02 mL/kg,1.62 mL/kg组.12只犬分别接受3种剂量各1次,每次实验扫描间隔时间至少48 h,共进行36次CT扫描.根据原始图像、容积重现像和最大密度投影像,对3种方案肺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肺动脉边缘清晰程度及肺静脉充盈程度进行评分,并测量肺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与结论:3种方案均能清晰显示犬肺动脉4级分支,血管边缘清晰,显示程度评分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3种方案肺静脉显影程度均较低,与肺动脉有很好的密度对比,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3种方案肺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犬肺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从而为临床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行肺动脉成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采用特异性对比剂进行乳腺癌模型活体MR分子成像的可能性,及其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将Gd-DTPA-BSA与单克隆抗体chTNT反应生成MR特异性对比剂Gd-DTPA-BSA-chTNT。在5周龄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裸小鼠原位接种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制作动物模型。将12只人乳腺癌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注射Gd-DTPA-BSA-chTNT,后者注射含相同Gd离子浓度的Gd-DTPA,两者均经尾静脉注射,注射剂量均为0.2 ml/只。测量SE T1WI平扫及引入对比剂5 min及1、2、3、4、8、12、24 h后的肿瘤信号强度,并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将右侧前肢肌肉组织信号变化作为参照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注射对比剂Gd-DTPA-BSA-chTNT后1 h裸鼠瘤体信号强度开始升高,于4 h达到高峰,且延迟24 h后信号强度仍有增高,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裸鼠肌肉信号始终无明显升高,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注射对比剂Gd-DTPA后5 min及1、2、3、4 h裸鼠瘤体及肌肉信号变化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8 h后成像显示对比剂退出,与对比剂注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特异性对比剂Gd-DTPA-BSA-chTNT,对乳腺癌(MDA-MB-231)裸鼠模型肿瘤灶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靶向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模型活体MR分子成像研究,并将有利于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成像技术,探索并建立有效、直观的活体大鼠脑微血管高分辨率动态成像体系。方法:采用体重为300~350 g的SD大鼠,经颈动脉插管,注入2种不同对比剂(碘或硫酸钡对比剂)进行成像,调整成像参数,实现在体及活体观察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大鼠脑部微血管结构,确立成像所需的实验条件。结果:硫酸钡适用于大鼠在体血管的观察,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可用于大鼠活体实时脑血管成像。通过实验,基本确立了大鼠活体成像所需参数;采用时间减影法可降低背景及骨骼等对图像的影响。结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适用于活体大鼠脑部微血管成像。同步辐射光源是研究活体实验动物脑微血管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将为有效进行活体动物脑部微血管结构观察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肺支气管、肺动静脉、肺小结节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例拟行肺段切除的患者术前行CT增强扫描,然后三维重建出肺小结节、肺动静脉、支气管。通过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结节与支气管、肺动静脉的空间立体关系,进而模拟肺段切除方式,标定靶血管、靶支气管,术中按照重建图像进行精准肺段切除。结果: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定位40例(100%),靶血管清晰显示38例(95%)、靶段支气管清晰显示37例(92.5%)。根据术前标注的靶血管、靶段支气管共施行右上肺分段切除17例,左上肺分段切除10例,双侧基底段分段切除4例,双侧背段分段切除9例。平均术中出血(67.25±51.39) ml,发生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CT三维重建肺血管、支气管图像有助于肺小结节进行术前定位,可以清楚显示靶段支气管、靶血管,有助于外科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以寻找一种特异性高的肿瘤标记物。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将其按照淋巴结转移数目分为N0组(无淋巴结转移)46例、N3组(淋巴结转移大于7枚)34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取外周血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并选择在 N0组与 N3组表达差异显著的 hsa-miR-106a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RT-PCR)扩大标本量进行检测。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N3组的外周血hsa-miR-106a表达水平较N0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0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hsa-miR-106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a-miR-106a表达水平除了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外(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都无关(P>0.05)。结论 hsa-miR-106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可作为胃癌筛查的重要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细胞PC3骨转移动物模型,观察肿瘤在骨组织的局部生长及对骨组织的破坏情况,同时观察肿瘤远处器官转移情况。方法16只8周龄BALB/C裸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8只。BALB/C裸鼠麻醉后,实验组裸鼠将10ul约2×10^5个PC3细胞悬液从左侧胫骨近端关节面注入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模型。对照组则注入10ul生理盐水。观察裸鼠的活动情况。6周后麻醉裸鼠行X线检查,观察骨破坏情况。然后处死裸鼠,取左侧下肢、肺和肝脏,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情况。结果实验组8只裸鼠骨转移模型建立均成功,其中7只X线检查表现出明显溶骨性破坏。解剖后发现其中6只在骨外也有明显的肿瘤组织生长。显微镜下观察8只裸鼠左侧胫骨内均有肿瘤生长,其中3只发生肺转移。对照组则均未发现明显骨质破坏。结论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PC3骨转移模型,模拟了前列腺癌对骨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及远处转移,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对骨破坏的机制及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ina53和PCNA在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患者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Mina53、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灶中Mina53表达率分别为79.7%和96.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P<0.05)。Mina5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和75.8%。Mina53和PCNA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 PCNA 表达存在正相关(r=0.598,P=0.000)。结论 Mina53和 PCNA 与胃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能力、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个小肽靶向的对比剂CLT1-(Gd-DTPA) 对肿瘤基质中的纤维蛋白--链接纤维蛋白复和物的磁共振分子影像的效能.所用动物模型为带有MDA-MB-231乳腺癌的母系裸鼠,所用仪器为西门子3T磁共振成像仪,对比剂为Gd-(DTPA-BMA),所用CLT1-(Gd-DPTA)剂量为0.05 mmol/kg.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对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裸鼠用舒尼替尼40 mg/kg灌胃,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Ki67的表达,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和增殖指数;用TUNEL法测肿瘤的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裸鼠的肿瘤生长被明显抑制,抑瘤率为72.03%,肿瘤退缩率为43.42%。实验组微血管密度、肿瘤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0.222~18.700,P〈0.05)。结论舒尼替尼可阻断裸鼠膀胱癌移植瘤血管的生成进程,使肿瘤体积退缩,对移植瘤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Cells isolated from many types of human cancers express heparin-binding growth factors (HBGFs) that drive tumor growth,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The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glypican-1 (GPC1) is a coreceptor for HBGFs. Here we show that both cancer cell-derived and host-derived GPC1 are crucial for efficient growth,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of human and mouse cancer cells. Thus downregulation of GPC1 in th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 PANC-1, using antisense approaches, resulted in prolonged doubling times and decreased anchorage-independent growth in vitro as well as attenuated tumor growth,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when these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athymic mice. Moreover, athymic mice that lacked GPC1 exhibited decreased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following intrapancreatic implantation with either PANC-1 or T3M4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d fewer pulmonary metastases following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urine B16-F10 melanoma cells. In addition, hepatic endothelial cells isolated from these mice exhibited an attenuated mitogenic response to VEGF-A.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cancer cell- and host-derived GPC1 are crucial for full mitogenic, angiogenic,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cancer cells. Thus targeting GPC1 might provide new avenues for cancer therapy and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夫马吉欣(TNP-470)联合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5%葡萄糖液0.2mL/只;TNP-470组:0.6mg(0.2mL)/只;5-FU组:1.2mg(0.2mL)/只;联合用药组:5-FU:1.2mg(0.2mL)/只+TNP-470:0.6mg(0.2ml)/只,腋窝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用药24d。每4d测量肿瘤大小,停药后24h处死裸鼠,称取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微血管密度(MVD)及凋亡指数。结果:治疗后TNP-470组、5-FU组、联合用药组肿瘤的体积、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5-FU组瘤质量、体积低于单用TNP-470组(P〈0.01),联合用药组、肿瘤质量体积和质量最低(P〈0.01)。TNP-470组、5-FU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2.29%、69.52%和86.46%。TNP-470组胃癌组织中VEGF、COX-2、MV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指数升高(P〈0.05),TNP-470联合5-FU组的VEGF、COX-2、MVD较其他3组都有降低,凋亡指数较其他3组升高(P〈0.05)。结论:TNP-470能通过抑制VEGF、COX-2、MVD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TNP-470联合5-FU抗胃癌生长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原位移植胃癌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SGC-7901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SCID小鼠建立胃癌肝转移模型.术后1周,动物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EP,3周后取出胃癌和转移肝组织,检测胃癌组织体积、重量及其转移肝结节数量;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受体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膜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P治疗组的胃癌组织重量、大小及其转移肝结节数量明显减少(P均<0.01).并且EP抑制胃癌及转移肝组织中HMGB1、RAGE、VEGF及MT1-MMP的表达,但对NF-κB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EP可能通过下调HMGB1-RAGE通路抑制SCID小鼠原位移植胃癌生长及其肝转移,对癌症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守荣  王滨  王卓  茆勇  华东  黄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292-229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裸鼠胃癌原位模型生长、转移及趋化因子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移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原位模型,术后7d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化疗组(5-氟尿嘧啶)、LMWH组(低分子肝素钙),分别每周注药2次,共5周,第6周处死动物,观察裸鼠胃癌原住模型肿瘤转移及生长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肿瘤组织SDF-1mRNA表达水平。【结果】化疗组、LMWH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胃癌原位模型肿瘤转移率(20%)低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化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LMWH组SDF-1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和化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可抑制裸鼠胃癌原位模型的肿瘤生长及远处转移,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sDF_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抵抗素样分子α(resistin-like moleculeα,RELM-α)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胃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2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检测其中RELM-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分化、大体分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2种标本中的CD34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RELM-α水平与肿瘤微血管生成间的关系。结果:RELM-α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和83.6%,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3%和27.1%,MVD在胃癌组织中的测定值(17.23±8.94)高于癌旁组织(6.58±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分化、大体分型的胃癌患者间的RELM-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肿瘤的直径及分期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统计学分析显示RELM-α的表达与MVD、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RELM-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评估疾病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且其在疾病进展中参与了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